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想買車的人往往會碰到這樣的選擇題:是買一輛價錢偏貴的德系車好?還是買價錢適中日系車?或者更加便宜的韓系車?畢竟汽車是一種消耗品,一輛車用到10多年就會按照規定強制性報廢,當然是越便宜越好。但有人考慮到車越到"晚年"維修起來越麻煩,所以特別喜歡比較結實但價錢偏貴的德系品牌,而有些人習慣每過3~5年就換一輛新車,所以傾向于買時髦的日本車。不同的品牌其實反映出車主的不同個性,可以說各有買家。
技術派、實用派、感覺派、享受派
買車人千人千面,但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以上這4大類。
技術派最講究的就是那些關于引擎、車架、底盤等有關的數據,同時還十分注意這些車的品牌歷史及其它重要背景,一般來說扎實的德國車是他們的最愛。與普通人看車不同,技術派人士揭開引擎罩,立即能夠看到類似途安這樣款式的車上的激光焊接、漂亮的電路線束等,并且與日韓車系的一些舊款相比較——那些單薄的鋼板輕輕一碰就如同紙張被揉皺過一樣無法再弄平,而用塑料線隨便扎起來的電路線束等在他們眼里簡直不是節約而且偷工減料。相對來說,他們對于車內的小物件以及內飾的豪華程度不太關心。再上升一步,這些人就有可能成為改裝車愛好者。
實用派是比較常見的買車族,而且往往已經不是買了第一輛車,這些人對車的看法其實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車市的情況。對于他們來說,只要是性價比高,到沒有太多品牌上的講究。不過,對于上汽大眾與一汽大眾,車貴一點他們也能夠接受,因為車結實,而且維修保養方便。同時,對于價格不低的國產寶馬與國產奧迪等他們也不會有很大的意見,因為與進口車車相比,這些國產車還算便宜的。當然,依照國內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他們還沒有發展到為了不同的用途買不同的車的地步,所以對車他們往往要求有某種"萬能"的趨向——希望能夠盡量一車多用。
感覺派是最新崛起的購車族,他們從一般的公司白領到發展迅速的企業家身份不一,其共同的特點是往往根據自己對于該車的外觀與內飾的第一印象來評價一輛車,經常不會顧及行家的評價。對于品牌來說,廣告的影響非常直接有效,但越是買貴車的人越可能傾向于歐洲或者美日的大牌,而普通的白領到是只追求性價比,不十分計較這是一輛起亞或者是奇瑞。這些人還有一個共同特點是"喜新厭舊",新上市的車需要收"加急費"他們也往往愿意多付錢先享受。
享受派買車就是為了自己享受開車與坐車的樂趣,覺得一輛車不夠用,他們會買第二甚至第三輛車。除了自己日常的代步車以外,他們往往會有開著兜風的跑車以及到外地時用的SUV與MPV。都市里這些年大量涌現出來的個性化車——從現代酷派跑車、標致206CC敞蓬跑車到凱迪拉克CTS乃至于進口的奔馳SLK、保時捷911卡雷拉GT等,都是這些人的最愛。至于品牌對他們來說肯定以歐洲為上,但只要是用起來舒適,日本車其實也能夠接受,尤其在一人多車的情況下,更不會特別挑剔。
其實,這些年來人們對于汽車的認識發展變化得非常迅速,也許過幾年買車人的心態就會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