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主車型而言,也就是近幾年才嶄露頭角。前幾年,市場汽車熱銷導致不少非傳統機械制造企業熱情高漲,不管是不是有這個能力,大家都跑來造車了。結果導致一些盲目的跟風現象出現,出現一些質量不過關的產品。直接的后果是讓許多消費者喪失了對國產自主車型的熱情和關注。這和前幾年的手機市場現象頗有些相似。而近兩年,隨著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僅僅憑借價格戰已經不足以維持自主車型生存,更別提發展。
汽車市場行情的下降,就如同大浪淘沙一般。將優劣產品和制造企業進行了有效區分。實力強的自主企業,在合資產品的圍攻中,依然可以笑傲江湖般的屹立不倒。這份執著和堅持本身就值得我們的尊敬。落在世界先進汽車工業之后的自主產業,只要能夠像魯迅說的那樣挺起民族脊梁,踏踏實實的進步和追趕。相信這份努力會受到相應的國人回報。現在讓我們看看,15萬的價格以下,到底有哪些自主車型能夠讓國人放心,他們給人的放心之處又在哪里?
一、腳踏實地造B級車--江淮賓悅
車型特色:不錯的外形和價格,加上成熟的技術,打造了出令人放心的自主B級車
![](http://img.pcauto.com.cn/images/pcautogallery/modle/article/6102/600/1216367128472_mthumb.jpg)
限于國情,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對高性價比中型車仍有不少消費需求。但中型車市場20萬元左右的區間長期被雅閣、凱美瑞這兩大王牌牢牢把持,而稍低一些15萬元左右市場上,又有蒙迪歐-致勝、馬自達6、景程等車型激烈廝殺。在15萬元以內,雖然也存在不少兼顧家用和商用需求的消費者,但似乎這里不是合資產品感興趣的戰場。而賓悅以及其他自主B級的發展壯大,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缺。
以賓悅為代表的這些依靠更低價格優勢來競爭市場的自主品牌車型,對整個市場以及所有中型車消費者都具有很大意義,它們起到了平衡市場的作用。有了它們的存在,整個中級車市場的價格被進一步拉低,那些合資的大品牌車型在定價時必然會有所考慮,不至于肆無忌憚的隨心所欲的擁有單方面決定權利。
賓悅的外表給大多數留下兩大印象:一是“氣派”,二是“大”。這兩點對于家商一體的中型車消費群體而言,是具有較實際的現實意義。實際上,賓悅的模仿對像取材廣泛,不乏奔馳,現代的身影。但不可否認的是,通過設計師很好的整合和修飾,其模仿的痕跡已經變得不那么顯眼了。你可以單看他某一部分和一些經典車型相似,但自成一派的整體風格卻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賓悅的老道。同比之下,有些自主中型車的模仿痕跡和程度只能說明其設計功底還有待提高。
賓悅內飾風格和外形一致,主要是營造國內消費者青睞的大氣以及中庸感,而且工藝比較得體。車廂布置可以追求工整簡潔,沒有夸張造作的元素。比較值得一贊的是車廂色調深淺合理搭配,即便是加上桃木,也經過了一番處理,而擺脫了以往自主車型以感觀低下的桃木材質冒充高檔車型的通常做法。賓悅長寬高分別為4865mm×1805mm×1450mm,加上軸距2790mm,其內部空間特別是后排舒適性大大強于緊湊車型。
賓悅采用了瑞鷹車型上成熟的2.0L和2.4L動力單元,對比同級車型,最大功率以及最大扭矩指標平平。2.4車型也僅僅是100千瓦以及193牛.米的表現。也許是移植了瑞鷹這類SUV的動力以及變速箱低速大扭矩的特長,對于轎車而言,2.0發動機擁有3000-4500轉的峰值扭矩表現,不僅扭矩轉速發更揮寬廣,而且動力更容易在低速較多的城市路況下驅動較為沉重的B級車身。2.4車型更不用說了,其2500-3000轉的最大扭矩數值甚至能讓我們產生一些推背感受。并且不容易熄火,特別適合新手。
賓悅的長軸距以及四輪獨立懸掛讓其底盤擁有了較好的硬件基礎。再配合蓮花的調校。可以說軟硬相當適中,既保持了較差路況的舒適性,又在轉向時可以提供車身強力的支撐效果,加之轉向精度不錯。賓悅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好操控的車型。
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賓悅的配置實在談不上豐富,雙安全氣囊以及ABS+EBD都是標配,甚至于后視鏡加熱,自動空調以及后座出風口也出現在了賓悅入門級車型上。可見就日常使用而言,賓悅完全可以滿足普通大眾的要求。
本文為轉載文章,僅供參考,并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