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想自己的車子買得安心,用得舒心,開得放心,保有量是絕對不可小覷的。在當今動蕩的車市環境下,你是否會把“保有量”當作車型選擇的一個尺碼?
購車論及保有量
一般來說,保有量的大小首先能衡量此品牌是否會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而只有擁有驕人實力的廠商,才能在產品性能、品質和售后服務等方面給消費者提供長期的保障,最終取得可人的市場成績。其次,保有量也是汽車品質的一種反映。成熟先進的技術決定產品品質,品質又決定著產品的生命力,品質同時也需要時間的考驗。在競爭激烈的轎車市場,一款車型如果能受到消費者長時間的追捧,必然對其品質有著很大的認同感。
除了品質以外,保有量還是衡量售后服務的專業性、便利度及零配件供應情況的重要指標,這對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是有很大影響的。一些小品牌,售后服務跟不上,維修網點少,零配件還不能方便地買到,這樣的產品,剛買來時,可能表面上看性價比還比較高,但一經使用就會給消費者帶來痛苦的使用體驗。
保有量法則牛刀小試
在中高級轎車領域,用市場保有量衡量,廣州本田雅閣首當其沖。而回看同期的國內中高檔車市場,在其他幾款車型銷量都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滑的情況下,廣州本田雅閣轎車依然有強勁的增幅,雅閣的市場競爭力可見一斑。
作為“老三樣”的中級轎車,捷達、桑塔納可以說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汽車品牌,因此,論及保有量是無人能及。說到經濟型轎車,就不能不提國內的自有品牌。夏利自1986年投產以來,單一品牌至今累計生產已超過100萬輛,社會保有量更是達到了70多萬輛,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因此,有人說,有車的地方必有夏利。可見,夏利已深入人心,其在中國市場的保有量也有目共睹。
中國的“國民車”在哪里?
亨利福特最先提出了“汽車不應該只屬于少數富人,而應該讓每個人都買得起”,并通過流水線作業,使福特T型轎車從最初的850美元,一直降到265美元,使它真正成為普通人的代步工具。福特T雖然可以說是第一部國民車,但已經具備了國民車的所有要素,此后被冠以國民車美名的汽車如甲殼蟲、花冠等。
印度國民車出現時,折合人民幣4、5萬元,日本國民車則定義在25萬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幣也不超過2萬元。而在幾年前10萬元家轎已經讓國人欣喜不已了。直到奇瑞和吉利一出,人們才發現,汽車原來也可以這么便宜,而在這兩個價格殺手的大力狙擊下,微轎平均價格已經降至4萬元,經濟型轎車為7萬元,而最便宜的中級車也只有7萬元左右。目前國內市場上累計銷量最大的“老三樣”的年銷量不過10多萬,而奇瑞2003年的銷量也不過9萬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