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年初,曾有人預測2006年將是“小型車年”,事實證明,油價上漲、消費稅提升、限小政策取消,為小型車大行其道創造了天時、地利、人合。大量新車上市,雖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但也出現品質良莠不齊、價格高低不一的情況。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金九銀十”,進入小型車選購高峰,消費者該如何擦亮眼睛,選對適合自己的車呢?
現在很多消費者買車已不再局限于只滿足日常代步之需和家人出行之用,也追求駕乘感受和擁有車的樂趣,因此車輛的燃油性、安全性、和動力性、品質感對他們來說同等重要。
細數國內小型車市場,雖然可選擇的范圍很廣,但同時符合這四項標準的卻寥寥無幾,基本集中在上海大眾POLO勁情勁取、廣州本田CITY思迪和FIT飛度、東風日產TIIDA騏達和頤達、一汽豐田新VIOS威馳,以及愛麗舍這六七款車型上。再對比一下價格,有絕對優勢的實在不剩幾款。這些優秀出眾的小型車大都練就了以下幾種苦功夫、好本領,在小型車市場上才能瓜分到一份市場:
一、發動機技術是關鍵
在4月18日召開的“北京2006內燃機可持續發展論壇暨第二屆中國汽車動力系統國際論壇”上,經濟型轎車用發動機成為與會代表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一款耐用的好車,發動機的品質與技術含量是關鍵,排量、油耗、操控一樣都不能少。
作為1.3L到1.5L的黃金排量,小型車既要節油,又要保持一定的動力性。那么如何達到燃油與動力的完美結合,就是對小型車發動機設計的一個嚴峻考驗。本田的VTEC和豐田的VVT-i是目前能夠較理想地解決燃油與動力這對矛盾體的發動機技術。前者為分段可變氣門正時,后者為連續可變氣門正時,二者都可以通過調節進氣門開啟時機達到省油的目的,而不會損失過多動力性;后者稍優于前者的地方只在于可以在任何一個時段對發動機進行有效調節,包括怠速和高速時。因此,最近VIOS威馳換成VVT-i發動機,也是順應了這種小型車發展潮流,并且試駕結果顯示新VIOS威馳在加速時和高速行駛時的動力性都要比以前好很多,在排量不變情況下,既節省了油耗,又提升了動力性。
二、安全性要放第一位
對于家庭買車,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汽車安全碰撞試驗可以驗證車身和汽車主動與被動安全設計上的優劣。很多廠商在多次碰撞試驗證明中證明,安全帶要比氣囊在保護駕乘人員方面作用更關鍵,因為氣囊在釋放的同時也會帶給人體作用力,有時太多的氣囊設置在輕微的碰撞中反而會帶來意外的人身傷害(再次提醒駕駛員出行時切記系上安全帶);其次,與鋼板的厚薄相比,車身的科學構造更能減輕車身碰撞時所產生的能量。例如,GOA車身技術可以使汽車在遭到碰撞時,將撞擊力分散至全車各部位,減小對駕駛艙的擠壓,再加上使用張力鋼板制造的車身,保證撞擊后車門還能打開,提高駕駛艙內駕乘人員在嚴重事故中的逃生幾率。目前,國家已實施汽車安全碰撞方面的“雙碰”規范,為汽車碰撞試驗提高了門檻。
三、售后服務很重要
不同于其他消費品,汽車在購買后的維修和保養是很重要的。在繁忙的城市交通中,車輛出點磕磕碰碰的小問題很常見,因此售后服務就顯得格外重要。購車前了解一下同品牌車的售后服務情況,再做決定也不遲。一般來說,要選擇服務網點較多,而且技術和服務都很成熟的經銷店;一汽大眾、上海通用、一汽豐田等大的合資企業,都有百家以上的經銷店遍布全國各地。
維修技術也很重要,廣州本田和一汽豐田一直堅持舉辦維修人員技能大賽,業內人士認為,汽車維修技能比賽對于提高售后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豐田汽車技能比賽在中國已舉辦了8年,所有參賽人員必須通過豐田的TEAM21二級認定考試。TEAM21是豐田T-TEP學校設置的技術培訓課程,豐田創辦的T-TEP學校為一汽豐田經銷店輸送了非常多的優秀汽車維修技術員工,保證了其一次性維修率;到今年年底T-TEP學校數量將達到27所,遍布國內各大城市與地區。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時間,媒體報道VIOS威馳無車可修,究其原因是VIOS威馳品質穩定,返修率低,才導致了經銷店無車可修。所以,修車是下策,品質更重要。
四、品牌價值要注重
世界級的汽車品牌都很重視自己的品牌口碑和企業形象,會盡最大努力提高與保證產品品質和售后服務質量。所以選購小型車時,盡量選擇大品牌的小型車。
此外,通過調查二手車市場情況,可從中挖掘出新車車市的性價比本質。目前二手車市場上殘值最高的兩個品牌是豐田和奧迪,從另一側面反映出這兩款車的保值率高,耐用性好,品牌價值高。
國家對汽車污染問題一向十分重視,近期也出臺了一些相應的車輛排放規范,例如,北京市環保局已表示,北京市機動車環保標志將按照尾氣排放標準分級,并作為今后車輛限行的主要依據。所以在購車時最好選擇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車,不要為省幾個錢導致將來車輛上路受限而因小失大。像換“心”后的VIOS威馳,及時在北京地區車輛上加裝了OBD車載診斷系統,排放水平也達到歐III標準。
總之,中國消費者已逐漸意識到汽車的使用價值,小型車將會逐漸向技術含量更高、更實用、更環保的方向發展,逐步與國際接軌,并將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