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奸商10宗罪 擅自漲價私扣保險減配裝降價

    2005-07-28 12:01:42 來源: 作者:徐嘉麗

        本報“2005廣州十佳汽車經銷商”評選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而廣州車市也逐漸步出平淡期,8月份數款新車登場,接下來出手購車的消費者將越來越多。

        買車的人多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關系也將更加緊密。當價格戰成為落伍的競爭方式,汽車服務也就成為非常關鍵的一環。在本報7月進行的經銷商銷售服務實地調查中,在與車主及準車主的訪談和車主們的投訴中,我們確實看到了廣州汽車銷售服務行業的進步,但也看到不少“痼疾”—在4S店的規范服務背后,私扣保險費、擅自“漲價”、“外行賣車”等行為令消費者十分反感。

        行為1:擅自“漲價”

        梁先生今年4月訂了一款緊俏車,要等三個月才能提車。經銷商和梁先生協商的價格是優惠7000元。哪知三個月后,經銷商忽然告訴梁先生,由于廠家政策有變,這款車現在優惠不了7000元了,只能優惠2000元。讓梁先生想不明白的是,怎么等車等了三個月,換來的卻是車“漲價”5000元的結果。一氣之下,梁先生決定退訂。

       消費者的感情是不能欺騙的,說好的價錢,經銷商說漲就漲,這是消費者最難以接受的。

        一項調查顯示,在一個完全成熟的國際化汽車市場中,有50%至60%的利潤是在服務中產生的。目前中國汽車買方市場正在形成,汽車服務將成為今后競爭的焦點。

        行為2:“頻繁回訪

        車主陳先生抱怨說,他買車后經銷商三天兩頭就給他打電話。他一開始還覺得這經銷商售后服務抓得緊,但時間一長就心煩了。還有,經銷商在電話里說得好好的可以提供免費檢測,但到頭來竟然還是要收費。陳先生表示,所謂的“電話回訪”完全不是真誠服務這回事,其實是拉客戶。

        對剛剛購車的客戶,經銷商進行真誠回訪很有必要,這是很多4S店的規定章程———從起初的3天一次電話,到13天一次電話,再到30天一次電話,由密到疏。但過于頻繁的回訪讓人心生厭煩。更有一些經銷商以免費檢測為幌子召來車主,或者向車主推銷各種產品。

        行為3:減配置裝“降價”

        剛買新車的朱先生對記者表示,他買了一輛降價5000元的某品牌車,但是回去和同事的車一對比,發現少了很多配置,如果仔細算價值,不但沒有降價,反而貴了好幾千。

        受車價不斷下降和原材料上漲的影響,一些車型明里降價,暗里卻把配置縮減了,這本來是廠家的策略。但到銷售層面,經銷商一邊把降價說得天花亂墜,卻對減少配置一概不提,這種行為有蒙騙嫌疑。

        行為4:“庫存車”充“珍藏版”

        前段時間朱女士買了一輛“特價優惠”的某品牌車,買車后的第四天下起了暴雨,她開啟雨刷器,發現雨刷器半天才動一下,雨刮的膠條也刮不干凈雨水,這讓她很是惱火。后來經檢查,原來雨刮片早已老化了。

        很多汽車廠家都積壓了不少庫存車,有的經銷商為清理庫存車以“典藏車”、“珍藏版”等名義進行降價促銷。由于庫存車價格比新車便宜,很多消費者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都搶著買。事實上,車不像酒,越陳越香,汽車也有“保鮮期。

        經銷商將庫存車處理出去無可厚非,但應該如實告知消費者庫存車的問題所在。以不實宣傳的方式,將庫存車重新包裝,“舊酒換新瓶”,是對消費者的誤導。

        行為5:出賣車主資料

        今年4月份,張女士在某汽車經銷商處買了一輛轎車。此后,她的手機不斷收到各保險公司、某汽車俱樂部、汽車美容院、化妝品直銷店甚至“香港六合彩”的短信騷擾。尤其最近她的車險合同快到期了,多家保險公司不分晝夜地打來電話,給她帶來很多麻煩。

        除了張女士,還有不少私家車主也有同樣的遭遇。車主劉先生非常疑惑:“我的聯系方式很少給陌生人,那些保險公司是怎樣知道我手機號的?”

        據某車主反映,一些汽車經銷商會將車主的資料賣給保險公司并收取一定回扣。如果保險公司利用經銷商提供的資料與車主簽訂了保險合同,返點比例將根據保險金額而定,大概是10%到30%之間。除了出售汽車保險,保險公司還會盡力向車主推銷人壽或者投資類型的保險。

        行為6:私扣保險費

        吳先生兩年前在某經銷商處買了輛新車,由于嫌上保險麻煩,就把辦理保險的事交給了經銷商,并按要求繳納了三年的保險費。今年3月份吳先生的車發生了車禍,當他要求保險公司理賠時,卻被告知他只繳納了一年的保險費,事故發生時已超過了保險期限,因此不予以理賠。吳先生這才知道自己兩年的保險費早被經銷商私吞了。

        經銷商私自扣押車主保險費的現象盡管不多,但偶有發生。所以每年保險到期的時候,委托經銷商上險的車主應該及時向保險公司查詢,并且要檢查保險卡。

        行為7:偽專家不懂裝懂

        買車的時候,消費者很容易遭遇偽專家。由于銷售人員對所銷售車型、競爭車型了解非常有限,“外行賣車”鬧出不少類似“變速箱的壓縮比高”、“1.6升發動機功率104千瓦”之類的笑話。更有甚者,攻擊競爭對手的車型,說話毫不負責。

        在汽車維修和美容方面,也有不少的偽專家。有的維修店在沒有設備又沒有技術,還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情況下,以“專家”身份對消費者的車大動手腳,致使維修后的車問題不斷。

        行為8:輕視加侮辱

        前幾天,想買車的林先生去某個品牌的4S店里逛了逛,想不到這家暢銷品牌店里的銷售人員服務態度奇差。林先生向銷售人員索取某款車的詳細資料,結果卻招致“鄙視”的眼光。銷售人員還丟下一句話:“等你買了車再看吧。”說完便轉過頭和別人聊天去了。這種輕視加人格侮辱,讓本來喜氣洋洋看車的林先生大受傷害。

        不得不承認,目前一些汽車銷售人員素質奇低,某些時候對汽車品牌形象造成嚴重影響。

        行為9:拿“新技術”狂吹

        現在新車越來越多,更新換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一些經銷商特別愛拿某某新設備說事,狂吹一通,動輒這個增值3000元,那個增值5000元,就是希望消費者趕緊買車。其實那些車也許只是改了外觀、內飾的一部分,或者只增加了一些配置而已,既不是新技術,也增值不了那么多錢。

        經銷商抓住消費者不懂和貪便宜的心理,說話不實事求是,令很多消費者特別反感。

        行為10:“定金”蒙錢

        現在新車一款比一款好,消費者買車時難免左右搖擺。胡先生就看上了一款車,當時銷售人員保證說如果不買可以退還“訂金”,胡先生于是稀里糊涂地交了15000元定金。但幾天后,胡先生改變了主意,打算買其他車。當他想取回那筆錢時,卻被告知“當初寫的是‘定金’,白紙黑字,你看清楚了,不退的!”“訂金”和“定金”,雖是一字之差,意思卻大相徑庭—“訂金”可以退,但“定金”就退不了。法律規定,給付定金的一方若不履行約定合同,則無權要求返還。

        經銷商故意不向消費者解釋清楚,讓完全沒有法律常識的消費者很是吃虧。

    文章收藏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原创国产中文AV | 在线丰满视频网址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 | 日本男女无遮羞羞视频 | 日本思思热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