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漲,降價傳聞、北京發出抑制私車信號,近來一系列變化讓期盼“五一”黃金周的廠商有點揪心。
油價上漲、品牌管理辦法出臺、北京發出抑制私車信號,近來一系列變化和信息讓期盼五一黃金周的廠商有點揪心,也讓原來一直關注車價的消費者們頓悟,原來汽車消費是個大概念,很多因素都可能對自己買車、用車產生影響。本來打算出手買車的消費者又開始猶豫、咨詢,買不買車遂成了車市里最難回答的問題,加之近來盛傳降價信息,消費者的錢袋子捂得就更緊了,一時車市又被傳言和各種不太利好的消息困擾了。本文通過采訪和綜合多方信息,對車市諸多困惑進行了解析,求證降價傳言的真實性,無意預測或者下結論,只想幫想買車但還沒有出手的人冷靜的梳理一下,弄清自己要等什么、還要不要繼續等,等多久。
困擾一 油價再次攀升 持幣代購添理由
油價再次上調成為近期車市頗受關注的話題。用車成本增加不僅觸動私家車主的敏感神經,也令汽車廠商揪心。畢竟持幣代購僵局剛剛松動,油價上漲很可能成為消費者重新觀望的理由。
專家:油價繼續上漲仍可能
對于油價會不會繼續攀升,業內一直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油價會進一步走高。原因是新加坡、紐約和鹿特丹三地油價變化率按照新的計價期為62.15%,早已超過變動8%就觸及發改委調整成品油價格的定價機制。另一種觀點認為,國內油價趨穩。原因是國際油價持續高漲的局面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然而,就在本月6日,國際原油市場期貨價格以每桶58美元再創新高,這多少令人對后一種說法缺乏信心。
消費者: 油價上漲 私家車主最關注
對于油價上漲,消費者反映不一樣。一些公車用戶對油價上漲并不關心,有的甚至不知道油漲價,很顯然車是單位的,油價高低與自己沒有太直接的關系。而私家車主則非常關注,大多數車主認為,油價上漲增加了養車負擔,一位捷達車主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這位車主經常出差,1個月得用300升93號汽油,油價上漲后,每月要多掏80塊錢油錢,1年要多支付上千元油錢。而準車主劉先生聽到油漲價后,同事的寶來一個月要多支出300多元油錢,在加上維修保養、停車等費用,表示買車還要再想想了。
業內人士:油價上漲影響購車觀念
業內人士稱,油價上漲會影響北京人的購車觀念,從以往的調查顯示,北京人講面子,對寬敞舒適、大排量的車型有購買偏好,用車成本的提高也會使一部分消費者的觀念變得更加務實。據記者從長安鈴木、天津一汽等一些微車銷售的經銷商處獲悉,夏利、羚羊等微車銷售非常火爆,夏利在2月總銷售達到2萬輛左右,在仍沒有走出僵局的車市,這個銷售數字足以令人興奮。而某汽車網站日前所做的油價上漲的調查顯示,有76%的消費者表示油價上漲會對購車產生影響,60%的消費者表示會考慮小排量的車型。
商家:汽油漲價對汽車銷售影響不大
業內人士認為,油價上漲造成汽車使用成本上升,制約部分消費者的購車欲望。 但也有不同意見,上海通用汽車一家經銷商表示,汽油漲價對汽車銷售領域也不會帶來太大影響。“目前油耗標準和成品油價格,只是消費者買車計劃中的一個參考標準,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另外,選擇購買中高檔汽車的消費者,一般不會在乎汽油費用。”
困擾二 抑制私車風聲起 買不買車再思量
“我們既不控制私家車的發展,也不限制私家車的發展,但要抑制私家車的發展。”日前北京市環保局官員的表態令人喜憂參半。可喜的是,與上海、廣州相比,北京市面對擁堵,政府有關部門沒有選擇站在百姓需求和利益的對立面,力求用柔性的市場調控手段協調私家車與社會發展的矛盾,至少備受爭議的上海車牌拍賣的做法不會被北京效仿。不過在記者看來,“抑制”這個詞仍傳達出未來北京市將對私家車總量采取“宏觀調控”的態度。據悉,目前北京市交通委正在制定市中心區停車規劃,利用停車費調節私車的使用。可以預計,在北京,未來養一輛私車的成本會越來越高。
困擾三 降價困擾“五一”車市
兩個大眾:聯手降價絕無可能
隨著“五一”黃金周以及上海國際車展迫近,坊間又開始充斥各種關于降價的傳聞,消費者對車價下滑產生新的幻想,然而今年五一廠家有能力降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