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人愛人,60年代人幫人,7O年代人整人,80年代各人顧各人。”這個民謠反映了從建國后到改革開放,再到文革到中國平穩的發展,一步步變化的寫照。從大鍋飯到互助社,從文革到聯產承包,農民們從集體到個人的變化,很真實的反映了現實,但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隨著時間的變化人和人的關系,人和人的狀態同樣在發生的變化。
我們今天就這樣開始一個新的話題,看看隨著國家汽車工業的發展,有哪車型開始漸漸不再成為潮流,而又有哪些車型開始適應著新時代。
50年代的人——桑塔納3000
桑塔納3000
50年代的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經歷過上山下鄉,沐浴過改革春風,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成為了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第一批受影響者。在那個年代里,他們都曾餓過肚子,所以他們要比其他年代生的人表現出更強烈的珍惜糧食和生命的表征。而那曾經的“要溫飽,重保障”的思維模式,是50年代生人的理財初衷同時也是終極彼岸。50年代的人有著最淳樸的感情,在如今的離婚排行傍上,很難尋到50年代人的蹤影,對家庭,對子女,他們有著深重的責任感。家庭的子女教育投資,這占去50年代人的大部分積蓄。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或許就是“如果這也算押寶,那我們可真是把全副家當,都押在了孩子身上。”但也正是受到過去的影響,50年代的人在現在看來,無法理解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現象,更多的是固執和守舊。
50年代的人們是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起來的人,也正是有著50年代這樣的一群人們的奉獻和無畏精神,新中國在才得以挺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和這些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人們相比,我們只能想到唯一一個我們熟知的名字——桑塔納。1984年開始,上海大眾第一輛桑塔納誕生,結束了中國敲敲打打造轎車的歷史,中國汽車工業從此走向了現代化的規模生產。而經歷多年,嘗遍中國車市的冷暖的他,還在以另外的方式發揮著作用。
如今,桑塔納的已經延續了3代,目前桑塔納3000則是其最新的型號。但是就如同50年代守舊和固執一樣,3000的設計沒有跳出桑塔納的故有程式,和現代車型的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不過,桑塔納實用性和平民化的風格,也如同過去那火紅年代里感人肺腑的情節一般,讓人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