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貓大狗新鮮嗎 其實汽車動物園早就開業啦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100多年前,人類為了追求速度而發明了汽車,在這其中四足動物絕對可以說是啟蒙老師,雖然在歷史上有不少以人名、地名來命名的車型,但從汽車誕生的那一刻開始,許多品牌的車型命名至今還是離不開動物的影子。說到這里不禁有人便會想到近些天特別火的那只“大狗”,而它的小伙伴——白貓,也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我們身邊,許多人對這樣的命名感到無比困惑。今天編輯要告訴大家的是,其實汽車動物園早在上個世紀便已經開業了,白貓和大狗并不孤單!
在編輯苦思冥想的這一周里,對于以動物名字命名的車型到底用哪種方式呈現給你們是最頭疼的一個點了,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以動物園里的展館分布來表達是最合適的,況且貓狗都是離我們最近的伴侶,所以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兒童樂園里到底都有哪些小家伙。
如果非要說說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中哪些車的熱度最高,那么哈弗大狗定是其中之一,這個來自網友投票而決定的命名方式非常接地氣,也迅速讓大狗這款車的名字霸屏各大汽車媒體的頭條,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除了給自己做一次免費的營銷外,還讓消費者完全參與其中。
實際上,在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長城與哈弗在對新車型的命名上面一直都是比較保守的,哈弗品牌全系采用字母+數字的搭配,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哈弗H6、F7、H9以此類推。
而哈弗在此次全新品類SUV的命名上,決定大膽創新,聽取用戶意見,用"一字萬金"的征名方式,集思廣益,最終通過網絡投票的方式選出最受歡迎的名字。盡管在這其中不乏熱衷惡搞的網友調皮,但"哈弗大狗"依然以超過第二名一倍多的票數遙遙領先,就在大家都以“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方式對待這件很嚴肅的命名征集時,哈弗卻用最真誠的行動證明了其年輕化的決心,這也是為什么它一經推出便受到各大媒體的好評。
"哈弗大狗"命名的推薦理由也尤為中肯,"現在的車名要么是星空宇宙,要么是天神猛獸,我只希望它是我的一條忠犬,能陪我柴米油鹽,也能陪我詩和遠方,能陪我潮流炫酷,也能陪我偶爾撒野,這才是一款車該有的樣子。"的確,一輛車在現在對于我們來說,本就不該只是從A點到B店的一種冰冷的交通工具。更應該是為我們提供庇護、帶我們去詩和遠方的忠實伙伴。
狗,從遠古時期便代表著忠誠和陪伴并延續至今,結合現在大家養寵物的理念,大狗也并不僅僅是一款“干粗活”的產品,而是以舒適和配置堆砌起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自駕,即使身處鬧市,也能在車內找到真實的自我,從某種方面來講,這才是它名字的真正意義。
繼哈弗大狗之后,歐拉也推出了R系列的全新車型,但卻并未以我們所想的方式進行命名,要說白貓這個名字,相比大狗雖然收斂了不少,但卻還是讓人目瞪口呆,因為它真的太太太太不像一款新車的命名了,也可能是短時間內快節奏的動物命名讓我們著實嚇了一跳。
但歐拉之所以在新車上采用“白貓”這一命名,事實證明也并非是為所欲為,在此前我曾與長城官方溝通過,在他們看來,將歐拉的新車命名為“白貓”,是為了與中國傳統的“貓文化”接軌,體現積極溫暖、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而這似乎也與這輛入門級代步車誕生的初衷不謀而合。
事實上,白貓和大狗這類車型的命名雖然創意十足,且在自主品牌中鮮有先例,但如果我們縱觀全球車市,會發現采用動物命名的車型的確是數不勝數的,可能詳盡地搜羅出來十篇文章都寫不完,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在自主品牌中,它不是第一個,也算是獨樹一幟了。
只要一談到美國的汽車工業,我們一定繞不開“Pickup”和“Muscle Car”這兩個最具特色的車型。皮卡因為出色的承載能力,強大的越野性能,寬敞的乘坐空間而成為了美國人的家常必備。而肌肉車因為暴躁的馬力輸出,出色的直線加速性能,很適合在美國筆直的州際公路上自由的馳騁。然而,因為油耗、法規等等的限制,如今的肌肉車已經幾乎絕跡,取而代之的,則是以Mustang、Camaro、Challenger 為代表的Pony car,在滿足油耗、排放等標準的同時,保留了美系肌肉車標志性的大馬力輸出,極致的直線加速性能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意義的特點。
看過速度與激情的朋友對“挑戰者”這三個字一定不陌生,男主角范·迪塞爾的其中一款座駕便是來自道奇的挑戰者系列。而Hellcat作為道奇旗下的高性能代表,在現階段的挑戰者系列上已經出現,在高性能肌肉車市場大戰福特野馬,雪佛蘭科邁羅。
既然名為“地獄貓”,在外觀設計上便要和兩位師出同門的高性能版兄弟相提并論——Mustang GT500和Camaro ZL1(其實科邁羅的最強版本并不是SS,只是在國內想買到最強版的科邁羅只有SS版可選),大燈處的掏空處理讓地獄貓附體的挑戰者擁有能夠以車頭撞風為強制進氣的進氣道,從而提升發動機的燃燒效率,帶來更強悍的加速性能。
雖然它進入國內的時間并不早,但如今國內市場中的第六代Mustang以及設計更偏向于科幻的Camaro,卻無法與早期方正的Pony Car造型同日而語,如果以傳統的審美來看待這三款車的話,可能只有挑戰者更符合這個本就不再肌肉的“肌肉車”了吧。
說起鈴木雨燕,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其實“雨燕”這個名字并不是車型的真正名稱,而是進入國內后的譯名,它的官方命名為Swift,并且這款小型車的歷史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1983年。
都知道日本“小而精”的造車理念,當時鈴木在汽車方面廠方一直以來都是生產較小K-car為主,維特拉、吉姆尼都是真實的寫照,可以說鈴木的造車技術現在已經相當成熟,制造小車更是鈴木的強項。憑借這一優勢,在70年代,鈴木成功推出了小型SUV吉姆尼、微型車奧拓之后,美國通用汽車收購了鈴木5.3%的股份,雙方由此展開合作,并于1983年開發出全新小型車Cultus,該車在第25屆東京車展上正式與公眾見面。鈴木Cultus在海外市場被稱作鈴木Swift、鈴木Forsa等,其還擁有眾多姊妹車型,如:雪佛蘭Sprint、龐蒂亞克Firefly、霍頓Barina等。
要說日產藍鳥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剛剛被核打擊之后,日本在戰后研發的車型當中,最出彩的可能是豐田皇冠,但提到這些車型的時候,也絕不能忘記Datsun 110這款車。和豐田初代皇冠一樣,Datsun 110亦是發布于1955年1月。不過不同于定位較為高級、準備直面很多此時存在于日本市場的授權生產的歐洲車型的競爭的豐田初代皇冠的情況,Datsun 110定位于普通市民的日常代步車。
Datsun車系幫助了日產,并把一片廢墟當中重生的日產自動車拉回軌道,在日本市場奠定了基礎與地位,也為后來的日產藍鳥車系的誕生提供了條件。而日產的Logo設計與Datsun的Logo是脫不了干系的。
1959年8月,Datsun310正式開啟了藍鳥的歷史起源。初代藍鳥發布之初并沒有使用“日產藍鳥”的名稱,而是繼續使用Datsun品牌,稱為Datsun藍鳥。如果說210,310偷懶沒設計感,而在310身上可不存在,310采用全新的車身設計,車內空間大大提升,車身尺寸增大,車重不升反降,Datsun310不僅僅在日本本土銷售,同時也被韓國進口。而在我國臺灣地區則被重名為裕隆704。Datsun310也是第一臺在歐洲有銷量熱度的日本車。所以藍鳥是一臺在全球范圍內都相當有知名度的汽車。
時隔24年后的1983年,第七代藍鳥U11正式更名為日產(Nissan)藍鳥。日產正式放棄了Datsun這個使用了幾十年的名稱,正式啟動“Nissan”,從此所有車型都變成了日產。在中國,藍鳥U11因為經久耐用,空間和價格適中,成為國內相當暢銷的進口汽車。老司機們一定會有印象。但從第九代車型開始,它才真正與中國消費者見面,對于我們所有的內地車迷來講,U13都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代藍鳥。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