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降價大潮洶涌,到底哪款車最經得起市場風云的考驗?一位經銷商表述了如下的觀點:受到研發能力、生產規模、企業體制、生產自動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約,在若干年內,國內合資廠家生產的某些產品的成本很難顯著低于國外同品質車型;因此,那些目前最接近“國際化價格”的國產車型,也是單車利潤最少,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降價空間最小,保值率也相應最高的車型。
在目前的消費氛圍下,“降價”堪稱“眾望所歸”,但實際上國內主流合資廠商的每一次官方降價幾乎都伴隨著零部件采購的變動。日本某家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一位中方人士曾向記者透露,近年來國內某大型汽車廠家對其零部件產品的壓價幅度高達20%左右,而零部件企業為維持正常利潤空間只能將降價壓力轉移到零部件原料及生產工藝的“調整”上,而這種調整消費者從車輛外觀上根本看不出來,甚至在使用一兩年內也很難覺察,只有在使用三五年后或發生意外事故時,零部件品質下降帶來的問題才會逐漸暴露出來。今年初04款富康的真空管集體“泄氣”正是這種隱患的一次提前發作;而時至今日,京城眾多高爾夫的欲購車者仍在苦苦尋覓已積壓半年有余的03款高爾夫,也正反映了消費者對原裝進口零部件品質的認同。
而所謂的“國際化價格”由于各國計稅方式的差異也存在很大差異。在美國,車輛稅費的計征在各州也有所不同,最少的不征,最高的不超過車價的6%;歐盟各國稅率參差不齊,平均在車價的20%以上。而在我國,汽車出廠以前,廠商須繳17%的增值稅,5%的消費稅,2.5%的消費附加稅,合計稅率24.5%;而進口零部件還要繳納一定稅費。即使產品的成本與利潤構成完全相同,國產汽車產品的出廠價也要比美國同類產品高出20%以上。同時消費水平也是影響對比的因素。
記者選取了在國內近年投產的“同步車型”或“準同步車型”的國內售價,和北美汽車報價進行對比。一般而言,一款產品的國內售價/北美售價接近1.2或已低于1.2,在品質不發生下降的前提下,該車型在國內市場的降價空間已經非常有限。
寶來1.8TMT
國內指導價格:195900元
北美指導價格:20940美元=171917元人民幣
中美價格比:1.140
寶來在北美沿用了捷達(Jetta)的名稱,動力性能和駕駛感受使寶來深受北美購車者的歡迎;但是對于國內消費者而言,后排空間寬敞的商務車還是更有市場。
寶來已在國內市場搏殺三年,國產化率高于高爾夫,1.8TMT頂級車型的配置比美國版略低。雖然不少國內消費者一直在抱怨寶來價格太高,但是如果考慮經銷商讓利的因素,寶來的價格已基本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