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華晨――打造國際競爭力的汽車企業
在這幾個企業中,華晨公司是一個較為特殊的企業。1997年,該企業自籌資金5億美元,研制開發中華轎車。2000年12月,中華轎車下線,而此時,華晨連轎車的“準生證”也沒有得到。直到2002年5月,國家經貿委頒布了第十六批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華轎車才算榜上有名。先期上市的中華價格為16.98萬元,這在當時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加上該車流暢而大氣的外觀,所以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在短短上市一年時間里,中華取得了近萬輛的銷售業績。該車的盛名主要來源于兩個原因,一是意大利喬治亞羅主刀設計的外型,其次是華晨用“中華”轎車打出的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的民族汽車品牌。不過華晨在戰略上有點滯后,隨著其他廠家的價格調整和升級換代,華晨卻無動于衷,結果錯失良機,讓本來銷售勢頭很好的中華轎車日漸走低。
到了2004年,華晨開始全面升級,重點是針對老中華內飾粗糙的缺點進行整改,新中華上市了,全新中控臺和儀表,發動機和底盤也進行了強化,此時老款車型也沒有停止生產,被作為超值版而繼續在市場銷售。而中華的最低款售價在經銷商處可以12萬元購得。再過了數月,中華尊馳上市,新的尊馳,在底盤、制動及整體品質上都有了全方位的提高,同時提供10年20萬公里重要總成部件保修服務,這些本來可以作為尊馳進攻市場的利器,可惜這一切似乎都顯得軟弱無力,尊馳的市場發應始終不佳,其中除了早期的戰略失誤外,后來的頻繁更新換代和價格調整,也讓消費者對其始終保持著觀望態度。另外,關于華晨企業內部的各種不利消息頻頻傳出,這也是讓尊馳身陷囹圄的重要原因。如何能夠讓華晨擺脫目前的困境?也許只有依靠即將上市的俊捷,希望這款“既有知識、又有產權”的好車也許能夠讓華晨走出低迷,邁進一個新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