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風英雄-三款緊湊型跑車駕駛性能對比
[
03-12-25 10:46
] 太平洋汽車網 來源:
pcauto
中國汽車畫報
責任編輯:
qisuiying
單純從駕駛的角度出發,350Z再次成為我們的首選。得益于發動機艙中的塔桿和行李廂中的加強橫梁,車頭和車尾分別得到了加固,使350Z獲得了超強的剛性。加上非常直接的方向盤和調校很硬的懸掛,操控的感覺相當地道,高速通過窄彎簡直是小菜一碟。V6發動機不僅創造了不俗的加速成績,日常駕駛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和6擋手動變速箱配合,350Z能自如地快、慢、停、走。只是排擋的擋格之間距離很近,需要時間適應。
在一馬平川的高速公路上,350Z的車主在享受速度的同時也必須接受350Z的不舒適性。輪胎滾動噪聲和風噪都不小,敏感的減震系統也令乘客一時難以習慣,當前橋或后橋的兩個車輪同時經過顛簸路時,懸掛系統顯得很生硬,乘客感到像坐在鋼架上。
交叉火力的駕駛艙則是另一片風光。經過相同的路面時,減震系統的工作出色,車身的震動很小,看來美國血統還是占主導。3.2升V6發動機則是典型的奔馳制造,它不像對手那么有力,當你加大油門時,發動機也不急躁,而是很斯文地推動你的后背。
當然,方向盤的路感也沒有350Z那么直接,轉向機在中間位置附近不夠精準,因此車身輕的優勢沒有被充分利用,過彎的感覺不是特別地道。在很窄的彎道上故意加油時,先是前輪被輕輕推向彎外,而后通過ESP很柔和地將其糾正回來。
TT是三輛車中惟一采用4輪驅動的車型,這種獨特的驅動方式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感受。由于前后輪都有動力輸出,TT加速出彎時的線路相當準確,輪胎與地面之間如同犬牙交錯一般,附著力之強令對手望塵莫及。同時,底盤平衡性有先天優勢,負載車身反應小,進則全進,退則全退。
3.2升V6發動機與高爾夫R32相同,被橫置在前橋上,頗有賽車神韻。怠速運轉不夠平順,不時會發出抖動和低聲呻吟,隨著轉速上升,激昂的旋律逐漸進入你的耳鼓,繼續加大油門,高亢的聲浪仿佛把你帶到了賽場,250馬力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一掃過去1.8T的遲滯現象,320牛·米的扭矩隨時聽候調遣。
與發動機銜接的是帶有雙離合器的DSG變速箱,這是一個絕頂聰明的傳動機構,它通過模擬兩臺手動變速箱交替工作的原理,從根本上加快了換擋速度,基本上可以實現換擋時動力不間斷,你也可以選擇自動模式,DSG同樣能像自動變速箱一樣順暢工作。開出幾十公里之后,你就會像上了癮一樣迷戀DSG,因為它給了你夢寐以求的換擋感覺。
底盤調校與動力系統的實力很匹配,懸掛比350Z軟一些,但明顯比交叉火力硬,從而實現了操控性與減震舒適性之間合理的妥協。
DSG+quattro4驅系統決定了奧迪TT不會物美價廉,它的基本價格為4.1萬歐元,其中包括了真皮和氙氣燈,比交叉火力貴4000歐元,最便宜的350Z只賣3.3萬歐元,折算成人民幣為31.8萬元,還是很有競爭力。
內飾做工也和價格成正比。TT還是一如既往的精工細作,不僅設計賞心悅目,材質的手感也很舒服,只是駕駛艙的視野略微狹窄;交叉火力的前視野比較開闊,但后視野一般,特別是當車速超過每小時90公里以后,自動打開的車尾擾流板又遮住了部分視線,駕駛艙的設計和SLK基本相同,雖然做工沒什么可挑剔的,但總覺得有些過時;350Z的內飾很能吸引眼球,但仔細觀察,這種前衛的設計風格缺乏工藝上的支持,一些邊角處理得不夠嚴謹,而且塑料件的材質還不足夠令人信服。
跑車、跑車,首先要“跑”,然后是“車”,三輛車的極速都能達到每小時250公里,絕對是能用來跑的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