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需求不跟風 教你迅速擺脫選車難題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作為一名游蕩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小編,身邊的許多朋友買車之前都會習慣性地跟我“客氣”兩句。但是每當我給出一個自認為還算中肯的意見的時候,總是能夠聽到這樣的疑問:“30萬你說我是踏踏實實買個途達,還是努努力買個寶馬3系?”
對于這個問題,一開始我是非常抵觸的。首先,我的這位朋友沒有明確自己的用車需求,其次也并沒有明確購車預算。但就是這樣看似不太合理的選車觀念,卻困擾著許多有買車打算的朋友,所以“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并不是空穴來風。基于這一點,才有了我們今天的話題。
那么作為一名即將購車的消費者,選車的過程和流程應該是什么樣子的?首先要解決一個永恒的問題——“我是誰”。是單身小哥哥,還是剛剛為人父母的奶爸辣媽?又或是樂忠于享受生活的三口之家?明確了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加準確地進入一個選車范圍,那么下面的問題來了,市面兒上一共有多少車型給我選?
在SUV尚未興起之前,三廂轎車在國內市場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早期消費者對于儲物空間以及車輛的脫困能力并不是非常關心,較長的車身長度看起來也特別的“正經”,再加上在當時它的后備廂空間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儲物需求,所以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三廂轎車既承載了國人對汽車的最初認知,也成為了許多家庭購車的第一選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汽車更加深入地了解,日常用車的需求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部分人開始不滿足于三廂轎車的后備廂開口面積,轉而把目光投向了在使用上更為便捷的兩廂車。
這種車型的優勢在于當你放置大件行李或物品時,掀背的設計能夠讓整體取放的動作更方便自如,并且得益于車身尺寸的先天優勢,兩廂車在小地方掉頭停車相比一些三廂車會更得心應手一些。所以即使在現在來看,這種車型的保有量也是非常高的。
如果拿第一輛桑塔納下線的日期作為時間節點的話,在轎車統治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大約30年后的2011年,SUV的熱潮席卷而來。按照當時人們對SUV這個車型的理解來看,其實更多的是看上了它相比轎車越野能力的提升。
如果單單從字面意思上來看的話,SUV的全稱是Sport utility vehicle,說白了就是一種擁有旅行車般的空間并且具備一定越野能力的車型。所以當時途觀、Q5這類合資品牌車型的引入,加上CR-V、RAV4車型的換代,直接推動了消費者對于這類車的熱情。最重要的,還是它身上代表“自由”的那束光。
記得前段時間有個認識很久的同學問我,“硬派SUV”應該怎么選?這個問題可是一下把我給問懵了,所以這里先跟大家啰嗦兩句。SUV上面提到了,其實和純正的硬派越野壓根兒沾不上邊兒,所謂的經典硬派越野車必須同時擁有如下四個特征:非承載式車身、整體橋、機械式分動箱、低轉高扭力的大排量發動機。
這幾個標志性的結構讓硬派越野車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一般國內玩兒穿越的車友里大部分都是這種車型。換句話說,如果這種車型都去不了的地方,那估計其它車百分之九十肯定也“涼”了。
縱觀這幾年的汽車市場,轎車和SUV著實瓜分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MPV作為家商皆宜的新選擇,也正在崛起的道路上。可現在還有一種車型被夾在轎車和SUV之間,日子并不是很好過,它就是那臺被國人稱作情懷車型的——旅行車。回想旅行車在中國的發展里程,首先進入我們大腦的應該是很早以前的上海大眾桑塔納,當時大量作為警務用車,少量的民用也被車主當成了客貨兩用,前面拉人后面拉貨。該車現在已經是“古董車”,它的出現只能算把旅行車帶到了中國,并沒有把開車旅行的概念帶到中國。
經過時間的推移,這個市場已經被許多都市SUV所占領,但其實現在市面上很多SUV都已經是“花拳繡腿”了,大多都不具備越野能力,非承載式車身和四驅系統也已經越來越少見。但它們的熱銷也反映出國內消費者主要注重的其實是空間的大小,那么旅行車其實完全可以取代這類變了味兒的SUV。
近年來MPV車型的發展速度在“二胎”政策的推動下可謂是風生水起,其實這種概念并不是只有在國內才能看到,在美國許多青年人特別鐘愛日本小轎車,或許是因為它比美式大轎車更精致、經濟、實用。但是幾年后他們成家立業有了孩子,原來比較寬敞的日本小車就稍顯局促了。
并且美國人天性喜歡長途旅行,夏天帶著妻子、兒女,還有自己的寵物、行李,離開城市到環境優美的鄉村度假。在這種形勢之下,MPV的流行看起來便是十分合理的了。隨著國人的消費觀念飛速成長,靈活的空間以及更寬裕的空間讓它成為了近幾年家庭用車的首選車型。
這種車型雖然對于居家生活來講算不上實用,但卻是每個男人心中的夢想。早期“跑車”這兩個字和今天的意思可能有些不太相同,“Sports Car”這個詞更多的意義是為了宣揚把賽車運動帶入家庭生活這種年輕化的生活方式,直到后來越來越多的超跑和性能車的推出,讓這類車型成為了年輕人心中永遠不會褪色的一個美妙的夢。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車企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隨即推出了像斯巴魯BRZ、馬自達MX-5這種強調樂趣的低價位跑車,讓更多的人能在最好的年紀享受到那份應得的快樂。從一般情況來看,跑車的潛在消費者在選車時是非常果斷的,甚至不會去看上述的幾款車型,所以咱們這次就不過多贅述啦。
提到轎車,許多人的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廂家用車,其實在這個大家庭里,包含了各種各樣的車,行政級轎車、轎跑車屬于這個大框架之中,那么為什么要買一輛轎車?咱們靜下心慢慢聊。
首先是性價比方面,如果你細心的話就會發現,在同價位的車型當中,轎車的底盤相比SUV車型來講普遍高一個級別,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乘坐舒適度的提升,從行駛質感到車內空間都是真切能夠感受得到的變化。
其次,得益于相對低矮的重心作為先天優勢,轎車在緊急并線或彎道行駛時的車身姿態以及穩定性方面都更加出色。雖然并不能一概而論地說轎車的操控一定好,但相比那些重心高的車來說,車身結構所帶來的穩定性是不可否認的。
最后一點是日常用車時在我們身邊的問題,那就是燃油經濟性,低矮小巧的車身造型能夠提供能為優秀的車身自重和風阻系數,所以拋開新能源車型這件事來看,從油耗的角度說,轎車在間接提升燃油經濟性方面的優勢還是非常突出的。
在重心分配方面,前驅車顯然不如后驅車,這會令車輛在過彎時的性能有很大的差別。前驅車重量分配基本上都在前面,過彎時明顯頭重腳輕,從結構上不太適合做激烈的操控動作,但也不排除像思域Type-R這類的性能車,通過LSD等黑科技來彌補先天的不足。好的一點在于,前驅車造價便宜,動力傳遞更為直接,并且結合相同級別的車型來看,前驅車的空間普遍比后驅車更大。
從車輛加速時的物理角度來看,加速時整體重心后移,前輪承擔的重量將減小。而后輪承擔的重量將加大,就是說車身前部的正壓力就會減小,而車身后部的正壓力會增大。如果要求汽車有好的加速性能,后驅就比較合理了,因為后驅車型在加速的一瞬間能夠擁有相比前驅更強的抓地力。
但后驅車的車內空間都要比同級別的前驅車小,這種小不僅僅是后排多了一個突起的傳動軸,而是前后排都是如此。其實這是由于后驅車的特性決定的,而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二者驅動方式不同導致的操縱性差別,使得后驅車必須保證合理的前后配重。
其實在日常行駛中兩種驅動形式并沒有太大的差別,最能體現不同的就是車內空間的利用率方面,但不排除會有一些頂配搭載四驅版本的車型,在低配車型上采用前置前驅的驅動方式,卻保留了傳動軸的位置,所以在選車時一定要到店親自體驗一番再做決定。
真正的SUV外形設計比較方正粗狂高大且離地間隙高。一般采用非承載式高強度車身設計,這樣的設計車身具備強抗扭性,可以保證車輛在崎嶇路面上車輛不變形。傳動軸一般采用硬連接,一定會匹配機械分動箱的分時四驅設計,四驅結構擁有分動器擋把。機械分動箱與電控四驅誰更高級,其實消費者只需明白單反手動模式和卡片機的自動模式就知道哪個更專業了。
隨著時代的改變,現如今SUV市場爆發式的增長。很多車型都開始打著SUV的旗號售賣。現在廣義的SUV包括越野車、狹義SUV(兼顧越野與舒適的純正SUV)、SAV/CUV休旅車、crossover跨界車等四大類,但純正的SUV相當少見。
而目前占據市場主流地位的SUV車型大多數屬于SAV/CUV休旅車、crossover跨界車,它們均采用轎車平臺研發,車身剛性并不強大,以限滑差鎖器為主的電控四驅越野能力也很一般。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你買到的可能真的不是一臺純正的SUV。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SAV/CUV休旅車也被劃入了SUV這個大家庭之中,各類琳瑯滿目的車型和配置也足以讓人眼花繚亂,那么一個爆炸性問題就引出來了,一輛合格的SUV必須要有四驅嗎?或者說你真的需要這個代表越野能力的“配置”嗎?
首先要科普的就是AWD和4WD的區別,雖然都是四驅,但前者偏重公路行駛能力和脫困能力,而后者顯然就是為了越野而生。說得接地氣一點兒,AWD就是為了那些城市SUV準備的,它能顯著提升車輛的性能,同時對脫困性有一定的幫助,而4WD,則多見于硬派越野車。目前我們常見的AWD更多是電控的,在普通機械式系統的基礎上加入了各種傳感器,來獲取輪速、扭矩等數據,通過ECU對這些數據的分析,進而控制電控離合器的接合從而達到不同比例分配扭矩的效果,其實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奧迪quattro四驅系統就是AWD家族中的一員。
許多消費者在選購車輛的時候總會幻想自己自駕游遇到困車的情景,4S店銷售的狂轟亂炸也是功不可沒,但現在主流的SUV都是標準的SAV/CUV休旅車,通過加高底盤和空間,改改造型,套用個轎車的底盤,很多宣傳的越野功能其實聽聽就好,離真正的越野車差得遠了。
真正的越野車,車身是非承載式,涉及懸掛、底盤和動力系統、差速器等方方面面的改進。一般的四驅SUV平時小山路耍耍撒野可以,真遇到惡劣的路況,也是難以搞定的。而兩驅的好處就是,因為少了四驅結構所帶來的重量上的負擔,所以在燃油經濟性方面的表現會更友好。所以在城市里代代步,偶爾上山耍一耍的話,四驅可以完成的,兩驅一樣可以勝任。
非承載車身就是有個大梁底座,所有的部件都安裝在這個底座上,只要這個底座不壞,基本上車體的性能就不被破壞,所以具有更好的剛性。那么剛性有什么用呢?在過炮彈坑或交叉軸的時候,車體的變形全部由大梁來承受,所以也就不會影響車門,后備箱等的開啟。
同時非承載式車身的大梁結構能夠在兩側車輪落差幅度較大時保證車廂重心的穩定性,從而帶來了更加強悍的越野性能。如果你需要的是一輛經常陪伴在身邊的“穿越伴侶”,那么硬派越野的非承載式車身就屬于必備品了。
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同樣適用在車身結構上,厚重的底盤讓它的整備質量相比承載式車身重了不少,并且較高的重心對公路操控性以及緊急并線時的穩定性起到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取舍還是要看實際用途和需求。
說到MPV,我清楚地記得《速度與激情7》的一個片段,布萊恩開著一臺黑色的MPV接送孩子。曾經的飆車男神,在激情與青春過后,閱車無數的他最終還是回歸了家庭,用一臺MPV承載了對妻子和家庭的責任。
現如今如多車企將旗下的MPV車型與“二胎”政策相掛鉤,抓住家庭親情這個點大肆宣傳,那么問題來了,有了二胎就一定要買輛MPV嗎?又或者說沒有為家里的寶寶添置MPV的奶爸辣媽就算不上稱職?結果可能并不是你想的那樣。
MPV憑借寬大的車身以及相比轎車和SUV更長的軸距在車內座位布局更加的靈活,一般采用2+2+3或者2+3+2的座位設計。兩個座位布局各有優點,2+2+3的布局一般都是偏商務類型的MPV進行使用,2+3+2的偏家用類布局雖然在第三排的空間同樣不大,但是如果5人出游的情況下,可以把第三排放倒來獲取超大的行李空間。
但除了空間上的靈活優勢,從自駕游和城市代步這個層面來看,MPV車型寬大的車身并不能很好地適應一線城市這種擁擠的用車環境,并且長軸距的先天條件導致了它并不能擁有SUV和越野車一樣的通過性,所以“二胎”并不是你購置一輛MPV的理由。但如果你需要一輛宜商宜家的生活伙伴,在結合自己需求條件下,其空間表現以及整體的利用率方面還是非常有優勢的。
說了這么多,其實結合了自己真正的用車需求后,所列出的備選名單應該范圍非常小了,各類車型的優劣也一目了然。那么當你明確了購車預算以及實際用途時,相信選車這件事已經變得容易了許多。當然,我還是要給你一個中肯的建議,如果你只是上下班代步,周末陪著女朋友或父母偶爾小資一下,那么轎車當之無愧是你的不二之選,又或是周末愿意舉家出游,體驗大自然帶給你的身心愉悅感,那你可以考慮一下SUV和MPV,最后,如果你有一群追求“刺激”的越野小伙伴,那么硬派越野當然是你與這個世界溝通的最有效率的車型。看到這里,估計大家心里的那輛車已經浮現在眼前了吧。(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鄭鵬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