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鄭》第5期 老妹兒想要臺敞篷車
如果一輛“硬派”因為照顧公路駕駛而犧牲了越野性能,我覺得是會讓一眾狂熱粉兒失望的,但BJ40城市獵人版外在的“野”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多片離合器式的適時四驅讓它有著不錯的脫困能力,夠“硬”的車身結構也能夠適應更復雜的路況。在野外你不會感覺到任何的不同,因為它骨子里還是我們認識的那輛BJ40。只不過當你開上它在城市中游走穿行時,如果夠細心就會發現,相比普版的BJ40,它又在NVH方面做到了另一番境界,我想這也是“城市獵人”的由來吧。
從事媒體行業的5年里,身邊的許多人都不止一次地問過我這種車型出現的意義,作為一名汽車編輯,我也絞盡腦汁想要知道為什么廠家會將一輛硬派越野車冠以“城市”的大名。直到有一天我在和朋友吃飯時偶然看到他左手上的勞力士“鬼王”潛水表,當我問他這塊表的最大下潛深度時,他自豪地告訴我居然有3900m,但身為潛水狂熱愛好者,并且一年中的半年都在國外潛水勝地修身養性的他,卻從未戴著這塊表碰到過海水。我問他為何?他笑而不語。
回歸車輛本身,如今不少人喜歡將車輛的舒適性和越野能力與它們的車身結構掛鉤,我不敢否認這的確是能夠影響車輛行駛特性的重要指標。但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過度糾結于構造以及車型定位或許顯得有些鍵盤車神,要知道奔馳的全新G級的前懸架都為了舒適性由整體橋式改為了雙叉臂,所以歷史傳承這件事本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和改變。如果放眼汽車發展史上最顯眼的那一條縱貫線就不難看出,每臺車出現時首要的任務都是向生活靠攏,即便是BJ40也不例外。(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鄭鵬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