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本市幾家大型汽車交易市場了解到,一些進口車品牌的確已經紛紛抬高了價格。漲得最兇的是豐田佳美,其中05款GPS電動簾車型漲幅達1.7萬元。此外,現代、奔馳、寶馬、奧迪等進口車均出現不同幅度的價格上漲。漲價的也不排除國產車型。從今年1月1日起,國產奧迪A6和A4全線產品的價格較之去年最后一個季度又回升了兩萬元。雙環廠家暗自將新增配置的雙環SRV全國價格上調了3000元。其他有些國產車型也間或出現逆市漲價的現象。
郭詠認為,國內進口車銷售份額本身就不是很多,再加上去年的庫存,應該不會出現缺貨現象。而且,換發《自動進口許可證》的程序并不復雜,不可能會因為這個原因而耽誤汽車進口。其實,進口車和國產車漲價的根本原因是經銷商采取的一種銷售策略而已。在汽車業內,經銷商的銷售指標通常以年度為單位,到年底的時候,經銷商將根據各自的銷售業績從廠家拿返點,如果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銷售指標,就可以拿到足額返款。如果沒有完成,損失就會比較大,這也是年底的時候經銷商寧愿沒有利潤也要賣車的原因。如今正好是新一年的開始,在銷售指標方面,沒有年底的時候急迫。因此,一些經銷商就開始動心眼,想通過抬高價格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銷售利潤。
業內專家提醒廣大消費者,今年,汽車降價仍然會是主旋律。從某種程度上說,耐心就是金錢。因此,只要有耐心,能夠抓住時機,就能買到相對低價位的車,而如果盲目相信一些經銷商所說的貨物短缺傳聞,很有可能上當受騙。這一點,在進口車和國產車上都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