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意外駕駛愿景 豪華汽車品牌的獨門安全科技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誰在覺得“養生”只是老年人的項目那真的就已經落伍了,不然怎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一邊熬著夜,一邊泡著腳;一邊蹦著迪,一邊泡枸杞......朋克式養生雖然也不那么可取,但是注重安全、健康確實是每個人的頭等大事。而汽車作為我們的移動式房屋,不僅可以帶來便捷舒適的生活方式,同樣也是危險高發的潛在隱患。因此,汽車安全性一直都是個逃不開的話題,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高速移動的物體內如何保護安全不受傷害,是消費者最在乎的事情。
奔馳作為汽車文明的先驅者與引領者,最早進行了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奧迪的口號則是“突破科技,啟迪未來”,而科技的進步大大推動著安全技術的拓展。沃爾沃就更不用多說了,長久以來一直標榜安全性。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三家豪華汽車品牌是怎樣引領汽車安全發展的,又有哪些獨門秘籍。
梅賽德斯-奔馳公司作為世界上資格最老的廠家,自從發明汽車以來,梅賽德斯-奔馳一直致力于各項創新技術以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在汽車安全的科技史上一直是業界的標桿。梅賽德斯-奔馳發明了汽車的各項安全設計,例如:1950年就研發出了安全乘客車廂的設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而且還是歐洲第一個在汽車上配備氣囊的車廠。隨著科技的進一步提升,奔馳如今又有哪些安全配置可以為你保駕護航呢?
大家都知道沒有ABS防抱死系統的車輛,在遇緊急情況采取緊急剎車時,容易出現輪胎抱死,也就是方向盤不能轉動,這樣危險系數就會隨之增加,很容易造成嚴重后果。而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則是一種在緊急駕駛條件下,防止車輛打滑的制動系統。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兩項技術的發明以及發展都跟奔馳脫不了關系。1978年,梅賽德斯-奔馳開創性地研發出了ABS技術,首次裝配在S級車(W116)上,為汽車安全開辟了全新的主動式安全領域。
博世ESP源于1983年,博世的工程師通過優化的ABS控制來增進車輛在全力制動時的穩定性。1991年,博世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合作,雙方在1992年建立了聯合項目基地,開發和完善ESP系統。1995年,梅賽德斯-奔馳革命性地將ESP系統首次裝配在S級轎跑車上,由此汽車主動安全被推向了第一個高峰。
當然,其他廠商生產的電子車身穩定系統也都有自己的名字。
各大汽車品牌的電子車身穩定系統名稱 | |
廠商 | 名稱 |
豐田 | VSC |
沃爾沃 | DTSC |
寶馬 | DSC |
本田 | VSA |
馬自達 | DSC |
福特 | ESP |
日產 | VDC |
斯巴魯 | VDC |
保時捷 | PSM |
通用 | ESC |
梅賽德斯-奔馳全方位安全哲學的核心要素就是PRO-SAFE,它是奔馳獨有的一種預防性安全保護系統,它在事故將要來臨時發揮作用,能夠保護車內乘員安全。PRE-SAFE使汽車學會了條件反射,就像人面對突然出現的危險時做出尋找預防保護的本能反應那樣,預防性安全系統能夠預見性地激活車內人員的保護措施。它最早應用在奔馳的旗艦車型S級轎車上,如今,奔馳全系車型也采用了該裝置,它的出現可以說創造了安全防護系統的一個新時代。
在緊急制動時,預防性安全系統(PRE-SAFE)會提前收緊安全帶,把駕駛員和副駕駛盡可能地固定在座椅上,以增大與儀表板的距離,在發生事故時減小前排乘客的向前運動。為此,梅賽德斯-奔馳轎車的前排座椅安全帶收緊器配備了大功率的電機,可以在幾毫秒內做出響應,減小安全帶松弛程度。
此外,PRE-SAFE還可以在緊急制動時,預防性地將副駕駛座椅調整到更有利的位置,不過前提是,車上安裝了電子可調的副駕駛座椅和記憶功能,系統就可以調整靠背和座椅的傾斜度,又能糾正座椅的縱向位置,確保副駕駛座椅進入一個對安全氣囊起作用時有利的位置。
當由于強烈的轉向過度或轉向不足出現側滑危險時,車身穩定控制系統將會檢測到危險發生的可能,預防性安全系統(PRE-SAFE)也將自動啟動,并采取進一步的安全措施:關閉側窗玻璃和天窗。關閉的側窗玻璃可以更好地支撐車窗安全氣囊,減小乘客在碰撞時被甩出車外或者受到擠入車內物體傷害的風險。
也許你更不知道,一次嚴重的碰撞事故所產生的突然且刺耳的噪音,會對乘客的聽力造成難以治愈的神經性傷害,甚至慢性失聰。而PRE-SAFE會讓音響系統在碰撞前的瞬間,釋放出一種叫做“粉紅噪聲”的短暫聲音,它有著特定頻率,可以使駕駛員耳朵內部的鐙骨肌產生反射,并迅速收縮,從而保護聽力。
如果事故已經發生,那么防止可能引起的連鎖事故就尤為重要了,PRE-SAFE可以做到自動斷油以及引擎熄火,更好地避免二次傷害的發生。還可以自動開啟危險警告燈、自動解開車門鎖以便讓車門可輕易打開等,這些都是為了更進一步確保事故受傷者能快速獲得救援服務的功能設計。
所有預防性安全系統(PRE-SAFE)的保護措施都是可逆的。如果事故避免了,預防性的安全帶收緊器就自動松開,乘客也可以將座椅和電動天窗復位到起始位置。在每次預防性安全系統觸發后,相關的乘客保護系統則又可以重新使用。
頭枕是最重要的安全保護環節之一,但卻最容易被駕駛者忽視。哪怕是在最常見的汽車追尾事故中,在短時間內,當加速與減速的力量全都擠壓在脆弱的頸部時候,即使速度只有每小時10公里,車上人員也很有可能受到傷害。當頸部受到扭傷時, 一開始可能只是輕微的不舒服, 但數小時后僵硬和疼痛就會變得更加嚴重。在強烈的碰撞中,頸部扭傷甚至是致命的傷害。因此,在考慮轎車的安全配置時,頭枕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梅賽德斯- 奔馳的碰撞響應式頸部保護頭枕(NECK-PRO)由一個傳感器控制,能增強對前排乘員積極有效的保護。NECK-PRO 在判斷尾部碰撞已達到預設的碰撞強度時,就會松開預警彈簧,僅僅需要用大約50毫秒的時間,頭枕就會迅速向前及向上移動,從后面為乘員提供支撐,避免頸椎過度扭傷。在觸發后,也可以使用專用工具將頭枕調整至原始位置。
奔馳的23P駕駛輔助系統有助于減輕駕駛者壓力、降低事故風險、增強對車內乘坐者與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保護效果。
1. 加強版智能巡航控制
智能巡航控制帶轉向功能,通過傳感器和多功能攝像頭實現自動加減速跟車行駛。智能領航限距功能可在車速不超過21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控制與前方車輛之間的距離,為駕駛員提供支持。在車輛搭載主動式駐車輔助系統或360度攝像頭的駐車組件時,如果該功能在時走時停的交通狀況下進行了制動停車,無需駕駛員介入,車輛即可在30秒內重新起步。
借助基于路徑的車速調節功能,智能領航限距功能能夠在前方沒有車輛作為參照時,將彎道或環狀交叉路等路徑要素納入考量范圍,并以此調整車速。
而智能領航轉向功能可提供額外的轉向扭矩,在直道或平緩彎道中幫助駕駛員將車輛保持在車道的中央。在車速不超過21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此輔助系統會基于道路兩側的標志進行操控。如果標志缺失或不夠清晰,同時車速不超過130公里/小時,該系統會利用前方行駛的車輛進行定向。功能啟用時,儀表盤上將顯示一個綠色的方向盤符號。
2. 碰撞減少制動干預/警告
預碰撞安全系統以攝像頭、雷達同時偵測,雷達負責偵測車輛前方150米內的范圍,攝影鏡頭則負責前方55米內的車輛動態。當與前車距離過近或路中間有行人時,會通過類似于剎車燈的警示燈亮起,提醒駕駛者注意,警示后碰撞的風險仍然在增加,制動支持功能會被激活。
剎車片能縮短響應時間,預充液壓增強制動壓力,確保司機在沒用力踩剎車的情況下也能實現有效制動。如果司機沒有實施制動而系統預見碰撞即將發生,制動器將被激活,自動采取制動措施。
3. 主動型盲點輔助裝置
主動式盲點輔助系統的雷達傳感器能夠監測車輛側面及后方的盲點區域。一旦探測到該區域內有車輛駛入,相應的外部后視鏡中將亮起醒目的紅色三角形指示燈。如果駕駛員沒有注意到該警告并操作轉向指示燈,警告信號將開始閃爍,并發出聲音警告。若變道操作仍在進行,系統將通過明顯的方向校正制動干預提醒駕駛員,并在駕駛員仍無響應的情況下主動幫助操控車輛駛離危險區域。盲點輔助系統不僅可在駕駛過程中運行,在關閉點火開關后三分鐘內仍可運行。
4.主動式路線偏離警告系統
當汽車在60至200公里/小時速度范圍內無意中偏離車道時,該系統能夠通過立體攝像頭識別車輛是否意外駛離車道,一旦發生偏離,即通過脈沖式方向盤震動提醒駕駛者,同時施加單側制動以幫助車輛返回原車道。
如果汽車穿越實線,系統則會實施單側制動,使車輛返回本車道。如果汽車跨過虛線,車輛則僅會在即將與鄰車道車輛發生碰撞時(包括迎面駛來車輛導致的危險)實施干預,有效避免交通風險。
5. 后端碰撞警告及保護系統
該系統會實時檢測車輛后方區域,監測到追尾風險會高頻閃爍,警示后方車輛。靜止狀態下若系統感應到駕駛員施加的制動力,會自動增加制動壓力。
6. 增強型限距控制系統橫向支撐
限距控制系統增強版帶轉向輔助,該系統通過對車輛進行橫向引導為駕駛員提供幫助,在直道及略彎的道路上,它可以提供轉向力矩,從而幫助駕駛員與前方車輛保持安全距離,并令車輛保持在所在車道中央。
7. 增強型制動輔助系統
制動輔助系統帶橫向監測,通過雷達傳感器和多功能攝像頭檢測交通情況。探測到危險時,系統將向駕駛員發出視覺和聲音警告。如果駕駛員作出響應并進行制動,系統將按需增強制動效果,并在必要時進行完全制動,顯著降低追尾及路口碰撞事故。
8. 十字路口交通增強型制動輔助系統
9. 行人保護自主制動干預/警告
制動功能帶行人識別,當識別到碰撞風險時,系統會以視覺和聲音警告提醒駕駛員。如果駕駛員并未采取措施,系統則通過自動部分制動降低車速再次向駕駛員發出明確警告。若駕駛員依然未做出反應,系統會自動進行緊急制動,以避免事故發生或顯著降低碰撞嚴重性。行人突然出現時,制動功能可以立即自動采取緊急制動,同時發出警告。在車速不超過50公里/小時,系統可以完全避免與行人或靜止物體發生碰撞。
借助這一系統,駕駛者首次能夠利用智能手機應用來遙控車輛進出車庫與停車位,這令駕駛者即便在泊車空間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輕松上下車。駕駛者還可使車輛沿直線向前或向后行駛達10米。
眾所周知,大燈是汽車上最為重要的配件之一,與駕駛安全也息息相關。目前,奔馳車型上多有配備的幾何多光束LED大燈曾獲得2016紅點設計大獎殊榮,單側的LED頭燈分別由84顆獨立的LED光源組成,與風擋玻璃上的立體攝像頭配合,每秒鐘可對路況進行100次掃描。針對不同的路況和駕駛狀態,智能調整84個獨立光源,動態組合成不同的幾何排列,實現光束的精細化控制,較傳統LED照明效果可提升2.5倍。
奔馳的幾何多光束LED大燈可以做到:
1、夜間行車時,最怕對面車燈晃眼睛,奔馳的幾何多光束LED大燈可以保護對面車輛不受到大燈的干擾,會車時自動適時關閉照射到對方車輛上的燈光,直至擦肩而過。
2、在高速拐彎時,它還能一路實時變化行車無光區。
3、遇到積水路面,大燈會將最下面一排的LED燈臨時關閉,以減少地面積水反光。
4、它還會提前探知道路的拐彎,在你打方向盤以前,就開始調整光線,以更多地照射要轉向的前方區域。
5、通過智能攝像頭探測,在臨近路口時,前大燈還會切換為廣角照射,提早照亮左右兩邊的死角,以方便司機看到前方路口更廣闊的區域。
奔馳的研發腳步并沒有停止,全新黑科技“數字大燈”(Digital Light)現身,不過還沒有進行廣泛的應用。它采用了先進的高清投影技術,在每盞大燈中嵌入了超過100萬個可以操控的微型鏡片,每顆Digital Light大燈共有四個光源,其中每個光源分別由1024枚LED芯片組成。因此,每輛采用Digital Light大燈的奔馳車型均配備有8192枚LED芯片。
相比寶馬的激光大燈,奧迪的OLED大燈,奔馳Digital Light大燈的總成更加人性化、光源控制力更強,讓整個大燈的光源在不影響其他人員和車輛的前提下,亮度更高、視野更廣,夜間行駛更安全。
圖案投射功能將加強駕駛員與其他交通參與者之前的溝通,從而提升夜間駕駛的安全性。當車輛偵測到路旁有需要過馬路的行人時,大燈會向路面投射斑馬線,以協助行人更加安全地通過。
LED燈源還能夠在路面上投射出許多信息圖案,比如前方道路正在施工,數字大燈就會在前方路面上投射“施工”圖樣以提示駕駛員路況。
通過Digital Light的智能技術,在監測到行人和車輛中的人員臉部之后,它會自動的關閉人臉區域的光源,不僅能夠提高遠光燈的使用效率,也能夠充分的達到對行人和對向車輛的尊重,體現了奔馳汽車的人文關懷。
奧迪這個百年品牌多年來不斷樹立自己技術領先的形象,在這其中,安全科技一直是其投入的重點,并且經歷了從被動安全到預防事故發生的主動安全科技的演進。未來,奧迪將會在驅動、傳動、轉向、剎車等系統上全方位應用線控技術,簡單說,就是駕駛者斷絕了與車輛的機械溝通,開車就像是拿著一個游戲方向盤通過電信號來控制。這不僅會對車輛布局帶來革命性的改變,還能顯著降低車重,從而實現更好的經濟性。
奧迪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Audi pre sense)分為奧迪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基本版和奧迪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增加版,該系統通過對全車多個傳感器和探測器發回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以最大限度防止因車輛失控和追撞前車而導致事故發生。
奧迪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基本版作為奧迪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的入門版本,它通過ESP系統偵測駕駛狀態,當車輛發生滑動而未按既定方向行進或采取緊急制動時,系統將自動收緊前排乘客的安全帶,關閉側面車窗和天窗,并保留一定縫隙,同時自動開啟危險警告燈。
而奧迪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增加版是在基本版上擴展了前部版(pre sense front)和后部版(pre sense rear),擁有更強大的防追撞功能,相比競爭對手,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奧迪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前部版和帶有Stop & Go功能的全新自適應巡航系統共用位于傳統車輛霧燈位置的雙雷達探測系統,成為不可分割的安全組合。系統通過位于車頭的兩個雷達傳感器、一個攝像頭和一個超聲波傳感器,協助車輛保持與前車的固定距離,在0到250公里/小時的區間內保持與前車速度的一致,并能夠跟隨前車至靜止。在前車重新起步后,繼續保持此前的跟隨狀態。奧迪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前部版的作用是預防和前車發生追尾事故或減輕事故的損傷程度,該系統在車速高于30公里/小時時自動啟動。
當奧迪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前部版判斷前方出現交通狀況時,會分為四個階段并作出響應,進行智能警告甚至車輛百分百制動。
在警告階段,視覺、聽覺警告與制動系統預施加,若駕駛員未作出響應,制動器會發出振動警告,然后執行半制動應用功能(約35%的制動力)。同時,可逆安全帶張緊裝置會部分張緊安全帶。而且該系統擁有部分制動應用功能,約60%的制動力,并關閉側窗和天窗。全制動應用功能施加100%的制動力,且可逆安全帶張緊裝置完全張緊座椅安全帶。
奧迪預防式整體安全系統后部版和奧迪側向輔助系統協同工作,位于車尾的雷達會連續掃描車輛后方的狀態,當檢測到后方車輛正在快速接近,并可能發生追尾事故時,系統會通過點亮自適應剎車燈來警示后方來車注意安全。若臨近危險狀況,分三階段做出由警告至安全帶張緊的響應,如果后車繼續靠近,配備帶位置記憶功能的座椅會調直座椅靠背,并將頭枕向前調節貼近乘客頭部,做好被追尾的防護準備,以減輕追尾事故給乘客造成的損傷。
開門警示系統利用側向輔助雷達傳感器,當駕乘者試圖打開車門時,系統將檢查是車后是否有汽車或自行車快速地接近。如果有,車內LED警示燈會在駕駛員和乘客打開車門時亮起并發出警告,這個功能對于駕駛者在視線受限的情況下開門下車有非常大的幫助。
對于駕駛者來說,必須要時刻注意馬路上有可能突然躥出的行人,但越來越多的交通事故表明,行駛過程中駕駛者經常會出現注意力分散而導致悲劇發生。因此,主動剎車輔助系統就成為了當下的熱門安全配置之一。
奧迪汽車通過攝像頭識別前方的行人或車輛,在不高于85km/h的時速內偵測到危險后可完全剎停,這相比競品的很多車型不能完全剎停更具實用性。此外,奧迪的行人保護功能可以做到在遇到碰撞后,引擎蓋主動彈起,增大發動機艙吸能空間,讓行人能夠"軟著陸",最大程度減小對行人的傷害。
智能空氣懸架——這套系統不僅可以自動偵測當前行駛路況的變化從而對懸架的軟硬高低做出調節,讓駕乘人員的體驗更加舒適,還可以在車輛即將發生側面撞擊的時候,迅速把受撞擊一側的懸架升高80毫米,從而使撞擊受力點施加在車側下邊梁位置,更好地保護車內的乘客,減輕事故傷害。
很多人都知道奧迪有“燈廠”的名號,但是它緣何而來呢? 因為奧迪的車燈技術在很多方面都引領著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奧迪首次將氙氣大燈使用于車燈照明,并掀起了車燈的革命。由此,奧迪的車燈從日間日行燈的先驅,到LED智能隨動大燈先驅者,再到矩陣式LED大燈、流水式轉向燈,奧迪都走在前列。
激光大燈相比于LED大燈,優點在于體積更小,但能提供的照明度又提高了成百上千倍。再加上矩陣式大燈設計,5只反射單元排列成一個遠光照明組件,在每一個反射單元的上面,是5顆小LED光源,每顆小LED光源可以獨立點亮、關閉或者變暗,5組共25顆小LED光源配合在一起,就能實現對前方區域進行可變的、精確的照明。
除了本身技術上的突破和革新,矩陣式大燈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
作用一:矩陣式LED大燈在所有情況下均可非常準確地照亮前方道路,不會給其他道路用戶造成眩目影響。
作用二:當夜晚會車或者同向前方有車行駛時,矩陣式LED大燈會自動熄滅部分遠光LED燈體,以防周邊車輛駕駛員因炫目而發生危險。
作用三:矩陣大燈具有動態轉向功能,在夜晚過彎的時候,大燈會提前照亮彎道。傳統的大燈是靠機械旋轉機構來完成,矩陣式LED大燈是通過改變透鏡和反光板來完成的,反應速度要比傳統大燈快。
作用四:十字路口燈的作用是讓車前方的十字路獲得更好的照明。為此,除了接通了正常的近光燈外,還接通了兩側的轉彎燈。這樣就使得車輛前部的側面獲得了良好的照明,從而可以更好地識別危險源。由于十字路口既不能用攝像頭來識別,也不能用其他傳感器識別,所以只能參考導航數據。
作用五:為了讓駕駛員能在夜間清楚掌控行駛路線,矩陣式LED頭燈跟車上搭載的衛星導航系統整合,當行駛在多彎道路上時,矩陣式LED頭燈可根據導航系統資料,在駕駛者開始轉動方向盤車輛入彎之前,預先調整光源照射角度,照亮行駛的路面,以帶來更加安全、輕松的夜間行車體驗。
作用六:當夜視系統探測到行人時,LED燈會連續快速閃爍三下,對行人起到一個警示作用,但如果夜視系統探測到牛、羊之類的大型動物時,LED燈則不會閃爍,以免對動物造成驚嚇,相當智能。
很早就關注奧迪的人都知道ASF和全鋁車身,上世紀九十年代,作為豪華D級車市場的后來者,奧迪為了將A8與對手形成差異化,研發出了通過空間框架結構實現車身全部使用鋁材的技術,并由此打響了名號,它把汽車的輕量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第一代奧迪A8的白車身重量為249kg,第二代更是減輕為215kg,略微沉重的第三代A8,其白車身也不過231kg。要知道,比奧迪A8小了兩號的沃爾沃S60,白車身重量也有322kg。
但其實,全鋁車身不僅造價貴,維修保養費用貴,而且也犧牲了部分安全性。目前最堅固的鋁合金材料屈服強度可以達到500-600MPa,但是這一數據與早就大量應用的高強度鋼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從保證乘客艙完整的角度來看,顯然鋼材車身更合適。在關鍵部位上,少量的高強度鋼就可以解決問題,而設計全鋁車身的工程師就要費更多的腦筋,用精巧的結構來彌補了。
事實上,最好的方式是在合適的地方用合適的材料。在需要提供足夠緩沖的車尾,使用鋁材代替冷軋鋼板就很適合,不但吸能效果強,重量還輕。而門檻、門梁、防撞梁等在碰撞時必須盡可能少變形的部位,熱成型高強度鋼材是最好的選擇。
好在奧迪轉變了思路,從第四代奧迪A8(2017年-至今)開始放棄了全鋁車身,順應當下采用先進高強鋼的行業趨勢,40%的車身結構件將使用鋼鐵。第四代奧迪A8白車身的基本情況:重量282kg,采用4大類(鋼、鋁、鎂、碳纖維)29級別材料,423個部件,通過20種連接技術組裝而成,打造了一個集輕量化、高性能、低成本為一體的優異的白車身。整體剛性相比上一代車型提升了24% ,其中前縱梁強度提升26%,后縱梁強度提升50%,減震包強度提升50%,座椅橫梁強度提升30%,讓行車更安全。這也使得奧迪A8出廠前的安全性能測試標準,遠高于全球最嚴的EURO-NCAP新車碰撞測試標準。
碰撞測試是檢驗車身安全性的一大指標之一,而奧迪的碰撞測試至今已有75年的悠久歷史。多年來,在奧迪的碰撞測試中,基本涵蓋了所有事故類型的模擬,例如行人事故、前部碰撞以及側部碰撞等。奧迪公司有200多名專家專門從事碰撞模擬工作,他們每個月會進行2萬多次的碰撞模擬測試。在新車型首批原型車制造之前,專家組通常會用兩年的時間不斷對新車型進行碰撞模擬測試。
全新奧迪A8L的獨立四單元全包裹式安全座艙,是指在籠式車身結構內利用氣囊、氣簾等形成保護層,前側:前氣囊、側氣簾、前后中央氣囊;后側:碰撞主動式頭枕+四座可逆式安全帶。內含兩個創新中央安全氣囊,一個位于前排座椅之間,另一個位于后座椅之間,在側面碰撞和翻車事故中提供額外的保護,也就是說,在乘員身體外形成了軟硬兩層雙籠式結構保護。
說到汽車安全性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沃爾沃,早在1927年,沃爾沃汽車創辦者就決定將安全作為公司的核心價值之一,此后,沃爾沃一直保持著安全領域領導者的地位。
城市安全系統能夠識別潛在危險并幫助避免危險,從而保護車內乘客和車外行人的安全,具有創新理念的碰撞避免技術,有助于完全避免低速行駛時發生的車輛碰撞,或可大幅降低事故的嚴重性,沃爾沃汽車是首個在每款新車上標配此類安全系統的汽車廠商。
無論在白天還是夜里,城市安全系統通過雷達和攝像頭技術識別其他車輛、騎車人、行人和鹿、馬等大型動物。在檢測到即將發生碰撞時發出警告,如果駕駛者沒有及時反應,系統會自動剎車,幫助避免或緩和碰撞。當汽車與前車速度相差不超過50公里/小時的時候,如果駕駛員沒有做出反應,碰撞是可以避免的。如果速度相差超過50公里/小時,碰撞能夠緩和。在我們的一些車上,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統還包括Steering Support轉向輔助功能,它能夠幫助您盡量有效、安全地轉向,避開危險。
帶全力自動剎車功能的行人安全系統,它是沃爾沃最新推出的新一代碰撞避免技術,它把行人的安全放在與駕駛者同等重要的位置。裝配有行人安全系統的汽車不僅能夠對前方靜止或行駛的汽車做出反應,還可以探測到任何身高80厘米以上的行人,兒童自然也包括在內,并在發生碰撞前施加全力剎車,完全規避或最大可能減少事故發生的傷亡程度。在車速小于每小時35公里時,可使汽車避免與行人相撞。在較高的車速下,則是盡可能在發生碰撞前減小車速,完全規避或最大可能減少事故發生的傷亡程度。
對向來車智能避讓系統也是沃爾沃的最新研發之一,此系統也依托于雷達與攝像頭技術,只不過監測范圍更大。當系統偵測到相鄰車道的對向來車越過車道線、可能駛入駕駛員所在車道時,車輛會及時發出警示信號,并主動采取干預措施,幫助駕駛員完成剎車減速,甚至控制車輛轉向,從而避免直接碰撞。
底盤主動安全系統是指DSTC動態穩定及牽引力控制系統通過單獨控制每個車輪上施加制動力度,從而調整車輛行駛軌跡。CBC彎道控制輔助可在車輛轉彎時,不斷監控車輛轉向情況及油門踏板的位置,通過降低動力輸出,并選擇性地對各個車輪進行制動,實現最優的動力分配。
要知道,智能化分級標準是將車輛的轉向、加減速控制、激烈駕駛以及路況判斷能力進行衡量分級,把駕駛智能情況分為了L0~L5共五個等級,其中L0是人工駕駛,說白了就是自己開,跟自動駕駛不沾邊。L1叫輔助駕駛,大部分情況下由駕駛員操作車輛,但在特定情況下可以讓車輛控制轉向和加速操作,咱們車上常見的定速巡航、車道偏離預警系統都算在L1范疇內。L2為半自動化駕駛,車輛自動化操作更多,人工干預更少。以此類推,到了L5級別才算得上真正的全自動駕駛,就像科幻電影里演的可以實現在車里喝茶、聊天、看電影的情景。
但就目前來說,大部分量產車型的智能化水平只達到L2等級,像車道保持系統、ACC自適應巡航等駕駛輔助系統其實也只是L2標準的入門條件。但有的車型智能化水平已經超越了L2等級,但還未完全達到L3等級,比如沃爾沃研發出的Pilot Assist輔助系統就達到了這一水平。
Pilot Assis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能滿足車輛在特定條件下的自動跟車、主動剎車、車道保持等駕駛操作。使用條件是道路標線清晰,車速在0-130公里/小時,系統結合ACC自適應巡航系統,通過前高清攝像頭,實時掃描車道標線,自動控制加速、剎車,且無需跟隨前車。當遇到前車時,車輛自動跟隨前車保持安全車距行駛。當車在通過彎道時,用戶無需控制方向,車輛仍能識別車道,即便無前車仍能沿道路中央行駛。體驗過這套系統,對自動駕駛會有新的理解。但是,如果雙手脫離方向盤10秒左右后,系統會發出警示提醒,你該重新握住方向盤了。
Intellisafe全方位安全系統主要是針對后方來車和左右兩側盲區來車產生的潛在危險,進行提前預防和規避。盲區來車智能避讓這項功能和對向車輛智能避讓功能比較相似,但面對的情況有所不同。它監測的是我們變道時,如果后方突然來車,而我們處在后視鏡盲區時,系統會對方向盤進行主動干預,將車輛修正回原本的車道。
BLIS增強版盲點信息系統通過雷達傳感器,來監測到我們后視鏡看不到的盲區,從而告知我們是否有危險存在。關鍵時刻也會幫我們自動剎車來減少撞擊的嚴重程度,或避免碰撞發生。
Intellisafe全方位安全系統中還包括倒車車側警示系統,倒出泊車位時,倒車車側警示系統提醒您注意車輛后方潛在的道路使用者。它能檢測到騎車人、行人和車輛,幫助您安全操縱車輛——哪怕車輛后方的視野受到限制。車輛后保險杠里的雷達能夠掃描車輛后方左右兩側30米距離,偵測可能從后方超車的車輛。騎車人、行人在距離較近時也能檢測到。駕駛員會收到與危險位置對應的左側或右側揚聲器發出的警示聲音,而中控屏上會顯示視覺警示。倒車車側警示系統不僅使倒車出泊位更加輕松、安全,還有助于改善騎車人和行人等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一般而言,新車都會有所謂的“新車味”,它主要來源于車內的有機揮發物,如皮質座椅的涂料、塑料涂層、橡膠及車內粘膠等等,這種味道往往會給人以身心不好的影響。因此,沃爾沃從環保和健康的角度出發,做出了一系列的舉措。
沃爾沃車廂內多處使用了僅生長于瑞典北部和俄羅斯偏遠森林的珍稀白樺木和天然胡桃木等,無公害的健康內飾材料。此外,金屬鍍鉻飾件防鎳泄漏控制,達到珠寶級認證標準,織物纖維達到內衣級別認證標準,還特別組建專業團隊進行高溫內飾揮發檢測。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從源頭上杜絕氣味散發的來源,從而營造一個舒適、潔凈、清新的駕駛座艙。
沃爾沃汽車獨有的“Clean Zone清潔駕駛艙”是業內最先進的空氣質量解決方案,從確保進入座艙的空氣足夠清潔、優化車內空氣質量、降低對外排放等多方面著手,讓用戶在車內呼吸到堪比北歐般純凈的健康空氣。而IAQS車內空氣質量控制系統能夠從源頭避免污染物進入車內,通過電子傳感器對外界進來的空氣質量進行系統分析,外界空氣污染物濃度過高時能自動切換到內循環,通過復合活性炭過濾器能過濾95%的PM2.5顆粒和有害氣體,有效保障車廂內部空氣潔凈清凈。
另外,沃爾沃汽車還配備了CZIS主動式座艙清潔系統,在遠程解鎖車輛時觸發自動通風循環,減少因車內停放時積聚的揮發性氣體,幫助車主和乘坐者預先營造清新的座艙環境。可能有部分車主會發現,當自己靠近車身打開車門時,會聽到“呼呼”的聲音,那正是系統通風循環工作的緣故。
通過加強的側面立柱、加強梁、車身底板的緩沖吸能盒,將撞擊力分散,以保護車身的完整性,同時增加側面安全氣囊、安全氣簾等裝置,降低因側面撞擊造成的乘員傷亡率。側面立柱,加強梁等關鍵部位均采用超高強度硼鋼,當發生側撞時,以確保側面剛性。側面安全氣囊采用雙氣室,可在側面碰撞中以不同的壓力充氣,髖部的氣室充氣壓力是保護胸部氣室壓力的五倍,使保護效果最大化。這是沃爾沃招牌式的防護措施,備而不用是最佳方式。
當發生事故,安全氣囊彈出或安全帶預緊器被激活時,碰撞自動求救系統會自動連接沃爾沃汽車客服人員。如果無法打通電話,會自動定位車輛所在位置,并派出緊急救援服務。需要幫助時,按下汽車上的On Call按鈕,或使用應用程序聯系服務中心,沃爾沃服務專員會自動定位并提供專業援助。如果忘記鎖車,應用程序會通知用戶,同時可遠程鎖車,也可以檢查車鎖狀態并解鎖,讓別人得以進入車內。
安全絕對是每個汽車品牌的必修課,也各有其看家法寶,相信很多人看完這篇文章會發現,原來有這么多安全科技都在這三個品牌上有所體現,甚至在配置表上是看不見的。不管是主動安全、被動安全還是駕駛輔助功能,都在為車內的乘員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氛圍,但是現在的自動駕駛還不夠成熟,仍然需要駕駛者在行駛過程中足夠的專注,這才是最保險的法寶。就像文章標題所寫的,零意外駕駛還只是一個愿景,但卻是一個有希望的目標,未來可期。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