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伊始,國產自主車型逐步進入到廣大普通消費者的視野。相比以前,現在的國產自主車型進步是明顯的;首先外觀有了可喜的變化。擺脫了視覺單一保守,且偏小的毛病。其次是汽車關鍵制造技術水平的提升,讓自主車型在動力、懸掛以及底盤研發上開始走向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最后是配置與空間的超越,相比同類合資車型,自主車型不僅價格低了1/3,甚至配置水準更高。
在看到自主車型進步的同時,也要看到自主車型的不足,首先是車型總體設計制造水平仍沒達到合資車型的標準。其次是品牌號召力仍然有限。再者是售后服務網點的分布和維修水平的限制。無論是贊揚還是輕視的態度,自主車型無疑已經成了當下普通個人用車銷售主體之一,它們的出現,讓合資車型感受到了巨大的競爭壓力而不得不紛紛降價。無論對于自主車型還是合資車型消費者而言,實惠也許都能真真切切的有所體會。
一、中級車第一沖擊波--中華駿捷
![駿捷 駿捷](http://img2.pcauto.com.cn/pcauto/0706/22/449122_junjie_thumb.jpg)
市場價格:8.58萬-15.78萬
中華駿捷擁有華晨和意大利賓西法尼亞公司合作設計動感時尚外形,造型符合國際長軸距短車身的時尚潮流;保時捷公司為駿捷進行底盤技術調校,實現穩定性、耐用性、動力性、舒適性的完美結合。并通過寶馬部分生產線的共線生產,提升了駿捷的品質。以低于9萬元的入門價格競爭,對于中級車的沖擊力度不言而喻。雖然奇瑞東方之子算得上自主最早的B級車,但談到對個人及家庭用戶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估計除了駿捷外別無二家。
自主點評:在同樣價位,如果要想獲得和駿捷一樣的外觀內飾以及加工裝配水平和空間。特別是國內消費者較為一致的口碑認同感。目前除了東方之子稍可競爭的話,還沒有其他自主車型可以做到如駿捷的市場地位。特別是采用渦輪增壓的T動力車型,更是將T發動機率先實現了國內自主研發生產。價格也更加貼近普通消費階層。作為自主車型,駿捷的定價在同級別車型中競爭力很大,雖然稍高于7萬為主的國內自主車型市場標準。
但無論是設計駿捷的外觀還有內飾,都充滿了典型的德系造成風格和理念。扎實的底盤,良好的操控表現。四輪碟剎效果對于制動幫助不小。前后輪獨立懸掛,以及ABS+EBD,八喇叭全系列車型音響裝備,都讓駿捷體現出一種扎扎實實造車的理念。
不過駿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內飾設計老套且工藝比較粗糙等等。后備箱開口較小,實際裝載貨物空間有限,方向助力轉向精確度不夠等等不足。駿捷低端車型裝備了三菱的4G18和4G93發動機,雖然技術不夠先進,但動力可靠維護程序簡單。只是油耗因為車重的原因略有偏高。經濟性可能要稍差于一般自主車型。另外駿捷4S店在一些中小城市建設還很不到位,維修保養方面仍比較麻煩。同時駿捷的配件價格也明顯高出了一般自主車型,給用戶后期維護增加了不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