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安全氣囊的歷史
汽車安全氣囊系統,簡稱SRS,是一種輔助保護系統。
安全氣囊最早是瑞典人發明,到20世紀80年代,安全氣囊技術基本成熟。
1972年,通用汽車首次進行大范圍的安全氣囊現場試驗,并于1974年將安全氣囊列為若干型號轎車的選購配置。
1996年,通用汽車推出業界第一個防止側面撞擊的安全氣囊,可減輕氣囊膨脹給兒童造成傷害。
2002年,通用汽車宣布將在2003年型號的大型卡車和運動休閑車上酉謾正面安全氣囊感知器,可根據副駕駛座上乘員的體重自動關閉安全氣囊。
B安全氣囊的工作原理
當車輛發生碰撞時,安全氣囊控樹模塊快速對信號做出處理,確認發生碰撞的嚴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帶的保護能力,便迅速釋放氣囊,使乘員的頭、胸部直接與較為柔軟有彈性的氣囊接觸,從而通過氣囊的緩:中作用減輕乘員的傷害。一般說來,輕微的碰撞不會打開安全氣囊,只有在車輛正面一定角度范圍內才是打開安全氣囊的有效碰撞范圍,后碰、側碰、翻轉都不會引發安全氣囊打開。 需要強調的是,安全氣囊只是輔助,在不系安全帶的狀況下,安全氣囊不但不能對乘員起到防護作用,還會對乘員有嚴重的殺傷力。安全氣囊的爆發力是驚人的,足以擊斷駕駛者的頸椎。因此,系好安全帶是安全氣囊發揮保護作用的一個重要條件。
安全氣囊的使用
駕駛者應將座位盡量向后移,以便有足夠空間使安全氣囊在發生意外擴張后充分發揮其保護作用。駕駛者不宜傾前控車,坐姿要正確及緊貼座位背椅,且扣上安全帶。12歲以下的小孩應坐在汽車的后排,并扣上安全帶。體重不超過18公斤的幼孩應放在配有幼孩座椅裝置的后排座位,并扣上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