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換個logo就貴2萬?這屆網友“智商稅”哪去了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很難想象到,就在上個月有一家車企會因換標而熱度再起,或許這也是因為寶馬時隔23年以來再次換logo吧。其實不止寶馬,大眾、豐田、日產也都在近兩年更新了logo,且除了合資品牌外,自主品牌在換標這條路上才更顯“換血”,比如寶駿、吉利、比亞迪、一汽奔騰等等,都在為品牌向上做出努力。可是,車企換logo究竟透露著何種信號?扎堆換logo是中邪了嗎?又跟我買車有多大關系?
當你看完車企換標的故事(咱們以最快的方式,讓你一眼看穿所有最新車標),你就會欣喜的發現如今的logo幾乎全是奔著“扁平化”設計去的,整體造型都更為簡約,比如大眾、日產、寶馬就都是如此,究竟啥原因?
不僅僅是合資品牌,自主品牌也在近幾年開始紛紛換標,包括奔騰、寶駿、比亞迪、吉利等好幾個車企都有更換logo或啟用新Logo的動作。而且很明顯的是,自主品牌車型在更換標志后明顯更國際化了,也更符合國際汽車標志設計的大趨勢,同時還進一步拉近了與合資品牌之間的審美差距。
換標就換標,可為何都要扁平化?其實您看,不止汽車行業,奢侈品界、科技圈、生活娛樂圈也都于近兩年開始批量換標,而且清一色的大趨勢都是追求極簡和扁平化,以致汽車界的logo也開始從3D轉到了2D,之所以如此其實就是數字化時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而扁平化的設計更符合這個時代,比如極簡logo在傳達信息方面就顯得更為直接,還能減小人們的識別負擔。其二,車標輕量化的設計風格也更便于數字化應用,其實說白了,就是更利于設計師將logo這個元素融合到整車中形成一體化設計,所以說換標的背后不僅僅是順應潮流,更是品牌自我革新的開始,這點在自主品牌身上尤為明顯。這又是為何?請您接著看…
如今,合資品牌已有明顯“主動下探”趨勢,很顯然這“手”已經伸到了自主品牌的舒適區,所以對于自主品牌車企而言就必須走品牌向上之路,否則市場就會有被壓榨的可能。而實則,我們所說的扁平化設計所呈現的易辨識、易傳播的優勢還多為表面原因,真正倒逼車企在這兩年集體換標的,還是因為智能化這個大勢所趨。所以在換標背后,我們也真正看到了車企的求生欲。
而對于自主品牌來說,要擺脫消費者習以為常的“性價比”標簽,似乎換標或新增專屬車標是更為直接和快捷的做法,為此,不少自主品牌車企都推出了面向高端的子品牌,比如領克、WEY、星途就是很好的例子,也意味著自主品牌想要開啟一個新時代。而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車企也不斷有著國際化發展的趨勢,比如將logo設計得更有國際化特點(也確實好看了很多),就更助于走出國門迎合全球消費者。
不過,對于自主品牌車企來說,換標和同步推出新車系還僅僅只是第一步,畢竟,消費者這種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還需要車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品牌向上之路還需要一段時間去走。當然,我們也不可小覷這種勢頭,因為自主品牌若是在品牌經營上進一步做好,它們是極有可能迅速翻盤的(咱怎么都得多鼓勵一下自家孩子,您說是吧,畢竟還是有希望的)。
車企換logo意味著品牌的自我革新,但是跟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又有何關系?能為消費者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利益?其實,這個問題在上一個小結也有提及,比如自主品牌在換標背后透露的是品牌向上,而這就能給消費者實實在在帶來包括產品品質、車輛顏值、售后服務等多方面的提升。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換標背后也預示著智能化電氣化會大力發展,這意味著中國自主品牌想要在這個領域實現彎道超車還是有機會的。不得不說,在智能網聯方面自主品牌還是具有競爭優勢的,這除了政策的引導和推進,智能網聯的技術門檻也相對燃油車低一些,而且消費者也更習慣于國內互聯網生態環境,類似于比亞迪、吉利、廣汽等企業目前就已經有了很不錯的口碑,所以這也就意味著,消費者未來極有可能買到物美價廉的車型。
其實,從換標后的銷量情況我們也能看到,雖然換標與銷量暴增并非決定性因素(自身產品力才是內因),其市場表現也是不盡相同,但總體情況卻是帶來了不錯的效果,或許就是因為換標后所帶來的“新形象”實在是太不同了。
曾有人調侃地說“銷量不好就換個標了繼續賣吧”,但其實車企換標并非就能帶動銷量的直接增長、也并非停留在“變好看了”這種表面現象,我們應當從車企換標的背后讀懂這種趨勢:自我變革也好、競爭加劇也罷、都是為了順應全球數字化發展,希望以全新形象打造新的開始,而這些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所折射出來的背后意義。當然,此文也并非是為了讓消費者讀個樂趣,而是為了傳遞一種信號:競爭正倒逼著這個行業必須進步,在智能化已為大勢所趨之時,扁平化的logo設計,更易被當做與汽車融為一體的整體元素進行更為開放的設計,尤其是自在品牌,品牌向上的步伐是越來越近,我們應該相信會有那么一天他們就換道超車了。(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王曉莉)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