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安:技術與偏見
2003年途安在德國上市僅3個月,就從二十多個對手中脫穎而出,月銷量闖進前十,并且獲得德國2003年度“金方向盤獎”、汽車大獎第1名、2003年度桂冠車型以及英國2004年度緊湊多功能車之冠、日本2004“年度進口車大獎”,是德國大眾PQ35平臺上的第一個明星。雖然它在中國也是口碑出色,獲獎連連,但是卻有點叫好不叫座。
德國人在汽車技術上無疑是祖師爺的級別,因此,它確實有資格傲慢。但是對于市場來說,中國的消費者,特別他們在目前還不是很懂車的情況下,抱有偏見也是很正常的。
途安的長項在于工藝、空間和多功能,而目前國人則執著于外形、配置和性能參數,兩者風馬牛不相及。因此從上市之初,它的主要消費群體就局限在有留洋背景,或者“車迷”。特別是它最大的“多功能”亮點還不能為廣大的消費者所接受,這方面東風雪鐵龍畢加索就是一個前車之鑒。
但是上海大眾對市場的認識和協調能力畢竟要遠超東風雪鐵龍。因此,今年開始,上海大眾主動出擊,不斷對途安的價格和車型進行了全面的梳理。途安以最低16.98萬元的新價入市,一下子帶動了市場的買氣;而更加簡化的產品線(以前共有五座、七座、手動、自動、2.0、1.8T、舒適豪華等近十幾個配置,而目前簡化為5款),也有利于消費者的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1-9月份,途安的銷量比去年全年銷量增長了50%以上。
銷量的長足進步,也使它的口碑,開始從懂車人群向更多人群擴散。在同級別的競爭對手中,途安不僅把畢加索遠遠地甩在了身后,銷量也直逼價格低于自己一個檔次的普力馬。許多家庭在選車時,也拋棄了以往的非三廂車不選的概念,而選擇了更加“智慧”而顯得超前的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