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雪鐵龍老爺車解析
半履帶車輛的出現就像前面所說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因為當時的技術限制輪式車輛的越野性能不高,而履帶車的公路行駛性能又差,因此才產生了半履帶車輛。半履帶車輛在20世紀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達到了發展的頂峰,之后由于Jeep這類輪式四驅車輛的出現,半履帶車漸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AUTOCHENILLE作為早期的半履帶車只是根據卡車為原型進行的改裝,因此其發動機以及底盤都相對較弱,從內飾上我們可以看出AUTOCHENILLE的設計還是十分的簡單。
AUTOCHENILLE是為了“東方之旅”而特意進行改裝的車輛,因此一切的出發點都是以探險旅途為目的。所有不符合實際應用的設計都沒有出現在AUTOCHENILLE的身上。
在當時干粉式滅火器還沒有被廣泛應用,不過出于對長途探險旅途的考慮,AUTOCHENILLE配備兩個滅火器,從體型上判斷應該是一種化學滅火器。
前面我們講到AUTOCHENILLE主要是由后部的履帶部分完成承載工作,這里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AUTOCHENILL的后部采用的是現在在貨車上使用廣泛的摩擦彈簧(鋼板彈簧)式懸掛系統,這種系統通過將路面反饋的力,通過鋼板之間的變形、摩擦轉化成熱而進行減震。這種懸掛的載重能力強非常適合AUTOCHENILLE。
通過觀察AUTOCHENILLE我們了解到雪鐵龍對不同領域的不斷嘗試,在20世紀20-30年代是一個冒險家的年代,很多想法借助近代科學的幫助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人們的思想更為開放,對于極限的挑戰一次又一次。雪鐵龍品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發展與壯大的,雪鐵龍不僅參與其中同時也領導了這種追求更好的風尚。
這里多說兩句,對于一個企業利潤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有尋求極致的追求。我們熟知的優秀品牌各自都有自己非常豐富的歷史,翻看這些歷史其實就是翻看一個品牌對自己造車理念不斷孜孜追求的過程。對于我們自主品牌國人不會有誰真的去反感他們,但是如果他們只是去追求利潤而放棄了這些更高層次的想法那么永遠將遭人唾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