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國內車價的三大疑問 車價什么時候能見底?

    2005-01-25 10:07:35 來源: 作者:王輝宇
      問題一:我國車價目前處于什么水平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這樣一個觀點:汽車價格處于什么水平是要和成本進行比較的,高于成本的價格才算理性。      我們先談總成本。雖然各企業的成本不同,但汽車企業的總成本都是個"U"型,也就 是說:隨著銷量的增加,成本會不斷的降低,銷量達到規模經濟量時總成本降到最低,之后, 銷量再增大,成本反而會上升。因此在規模經濟量以內,廠商車賣得越多,成本越低,也越敢降價,這就讓人產生了"價格沒底"感覺;而當達到規模經濟量后,由于成本提高,價格再降反而會虧損。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企業是否達到"規模經濟量"來判斷價格水平和降價空間。      通常國際型汽車企業單車的規模經濟量在30萬左右。而我國,由于效率的原因,估計在40萬左右。由此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判斷:企業單車累計銷量在40萬以內的,隨著銷量的上升,成本不斷降低,降價空間不斷變大;超過40萬的,成本不斷上升,降價空間不斷變小。      需要特殊說明的是,超過規模經濟量后,國際汽車廠商往往采用"限產保價"的做法讓該產品在高于"盈虧平衡點"時退出市場,這是基于"理性"的決策。但我國卻有一個"非理性決策"的怪現象:由于汽車企業以國有為主,各企業領導往往要拿"業績"說話,而利潤可以通過做賬做出來,銷量卻無法做出來,因此多數企業會選擇在虧本的情況下繼續降價和生產,以擴大銷量,完成"政績",直至企業無法繼續生存,最后在政府的干預下,由其他企業并購。      因此坦率地說,外國汽車企業的價格底線是"盈虧平衡點",中國的汽車價格底線是"企業生死點"。所以只要企業還沒有被并購.,價格就還有下降的可能。      問題二:我國"高車價"的成因      可能大家經常會疑問:我國的人力成本低,車價為什么高,應該低于國際價格才對。      這樣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要基于一個前提:"效率相同"。      實際上,我國尚處在市場體制的轉型期,在企業管理效率、人力效率、市場配置資源效率等方面要比國際汽車公司低得多。比如人力效率,我們知道像福特通用這樣的國際大型汽車公司年產銷量都在600萬以上,全球的職員也才20萬左右;而像一汽、東風這樣的國內企業,年產在100萬以內,但職員卻達到10萬以上。人家經過不同階段的職業培訓1人能干3件事,而我們沒有較好的職業人才培訓體制和市場,3個人干3件事,還不一定干得好,也就是說,我們的人力成本的優勢被"人力資源的低效率"所抵消。再比如,市場機制的不健全,競爭不充分,造成資源配置效率低,企業采購成本較高等等,這些因素都造成了我國汽車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的"高價格"。      不過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深入,上述的各種效率會得到大幅提高,這也將為我國汽車產品降價提供了空間。所以說,國際接軌價或低于國際接軌價將是這一過程的最終結果,但還需要時間。      問題三:進口車會對國產車形成沖擊?      應該說進口車本身不會對國產車價格造成直接的沖擊。      一是國際著名的汽車巨頭基本都在中國建立了與中國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資企業,進口車的目的是為了補充本品牌在中國的產品空白,是為了盈利,而不是求銷量,邏輯上不太會對其國內主打產品打壓。      二是中國政府通過規范渠道、制定中國產品標準,如環保標準等方式構建非關稅、甚至非官方的壁壘,從而側面保護國內企業。倒是國產車價格會對進口車價格造成沖擊。例如寶馬奔馳國產了,就不會有更多的人買同樣的高價進口產品了。
    文章收藏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一级a国产a国产片 |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不卡在线 |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亚洲综合 | 日本免费亚洲视频 | 一级国产片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