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遠大于不足 吉利MPV嘉際實拍解析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作為一個7座MPV車主,未來非7座MPV不買的車主,我對市面上每一臺新推出的7座MPV都非常的關注。從自己開的非側滑門奧德賽,到寶駿730、比亞迪宋MAX、傳祺GM8都算得上有很深入的體驗與感受,而且從目前MPV的市場以及個人的預測,未來MPV市場肯定是要熱起來的。畢竟目前7座的SUV其實都無法真正照顧好第三排乘客的舒適乘坐感受,只有MPV才能滿足好照顧全部乘客的需求。
說回今天的主角吉利首款MPV嘉際,對于我個人來說的確是期待已久的車型,早在2009年的時候吉利就在車展上展出過MPV規劃車型帝豪EV8,只是一直未能提上投產的日程。那時的我是開著家里的帝豪EC7盼望著EV8上市,就這樣等著等著,就9年過去了。吉利旗下的首款MPV嘉際終于正式發布登場亮相。在家轎以及SUV市場獲得優秀成績的吉利終于殺入了MPV市場。
從吉利MPV嘉際的定位來看,其定位應該在10-20萬元的這個價格區間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家用MPV市場上銷量破萬的車型有五菱宏光、寶駿360以及比亞迪宋MAX,售價都是低于10萬元的定位,10-20萬這個相對高階一些的家用MPV市場相對是一片空白,而傳祺GM8又偏向商務定位不大適合家用,說白了就是車主開起來像個司機。那么打市場定位差異化的吉利嘉際到底有什么表現?本文就帶大家一起深入的了解一下。
吉利嘉際在外觀造型上就擺脫了商務MPV的氣息,在設計上符合大家對家用車型的審美,流暢的線條讓車身顯得很修長,轎跑化向后大角度傾斜的A柱進一步加強了整車的律動感。
嘉際的前臉設計自然秉承吉利最新的家族化語言,黑色的回紋中網搭配上一條貫穿左右車燈的V型鍍鉻條,銀黑色的反差讓前臉層次感更為分明。而下格柵也繼續沿用如意的造型,同樣是黑色的配色也賦予這臺MPV更犀利靈動的造型,與其它品牌大量應用鍍鉻中網的MPV車型有所區別。
全LED大燈采用了單透鏡一體式的設計,整個大燈的設計也頗為用心,一長三短的燈條組成了LED日間行車燈,簡單的線條拉伸出了美感,帶有倒鉤與鍍鉻條結合在一起的大燈造型也有著很高的識別度。
嘉際的后視鏡設計的非常修長寬大,實際視覺感受很不錯,并且還提供過了盲區監測提醒的功能,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
我們常看到的MPV車型離地間隙一般都十分低,而嘉際考慮到多元化的綜合用途,竟然把離地間隙做到了165mm,這樣的高度完全不輸于許多城市SUV,有很強的通過性。
正因為相對比轎車的底盤在離地間隙方面有所升高,嘉際在后懸掛的設計上還花費了不少心思,其后懸掛為復合多連桿非獨立懸架,比一般的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架要更為復雜,感受也會更好。
而在車身尺寸方面,吉利嘉際的車身長度達到了4705mm,車身寬度更是達到了同級罕見的1909mm,可以令車內有更寬的橫向空間。而2805mm的軸距也基本是同級最長,在車身尺寸方面很有優勢。
吉利嘉際與其他MPV尺寸對比 | ||||
長度 | 寬度 | 高度 | 軸距 | |
吉利嘉際 | 4706 | 1909 | 1690(1713) | 2805 |
比亞迪宋MAX | 4680 | 1810 | 1680 | 2785 |
別克GL6 | 4692 | 1794 | 1626 | 2796 |
寶駿730 | 4710 | 1780 | 1740 | 2750 |
嘉際并沒有采用電動側滑門的設計,傳統的四門設計沒什么毛病,大家喜歡聽的厚重開門聲也都有,很扎實的感覺。懸浮式的車頂設計也呈現出略帶溜背的效果,突出力量感的腰線把車身側面變得更為立體,曲面分明。
嘉際的尾部也同樣一改傳統MPV車型的扁平化設計,從尾燈向內凹陷的造型令整個車尾與車頭前臉的設計相呼應,顯得飽滿又有很強的立體感。
全LED光源的尾燈在內部設計方面也與前大燈相映襯,繼續用簡單的直線來勾勒出不一樣的感覺,雖然沒有采用流行的貫穿式尾燈設計,但寬大的鍍鉻條與兩側尾燈相連的設計也顯的很大氣。
黑色的下保險杠再加以輪拱邊緣的黑色邊條,嘉際還營造出了一種傳統MPV所不具備的野性,多種風格的融合在一起也并不會讓你感覺到突兀。
實拍的嘉際配備了電動尾門的功能,舒適配置方面做的還是很到位。
對于一臺家用MPV,嘉際自然也少不了大家喜歡的全景天窗,而且車頂的鋁合金行李架也為日后加裝外掛行李架帶來了便利。
18英寸的輪轂內部造型設計很有層次感,看著頗為動感。而輪胎方面則使用了馬牌最新推出的UC6系列,主打靜音與操控性,235/50R18的輪胎單條售價在870元左右。
吉利嘉際提供了多種車身顏色的選擇,實拍現場算上我們拍攝的淺藍色車型之外,還有下面其他的6個顏色,很繽紛多彩。
吉利嘉際的內飾可以說是目前吉利家族車型里面最為給力的一個設計,全新的設計語言讓整個中控臺活躍了起來,不同顏色的搭配層次感非常不錯,中控上方為軟皮質加以縫線進行裝飾覆蓋,做工以及質感都很贊。懸浮的中控大屏再搭配一條向兩側延展的鍍鉻裝飾條,鍍鉻條下方則內藏著72色可調節的氛圍燈,再加上許多細節部分的裝飾,整體檔次感營造的很不錯。
這個內飾的設計的確很能吸引到人,盡管不是偏向駕駛員的一側,但營造出來的駕駛氛圍是非常不錯的。
12.3英寸的中控觸摸大屏非常的耀眼,懸浮式的設計也是當下的主流,整個屏幕的色彩顯示效果很不錯,屏幕下方則是最常用的空調調節快捷鍵。
這塊空調按鍵的設計也非常帶感,溫度采用類似飛機上的撥桿調節方式,再搭配上下方的長盾形音量調節與電源鍵,細節設計很花心思,很精致。
嘉際的系統依然是使用吉利自家的GKUI吉客智能生態系統,支持交互式的語音識別控制,定制的高德地圖,在線音樂等等眾多的功能,遺憾的是并不支持Carplay等功能,只能是安裝自家的APP與手機互聯,不過整體操作速度和響應還不錯,功能也豐富易用,很容易上手。
嘉際很多旋鈕按鍵的小細節都做的十分精致,如這個儀表盤背景燈調節、大燈高度調節的旋鈕就有回紋的加入,而且鍍鉻的手感很棒,上方則是高速卡的預留插卡口。
嘉際的中控臺右側呈一個曲面的設計,理論上可以放置手機等物品(但并不穩靠),拉絲的面板手感和視覺效果都不錯,層次感也因此而來。另外懸浮式中控屏后背的一側還提供了USB接口,隱藏的很好,只是接口位置有點太高,數據線插著連著手機的話會顯得較為雜亂。
吉利嘉際全車一共有11個揚聲器,就連D柱上都左右各安放了一個揚聲器,不過最特別的還要算是位于中控臺中央位置的中銀喇叭,雖然沒有品牌logo的加持,但是格調是滿滿的,對音質方面的提升也很有幫助。
D柱上的 揚聲器
7英寸的液晶儀表盤,能夠顯示的信息也是足夠的豐富了,車道偏移、ACC自適應巡航、胎壓監測等等信息都可以在上面有所顯示。另外汽油版與MHEV 48V輕混版的嘉際提供了默認,ECO,以及SPORT三種駕駛模式,不同駕駛模式下液晶儀表盤的背景顏色和顯示信息都會有一定的不同。
真皮包裹的方向盤并沒有用傳統的黑色,整個方向盤也是吉利家族最新的造型設計,多媒體按鍵寬大手感好,上下撥桿的設計也提升了科技氛圍。
另外吉利嘉際的方向盤助力除了可以跟隨駕駛模式進行調節之外,還可以自行調節。雖然這次靜態體驗不能開,但是不同的模式下簡單的原地打方向也是可以感覺到不同的轉向助力感受,而且還挺明顯的。
嘉際的中央扶手區域相對比較寬大,其與繽越一樣采用了電子擋把的形式,自啟停、360°全景影像、電子手剎+Autohold功能一應俱全,遺憾的是只有一個杯架。
電子擋把的前方有一個蓋板,打開后是一個狹長的凹槽,放一臺三星S9+這樣的手機沒問題。
雖然說只有一個杯架,但是這個杯架卻大有乾坤,其提供了加熱或者制冷的功能,通過杯架里面的燈光可以看到其所處的工作狀態,紅色是加熱,藍色是制冷,這個功能對于長途駕駛來說的確很實用。
中央扶手箱由皮質包裹,采用了左右雙開的形式,可以獨立關閉任意一邊,但是打開則是同時打開。內部儲物空間也算得上大,不過一瓶500ml的礦泉水放下去是蓋不了蓋子的,350ml之類的礦泉水估計可以放四瓶。
作為一臺MPV車型,對于前排儲物空間方面的打造可以說是花了不少心思,中央扶手區域的下方做了一個大鏤空的設計,分層分級的提供了不同的功能,最前方為手機的無線充電位置,根據現場測試這個充電器并非快速無線充電器,能夠替換能10W以上的無線充電設備就更好了,另外在車門打開的時候,無線充電功能會自動關閉。
在門板上,觸手能及的地方都為皮質包裹,手感很不錯。
四個門銀色的鍍鉻裝飾條內嵌氛圍燈,最高可以實現72種不同顏色的調節,在MPV上出現這個功能,挺好玩的。
車窗的升降鍵和按鈕都添加上了鍍鉻裝飾,看起來挺有金屬質感的,而且四窗都支持一鍵升降。
如果說吉利嘉際不是為年輕家庭所設計的MPV那就是不對的,像這個天窗、閱讀燈以及眼鏡盒的控制區域,嘉際就采用了手勢感應式的閱讀燈開關,只需要在燈前揮揮手就能開燈,科技感很不錯,而其天窗的按鍵也為銀色的裝飾,搭配上氛圍燈,檔次感很不錯。
空調方面,吉利嘉際前排配備的是雙區自動恒溫空調,具備ion負離子凈化的功能,至于后排嘉際同樣提供過了一個獨立的控制區域,不過這個區域只能夠調整后排的出風量,而不能調節溫度。
第二排出風口的下方有一個狹長的儲物格,放個手機還可以,但如果手機太大的話放置的姿態就略顯尷尬。
其他功能方面,實拍車型內置了行車記錄儀、360°全景影像等對泊車以及駕駛安全影像記錄有幫助的功能,其中360°全景影像功能還十分花哨,有非常多的角度可以查看。
作為家用MPV的嘉際也配備了可以實現L2級別自動駕駛輔助的功能,領航式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車道保持輔助以及智能遠光燈控制等齊全的功能,主動安全性方面做得很到位。
到大家最為關心的MPV座椅舒適度和空間表現了,首先我們來看前排座椅,高纖打孔皮質手感不錯,座椅的造型也相對運動,8向電動調節+腰托調節以及提供了2組的座椅記憶。座椅整體的感覺不軟不硬,支撐性與包裹性都很不錯,
前排主副駕座椅提供了三級可調的通風/加熱功能,不過這個功能需要在中控大屏上的空調界面進行開閉,稍稍顯繁瑣了一些。
前排駕駛席的調整細心的網友可能會發現有所不同。是的,這個頭枕的設計很巧妙,首先有兩側護翼的突起(但不可調夾角),再者就是這個頭枕居然角度可調,而且范圍很大,這樣乘坐起來可以適應不同情況的頭部支撐,很貼心的提升。
副駕駛位的一側提供了老板鍵,而且僅有這個座椅在老板鍵下方還增加了一個儲物袋,可以插個手機之類的物品,但是這個小口袋的利用率應當極低,不過又總好過沒有,對吧,萬一能用上呢?
前排座椅的背部為硬塑料材質,上面的黑色裝飾面板搭配銀色鍍鉻條在營造不錯的豪華氛圍,從理論上來說這個硬塑料的背板會頂膝蓋,但是嘉際的空間夠大,所以頂膝蓋的不舒服感受幾乎不會出現。
對于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的組合,嘉際提供了2+2+2、2+2+3、2+3+2三種不同的座椅布局,而我主要體驗的這款車型為2+2+3的7座布局,基于1909mm的車身寬度,進入第三排的中間國道挺寬的。輕松進入第三排沒壓力。
第二排座椅不論造型、包裹性以及支撐性還有軟硬程度方面都與前排座椅幾乎完全一致,區別在于少了電動調節,多了個可收折與調節角度的扶手還有就是頭枕結構也不一樣。
第二排座椅采用的是蝶形頭枕,兩側可以向中間的夾角可以調整,能夠很好的固定頭部進行休息。
前排與第二排座椅都可以實現165°的近乎平躺模式,只是這個使用場景下,第三排座椅無法坐人,也不能夠在第三排座椅折疊收起時實現。
右側的座位一般稱之為老板位或者女王位,前面就講到提供了對前排進行調整的老板鍵,而這老板位的左側還專門提供了一個USB充電接口以及一個放置手機的凹槽,這是左側座位所不具備的,老板或者女王就是可以有更尊貴的享受。
還需要一提的就是在第二排出風口下方的位置,嘉際還提供了兩個USB充電接口,一個220V電源插座和12V電源插座,可以把第二排乘客照顧的妥妥帖帖的,滿足一切用電的需求,而這樣一來,全車的USB充電接口就達到了7個!
座椅的人體工程學設計的很講究,很多MPV車型雖然都可以達到這樣的躺姿,但是躺下后腰部懸空,支撐不到位,時間長了反而會很累。而嘉際的座椅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放倒到最大的角度躺下后腰部被靠背底部很好的支撐住,肩部也可以也舒服的放著,再加上蝶形的頭枕,厚實的座椅帶來的感受的確值得稱贊。
受到座椅坐墊以及靠背兩側的護翼支撐等因素的印象,第二排座椅是不能夠折疊放倒的,還可以前后滑動調節,但最大的調整姿態就是這樣了,畢竟這是一臺家用MPV,并不需要完全放倒來拉貨載貨,主流的2+2+X布局的MPV基本也是這個姿態,沒什么可以挑剔的。
對于第三排座椅,我專門找了臺2+2+2的車型來體驗第三排的3座與2座的區別,首先看2+2+3的三座第三排,三個頭枕,支持等比例4/6放倒,座椅平整,但是左右寬度與2+2+2的兩座第三排一致,所以乘坐3人的話會顯得有點擁擠。稍微遺憾的就是第三排座椅是固定角度的,如果能加上一定的微調角度,乘坐感會更舒服。
第三排的2座版本,左右平均分配的座椅寬大不少,但是并沒有緊貼兩側車身,坐墊左右還有不少松動的空間,如果要乘坐3人,兩邊的乘客的屁股會很難受,畢竟這后排的標準是坐2人,坐3個就超載了。不過如果選擇是2+2+2的6座版本,其最大的優勢是6年免上線年審,而7座版則要2年一審,選哪個版本要做好權衡。
不管第三排是2座還是3座的版本,嘉際都為后排乘客提供了足夠的支持,首先車身兩側的扶手位置為皮質縫線包裹,左右各自有單獨的手機儲物格,有水杯架和長條置物格,更是每側都配備了一個USB充電接口,照顧的非常周到有木有?
嘉際為第三排座椅也單獨提供了左右兩側的出風口,但是出風口的位置有點尷尬,位于后窗玻璃的下方,可以調節的出風角度不算大,不能直接對著人吹,而且溫差較大的時候窗口容易起霧。另外這個位置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第三排乘坐的小朋友,那么這個出風口很可能就成為了一個把細碎東西扔進去的一個耍樂玩具,例如硬幣什么的,然后就很麻煩了!希望后期可以考慮為這個出風口換個位置,例如靠近C柱,呈豎直的狀態。
輪到看看大家都非常關注的乘坐空間了,180cm的高個子,前排座椅調到最低的狀態,頭部的表現是非常的寬松,一拳三指的空間沒什么可以挑剔的。
把第二排座椅調至最后位置,膝部空間和頭部空間管夠,乘坐十分的寬松舒適。
第二排移動到最前,前排頂膝蓋,基本無法乘坐,但是可以看到為第三排騰出了極大的一個空間。
第二排座椅位于最靠后的位置,180cm的高個子依然可以順利坐下,只是頭部和膝部空間都所剩無幾,坐久了自然是不舒服的。不過第三排的大車窗不會給人造成任何的壓抑感,很開陽明亮。
這個時候只需要第二排座椅往前移動一點,那么即便是兩個180cm的大高個都可以在嘉際上輕松的乘坐,如果換成170cm左右的乘客,那么空間就更為寬闊了。
行李廂在三排都開啟的狀態下,空間的確不大,只能放下兩三個軟背包,主要是寬度比較窄,影響了置物。滿員出行的話,行李的擺放的確是個問題。
第三排座椅,支持等分比例放倒,放倒后尚算平整,空間也幾何放大,只是較為遺憾的是沒法和原來的儲物空間全平的連接在一起,相比其宋MAX等全平的設計略顯不足。
階梯式的落差大約有10cm左右,放東西多少會造成不便。按理說以吉利的研發實力,不會造成這樣的問題發生。
試著找尋座椅不能放平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MHEV的關系,在座椅下方放置有電池導致不能全平狀態,因為通過車輛銘牌,這臺實拍車型的發動機為1.5TD的排量,但是現場沒法拆開座椅驗證是否有電池的存在。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嘉際第三排座椅不管是坐墊還是靠背都比同級車型要厚實許多,兩者增厚的程度也和突起的高度接近,這算是一個為了追求乘坐舒適而用儲物空間來平衡的一個做法吧。具體待日后有試駕車再為大家深入解讀一番。
在動力方面,這次靜態體驗并不允許我們打開發動機蓋進行拍攝,但是從官方給出的信息,吉利嘉際將搭載1.8T+6AT的汽油版本,1.5TD+7速DCT的MHEV 48V輕度混動以及1.5TD+7DCTH的PHEV插電混合動力版本。動力參數方面可以見下表。
吉利嘉際動力參數表 | |||
燃油動力 | PHEV插電混合動力 | MHEV48V輕度混動 | |
發動機 | 1.8TD | 1.5TD | 1.5TD |
變速箱 | 6AT | 7DCTH | 7DCT |
電池容量(kWh) | / | 11.3/56 | / |
發動機最大功率 | 135kW | 130kW | |
系統綜合功率 | / | 190kW | 140kW |
發動機最大扭矩 | 300N·m | 255N·m | |
系統最大扭矩 | / | 385N·m | 300N·m |
綜合油耗 | 6.6L/100km | 1.6L/100km | 5.9L/100km |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嘉際的PHEV車型與MHEV 48V輕混車型有什么不同。PHEV從外觀上依然保持一致,最容易識別的地方就是其車身左側增加了一個充電接口,同時兩側翼子板上增加了PHEV的銘牌。
整個尾部也是沒有任何的變化,整個最為引人矚目的地方依然是那個充電口。
車身尾門上的400H的尾標是PHEV車型的身份象征,系統最大提供綜合扭矩高達385N·m,四舍五入之后就得到了400H的尾標。
輪胎方面則依然是18英寸的輪轂,造型不變,但是輪胎則換成了錦湖品牌,輪胎尺寸也有所改變,225/55R18的尺寸相比MHEV的版本胎寬小了些,扁平比也大了點,應該都是出于節能的考慮。
底盤結構沒有任何的變化,但是細心的網友則可以看到底盤中央的電池模塊。
車內飾方面,整體布局上沒有任何的不同,只是在檔把等地方配以了藍色的裝飾,強調其新能源車的身份。
除了擋把的配色不一樣之外,這臺PHEV還具備SAVE動能回收模式、以及自動泊車等功能。
旋鈕可以選擇駕駛模式,并且還能進行純EV電動和HEV混動的動力輸出模式,簡單易懂。
體驗點評:吉利嘉際,作為一款主打家用的MPV車型,在功能配置以及內飾豪華程度方面的確超越了目前主流售價在10萬元的MPV車型,檔次顏值的確都十分不錯,乘坐空間方面的表現也是一大亮點。盡管在行李廂空間等還有待提升的地方,但瑕不遮瑜,嘉際優秀的方面的確不少,時尚科技感也非常強,相信能夠俘虜不少用戶。然而在大家關心的售價方面,這次并沒有透露,個人估計可以參照博瑞、博瑞GE的售價,大約在12-20萬元的區間左右,如果真能做到這樣的售價,成為爆款MPV車型并非空話,畢竟目前能選擇的車型太少,嘉際有著自己非常獨特的一面去面對這個相對高端化的自主MPV市場,值得期待。(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王仕政)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