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外汽車公司對中國市場感到頭疼的一點就是,不能理解中國消費者為什么對一輛普通代步用的汽車那么挑剔。由此可以看出,消費心理是汽車消費環境的一個重要構成。而廣州人特有的精明和實用性則決定了廣州車市總是旺不過樓市。
胡先生結婚后買房的事情立即提到了日程上來。他自己看中了位于花都區的一個山水樓盤,這里不僅環境幽雅、空氣清新,而且樓價也很合適,帶豪華裝修每平方米均價才4000元左右;但是妻子卻看中了位于濱江東的一個市區盤,毛坯房均價每平方米6000元。用胡先生的話說,除了買菜比較方便外,沒有一點好處。但是妻子卻嫌花都太遠,又說“住到花都不就成了農民了”。兩人在買房子的事情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其實胡先生想買花都的房子還有一個原因,他還在為將來買車作打算。同樣的房子,每平方米便宜2000多元,100平方米就是20多萬元,可以買輛不錯的車子了。
最后胡先生耍了次“大男子主義”作風,還是把家安到了花都。第二年就買了輛
寶來,由于樓盤就在高速路旁邊,開車到市區來上班,也就40分鐘,而下了班就能遠離城市的喧囂。最后太太直夸胡先生有眼光。
可是讓胡先生苦惱的是,幾乎所有的同事都覺得他的做法不可思議。其實大多數廣州人也都還不能接受胡先生的消費方式。“市中心”幾乎是所有廣州人揮之不去的情結,先前有所謂“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間房”,現在更多的廣州人買房子則仍然鐘情于市區。哪怕為此多付出遠遠不止一輛車的錢。這種消費或者投資心理,也是廣州車市遠遠不如深圳、東莞等地火爆的原因。
車主訪談一:月入兩萬不買車
楊先生,28歲,港資企業部門經理,月薪2萬元
楊先生來廣州工作近一年半,如今的薪水每月2萬元,每月除付5000元的供樓款外,再拿5000元補貼父母家用,剩下10000元可自由支配,另外自己也做些外貿生意,額外的收入不少。以他的收入足夠養得起一輛中高檔車,但他表示暫時不會購車。
楊先生認為買樓和買車完全不同,買樓是必需支出,長期居住在廣州買樓居住最劃算,即使日后回港也可以出租,不增值也容易保值,不像汽車是個迅速貶值的物品,養車還要搭上好大一筆費用,還盡給自己找麻煩。來廣州之后,索性不開車。
目前楊先生在廣州的生活比較簡單,從家到公司,再從公司到家,所居住的樓盤的村屋巴士較頻密,車走華南快速干線不過30分鐘可到天河區市中心,離他的上班地點很近。
因為業務的原因,楊先生經常去深圳和內地出差。從廣州到深圳楊先生多選擇坐火車,很少自駕車前往,一方面害怕路徑不熟,拐錯一個彎道,可能要搭上幾倍的時間;另一方面感覺長途駕車太累,沒坐火車來得輕松快捷。
楊先生認為時下廣州一些人購車較盲目,趕購車潮。
對他來說購車的目的無非是為做業務,沒車的日子也很逍遙自在,不會迷路,也不為找車位發愁,有心情則散散步,沒心情打的士,每月千元的士費用比養車便宜,有車也有司機為自己服務,整個生活節奏反而放慢下來。
車主訪談二:買樓比買車劃算
張先生,32歲,廣州某電視臺記者·編導,月薪7000元
張先生前一段時間猶豫不定,身邊的幾位朋友買車了,出入瀟灑自在,整個形象在張先生心中也提高了一節,張先生也有點動心了,但冷靜下來和妻子一合計,最后還是打消了購車的念頭。張先生在電視臺工作3年,如今也是部門的小頭目,每月賬面上明明白白的部分不少于7000元,妻子是大學講師,收入在5000元左右。兩人的積蓄已經有10萬元。目前居住在電視臺分配給張先生二室一廳74平方米的房子里。
張先生認為按照自己家里的經濟情況,買一輛
本田飛度經濟上沒問題。依照他們的生活習慣、工作和居住環境,每月的養車費用可控制在1500元以內。不過他的建議遭到妻子的反對。首先,妻子認為目前居住的環境靠近馬路太雜太吵,住房面積太小,應該先換房再買車。隨后妻子又提出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買車誰用?張先生在電視臺外出較多,但基本上有單位備車。而住房也在電視臺附近,走路去辦公室只需要20分鐘。妻子的日常活動少,但學校離住家相隔兩個區,每天要40分鐘的公交車程。顯然妻子更需要車。不過,妻子主動表示可以繼續坐公交車上下班,條件是暫時不買車先攢錢購房。
張先生對記者說,如果自己是獨身也還年輕,就不會考慮住房問題,也不會有誰用車的問題了;如果自己更有錢,車房會一起買;兩樣條件都不具備,買輛車的問題就復雜化了,普通人買車需要考慮的問題可真多啊!
不買掉身份的車
廣州人除了實在,還很愛面子。看看進口車在廣東的巨大市場就可知一些廣州人的心理。在廣州,經濟性車始終沒有中高檔車好賣,像
吉利在深圳賣得挺火,但是在廣州就賣不了幾輛,連
紅旗這樣在
北京人看來挺顯身份的車在廣州也賣不動。廣州人在汽車上的消費觀念是,要么買輛像樣的,要么還不如不買。楊小姐剛剛參加工作不久,但是收入很可觀,算是個白領吧。記者問她為什么不買輛車代步。她說:“貴的買不起,但是那些10萬元以下的車真的沒幾款看得上眼,開著那些便宜車還不如打的士呢。所以先還是攢錢吧。”
購兩三套房不買一輛車
廣州人的消費十分理性,或者十分實在。很多廣州人擁有兩三套房子,但卻不會去買一輛小車,盡管一套房子的售價可能是一輛車的四五倍。但在他們看來,購房是一項投資,是可以增值的。汽車卻是高檔消費品,不說用車的費用,一輛車本身的價值一年內就掉了30%。
汽車會改變消費觀念
有車之后思維方式會產生很大改變。
沒車之人指的“方便的地方”一般指去繁華的市區,而有車之人的“方便”是指交通的方便和停車的方便,盡管那個地方可能在郊區。沒車之人出門考慮距離,有車之人出門考慮的是時間——如果走一條路可以開得更快,多走幾公里是無所謂的。
沒車之人的居住地點盡量選擇市區,有車之人買房子多數考慮環境……思維方式不同,活動地點也不同,久而久之就會和沒車的朋友產生了一些距離。長期沒車的朋友買房子情愿買市區60萬元的房子也不愿意買郊區環境好、40萬元的房子加一輛汽車。但是你住郊區的做法卻經常會被住市區的人覺得不可思議和“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