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花30萬 為啥大眾ID.6 X比Model Y更值得買?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大眾,是人民之車,是家用車的先驅和定義者。即便在全球汽車產業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大眾也依然能做到積極革新。都說大象難掉頭,但即使是龐大的大眾集團,也已經全面邁開了電動化的腳步。以上汽大眾為例,其在新能源的布局速度上再一次領跑了一眾合資品牌,像ID.4 X和ID.6 X(詢底價|查參配)也順勢成為了合資陣營里最早上市的一批基于電動化平臺打造的全新電動車型。
而特斯拉,人們更習慣于將它稱之為新汽車和新模式的締造者,其在“玩法”創新上的確有著獨特的一套。就好比“降價”本是一個極為尋常的市場現象,在特斯拉這里就被玩轉成了粗暴爭奪市場的營銷手段。客觀來看,無論是曾經的Model 3或是現今的Model Y,表面價格降低的現象尚不能被視為“降價”,因為降價的本質是商品(或質量,或成本)不變但價格降低,而像Model 3和Model Y(詢底價|查參配)價格下探的原因在于配置差異、成本降低或電池類型調整。
但無論如何,Model Y標準續航版的補貼后售價已經來到了27.6萬,與ID.6 X初見版(次頂配車型)27.8888萬的售價極度接近,這意味著ID.6 X和Model Y之間的較量已經不可避免。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同樣是花30萬左右的錢,買次頂配的大眾ID.6 X或者入門的特斯拉Model Y,到底誰更香?
根據工信部統一公布的續航數據來看,ID.6 X初見版車型的滿電續航里程為588km,Model Y標準續航版的滿電續航里程為525km。
兩車電池容量/續航對比 | ||||||
車型 | 電池類型 | 電池容量(kWh) | 工信部純電續航里程(km) | 充電時間 | ||
ID.6 X初見版 | 三元鋰 | 83.4 | 588 | 快充:0.67小時,慢充:12.5小時 | ||
Model Y標準續航版 | 磷酸鐵鋰 | 60 | 525 | 快充:1小時,慢充:10小時 | ||
|
從數據來看,ID.6 X的續航表現小有優勢。首先這離不開兩臺車動力電池的差異,作為電動車最關鍵和最核心的部件,電池的性能、容量等參數無時無刻不密切關系著車輛的續航。
從容量上來看,ID.6 X使用的是83.4kWh的電池組,而Model Y標準續航版則使用的60kWh的電池組,電池容量的差異可見一斑;而除了電池容量本身的差異,電池類別兩車也有不同。ID.6 X的電池一律為三元鋰電池,反觀Model Y全系也僅有標準續航版車型用上了磷酸鐵鋰電池。
客觀來看,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更大,搭載該類型電池的車輛在冬季低溫工況下的續航打折要相對小于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車型。因此,理論上來講在冬季環境同等工況下,ID.6 X的里程要比Model Y稍有領先,這一點對于北方的朋友來說感受會尤為深刻。
實際上,這不僅是電池特性差異所導致,電池管理系統同樣重要。據了解,ID.6 X的電池采用了高導熱系數導熱膠覆蓋工藝,配合BMS電池管理系統,可以在低溫條件下盡可能地保障電池性能,同時最大幅度地保證續航。
另外,兩車的能耗表現也存在異同。雖然都使用的永磁同步電機和單電機后置的布局,但在電機功率和扭矩表現上,Model Y要顯得更加激進,5.6秒即可破百的加速性能對于ID.6 X來說是個較大的優勢。不過強大的甚至冗余的動力往往也是把雙刃劍,強大的動力輸出一定會帶來更高的電耗,所以ID.6 X雖然動力表現不夠搶眼,但能耗表現喜人,這點來看兩車五五開。
兩車動力性能對比 | ||||||
車型 | 電機類型 | 最大功率(kW) | 最大扭矩(N·m) | 官方0-100km/h加速(s) | ||
ID.6 X初見版 | 永磁同步 | 150 | 310 | 無 | ||
Model Y標準續航版 | 永磁同步 | 220 | 440 | 5.6 | ||
|
無論是ID.6 X還是Model Y在外觀設計上都能俘獲一大批的死忠,因為論顏值,兩臺車都是在線的。但在細節處,ID.6 X總要比Model Y更接地氣,或者說ID.6 X要比Model Y更加懂中國人。畢竟大眾深耕國內市場多年,對國人需求、喜好的把控早已爐火純青。
像ID.6 X的進氣格柵采用了“星空點綴”的設計,引擎蓋也采用了“波光”雙曲面,既能讓人一眼認出這是一臺電動車,又能最大程度讓用戶接受和習慣這套設計,沒有用力過猛,而是從容不迫,我想這才是大眾的深厚功力的所在。
Model Y在外觀設計上糅合了Model 3和Model X的精髓,將簡潔發揮到極致,大概只有從尾標能快速分辨出車型,除此之外其它角度都極易“混淆視線”。
值得一提的是,ID.6 X初見版的全LED矩陣式大燈與Model Y標準續航版的普通全LED大燈相比,前者帶AFS隨動轉向及MDFS動態燈光輔助系統,確切說ID.6 X的照射面積、照射距離比一般的LED燈更出色,還能根據前方的路況來實時分布燈光的鋪設面積。簡而言之,ID.6 X不光燈組配置照射效果更好,智能程度也有了質的飛躍。
整體而言上汽大眾ID.6 X的外形,在年輕化中透露著精致,在傳統中透露著前瞻,不會過于夸張,也不會顯得中庸,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都很容易去接受。而特斯拉Model Y則是追求極致簡潔、科幻,對于追求年輕、個性化的朋友來說,同樣很有吸引力。
與外觀設計的風格、初衷相似,ID.6 X也傾向于在內飾設計上盡可能在體現新潮的同時又能保留經典,例如12英寸懸浮式中控大屏,5.3英寸懸浮式樣的全液晶儀表盤,以及儀表右上方的換擋旋鈕等配置,都在竭力體現新能源車的身份,顯得別出心裁。
此外,紋理精致的金屬飾板以及大面積的軟性材質,也極力表明傳統豪門在用料和工藝上的打磨一直都是慷慨的,富有誠意的。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大眾忠于用戶,忠于實用性,忠于豪華內飾的設計理念,才造就了“大眾更有高級感”的佳話,同時也讓用戶粘性更強,讓老用戶也能很快適應,畢竟這就是濃濃的“大眾味”和“德味”。
相比之下,Model Y車廂里自始至終只體現了兩個字,便是“極簡”。
除了一塊15英寸中控屏幕和帶有兩個滑輪的方向盤以外,連空調出風口都沒有一個實體樣式。這樣的好處就是視覺整體感有所提升,對于習慣了傳統汽車的用戶來說會帶來較大的新鮮感。
而關于用料,特斯拉Model Y雖然沒有ID.6 X那么多花樣,但也采用了不少軟材質的包裹,手感方面也不會讓人覺得過于廉價,加上無邊框車門設計的應用,整體看點也不少。
先說兩車的尺寸數據,ID.6 X的車長為4876mm,軸距為2965mm;Model Y的車長為4750mm,軸距為2890mm。前者無論在尺寸參數方面,還是在視覺效果層面都要比后者大出一圈。
另外,從車身定位來看,ID.6 X定位中大型SUV,Model Y則定位中型,鑒于ID.4 X緊湊型SUV的定位,嚴格來說Model Y的定位介于ID.6 X和ID.4 X之間。
兩車尺寸數據對比 | |||||||
車型 | 長(mm) | 寬(mm) | 高(mm) | 軸距(mm) | 座椅布局 | ||
ID.6 X初見版 | 4876 | 1848 | 1680 | 2965 | 7座 | ||
Model Y標準續航版 | 4750 | 1921 | 1624 | 2890 | 5座 | ||
|
座椅布局上,雖然特斯拉聲稱Model Y在國產車型也將提供7座版車型,但目前我國用戶還只能買到5座車型。而上汽大眾ID.6 X已經提供6/7座版本,空間靈活性上更勝一籌。
因此,從預期出發,ID.6 X的空間表現理應都要壓制Model Y。結合先前對兩車有過的實際試駕試乘,可以顯著感知出ID.6 X的二排腿部空間和頭部空間對Model Y都有優勢。畢竟ID.6 X的車高為1680mm,足足比Model Y高出了56mm。因此,確切地說ID.6 X的頭部乘坐空間無論前排還是二排都要占優,而二排的頭部空間優勢相比前排會更加明顯。原因在于Model Y為了營造夸張的溜背造型,二排的頭部空間必定會受到壓縮,尚不及同車的前排頭部空間。
上汽大眾ID.6 X乘坐空間展示:
身高180cm的體驗者,將前排座椅調整到最低的位置,頭部剩余空間兩拳有余。
在前排座椅位置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體驗者坐進去第二排調整至合適的位置,頭部和腿部空間均剩余兩拳有余。
保持第二排不變,體驗者坐進去第三排,此時頭部空間剩余一拳,腿部空間剩余兩指,雖談不上寬敞,但滿足短途出行場景完全沒問題。
特斯拉Model Y乘坐空間展示:
身高190cm的體驗者,將前排座椅調整到最低的位置,頭部剩余空間兩拳,前方視野比Model 3寬敞很多,并且Model Y為了增加坐高,在座椅下面“動了手腳”。
在前排座椅位置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體驗者在后排腿部空間剩余兩指拳,頭部空間剩余一拳。即使是剔除身高差距因素后,ID.6 X的車內空間仍然稍比Model Y占優。
值得一提的是,Model Y本就是基于Model 3所打造,借用廣大車主的“自嘲”,“Model Y的后排座椅就像是在Model 3基礎上做了‘墊高’處理,在座椅的前后位置來看腿部空間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如此看來,想要奢求與“號稱中型、實際緊湊”定位的Model 3同平臺的Model Y擁有比肩中大型SUV的腿部空間著實有些脫離現實。
作為上汽大眾全面邁向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產物,ID.6 X在科技智能配置上無疑被廠家和大眾粉絲寄予了厚望。
從兩車的核心配置對比來看,ID.6 X基本做到了“后來居上”。以初見版車型為例,ID.6 X在配有液晶儀表的前提下依然裝配了AR-HUD,另外像ID.家族獨有的ID.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ID.6 X也做到了全系標配,其中像道路標志識別系統也被ID.6 X視為了默認配置。除此之外,ID.6 X還搭載了智慧車聯系統4.0,像智能語音、智選充電等功能在該系統中均有配備。
特斯拉之前一直走在科技前沿,然而這一次Model Y不知是否因為受限于價位。Model Y標準續航版并沒有HUD抬頭顯示,甚至連好用的智能語音也不具備。好在它還有頗為優秀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只不過想要得到它的完全體,幾萬元的選裝費是少不了的。
兩車科技配置對比 | ||||
車型 | ID.6 X(初見版) | Model Y(標準續航版) | ||
抬頭顯示 | 增強現實HUD | 無 | ||
智能駕駛輔助 | ID.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 | 有 | ||
道路標志識別系統 | 有 | 無 | ||
疲勞監測 | 有 | 無 | ||
智能語音 | 智慧車聯系統4.0 | 無 | ||
|
至于舒適性配置方面,大眾ID.6 X擁有后備箱感應開啟、30色氛圍燈、座椅按摩等豪華黑科技,Model Y的優勢在于擁有多層隔音玻璃、方向盤電動調節等,但整體而言,同價位對比下,我仍然會覺得上汽大眾更有誠意。
兩車舒適性配置對比 | ||||
車型 | ID.6 X(初見版) | Model Y(標準續航版) | ||
后備箱感應開啟 | 有 | 無 | ||
方向盤電動調節/記憶 | 無 | 有 | ||
腰部支撐調節 | 前排 | 駕駛席 | ||
座椅按摩 | 前排 | 無 | ||
車內氛圍燈 | 30色 | 單色 | ||
多層隔音玻璃 | 無 | 前風擋/前車窗 | ||
后排獨立空調 | 有 | 無 | ||
|
作為大眾集團和上汽大眾加速電動化轉型的先驅和力作,ID.6 X的容錯率極低,從任何角度看,ID.6 X都必需一炮打響,一鳴驚人。事實證明,ID.6 X已基本完成使命,從續航表現到車內空間表現,從車內外設計到配置設定,ID.6 X都已全副武裝;而隨著傳統車企在“新汽車”戰略上的“及時掉頭”和“火力全開”,特斯拉曾經的優勢逐漸減弱,Model Y的競爭力“下降”實際上就是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彼此間關系微妙轉變的有力體現。另一方面,ID.家族6月銷量環比勁增165%也是ID.家族乃至上汽大眾在新能源領域受認可度快速上升的表現,筆者認為這只是新趨勢的開始,未來上汽大眾對特斯拉等一眾新勢力的攻勢將會更加強力,ID.6 X的用戶也將更多。(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黃增鑒)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