吉利自由艦 C-NCAP碰撞系列 |
正面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試驗 |
可變性移動壁障側面碰撞試驗 |
正面40%重疊可變性壁障碰撞試驗 |
第二天試驗同樣如期舉行,一輛銀色吉利自由艦轎車被擺放在索軌中央等待檢驗。在頭一天的試驗中,自由艦似乎給人感覺車體強度非但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反倒顯得有些“軟弱”。而幾乎沒有緩沖區域的側面車體又表現的如何呢?在吉利的安全資料中我們看到,強化的車身結構和一面前后四根防撞鋼梁是其抵御側面沖擊的關鍵。然而在實際的試驗過程中,我們卻同樣沒有看到自由艦在這方面有太多優勢可言。
首先我們從回放的視頻和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950公斤重的可變性移動壁障在以50公里的速度撞上這輛自由艦時,幾乎是“頂”了進去。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安全帶并沒有固定住假人,在與嚴重內侵的左側車門和B柱發生接觸后,假人倒向另一側。而車體本身的前后兩個車門,以及更加至關重要的上下車梁都出現了一定的變形,同時車頂也隨著這一趨勢改變了形狀。從正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撞令左側的車體內侵的不少,并沒有很好的抵御住來自側面的巨大沖擊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撞擊后的車門痕跡上,卻難覓吉利宣傳中多達四根的防撞鋼梁。在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轎車的車門中,基本無一例外都布置了側面防撞鋼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側面的撞擊。而這些防撞鋼梁多被設計為“一”字形,橫置在車門內部。而后來,為了在事故營救過程中更方便的營救出車內成員,一部分車型中的防撞鋼梁是被斜置的,還有最新的一些車型采用了“Y”字結構。此外,防撞鋼梁在撞擊強度過大時出于安全考慮也會按照設計發生彎折,以防適得其反對車內成員造成不必要的二次傷害。
姑且不說吉利自由艦的這種平行結構的雙防撞鋼梁是否有利于事故營救時切割車門等問題,吉利自由艦的防撞鋼梁在C-NCAP可變性移動壁障側面碰撞試驗的強度沖擊下表現得也似乎太過軟弱,給人感覺其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
知識鏈接——吉利自由艦安全裝備:
全封閉籠形承載式車身
車身由鋼板沖壓成型的金屬結構件和大型復蓋件組成,抗撞擊性能卓越,能科學化解來自不同角度的沖擊力,給駕乘人員帶來全方位的安全保證。
一體式側圍
保證在側面撞擊時車身整體的安全性,能有效分散側面撞擊的能量,從而保證乘客的安全。
一體式側圍(BODY SIDE)是由整體鋼板沖壓成形的,最大限度的構建起安全的車內空間, 防止側面撞擊給乘客帶來的傷害。
四門防撞雙鋼梁
高強度雙重的防撞鋼梁筑起了一堵堅實的長城, 保證了在受外力撞擊時車內乘客的安全,同級別車大多采用的是單一鋼梁的設計。
高強度A、B、C柱
引進國際先進設計理念,A、B、C柱均為加粗吸能式設計,當受到撞擊時能有效保護車廂內駕乘人員的安全,此安全設計已經超越了同級車,媲美頂級進口車。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