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研“舒適之星”歷史最高分 體驗飛凡F7座椅科技
經人體工學驗證,座椅角度越小,其乘坐舒適度越高。飛凡F7針對電動車人體坐姿進行座椅角度優化,巴赫人體工學座椅角度優化為16.383度。 (傳統燃油車座椅角度普遍為18.229度)
除了靜態的分析與優化,飛凡F7還針對動態工況的振動與人體不耐受頻率進行了研究,并由此對座椅與底盤進行了整體的頻譜優化。作為人體的支撐平臺,座椅固有頻率就不能形成與懸架的共振、放大沖擊,也不能導致人體的共振、引發不適。
基于這樣的理念,飛凡F7在開發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靈敏度分析與實驗驗證,鎖定路面的激勵頻率與輪胎的轉頻主要分布在0-15Hz范圍內,而人體臟器的主要共振頻率為4-12Hz、腦部則為25Hz。
依靠虛擬仿真進行薄弱項分析與優化,并通過6個位置的結構加強,如座墊MTM>45mm,靠背MTM>35mm等措施,實現將座椅的一階橫擺模態由15Hz提高到接近19Hz,成功避開路面的主要激勵范圍與人體主要的不耐受頻率范圍,從而實現了更穩定、更舒適的乘坐體驗。
在95%標準的壓力測試中,巴赫人體工學座椅平均壓力僅有0.42N/cm2,這一數值與被廣泛視作標桿的現款奔馳S級車型幾乎一致,巴赫座椅的舒適性由此可見一斑。
優異的壓力分布也是座椅“軟硬適中”的體現。巴赫座椅由軟及硬的三層發泡填充在靜載特性測試中表現也尤為出色,坐墊和靠背的靜剛度都在合理范圍內。
巴赫人體工學座椅通過由軟及硬的三層發泡填充措施,在中汽研權威測試中,其靜剛度與沖擊吸能能力達到雙滿分。其對人體更好的支撐性與濾振性,從而提升乘坐舒適度。
除了上述所說,飛凡關于座艙舒適度的設計還有穹頂天幕等智能暈車舒緩系統等,為了提高乘坐舒適性,飛凡F7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而我們參觀的實驗室造價都達到了上億元,如此高成本的投入,自然會換來很好的成績,飛凡F7被稱作30萬內最舒適電轎可謂是實至名歸,而飛凡在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后也展現出了自身強大的實力和信心,相信在未來的產品上,我們可以有更加舒適的體驗。(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宋楓樺)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