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數據
緊湊型車關注度
再戰普銳斯 實拍解析本田混動車Insight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體驗】提及混動車讓人首先想到的是日系車,而日系車的混動代表之一則是較早引入中國市場的豐田普銳斯。不過我們今天介紹的不是普銳斯,而是普銳斯的或許還算不上冤家的冤家——本田Insight(或將中文命名音賽特)!繼CR-Z之后,本田再次推出了混動新品,在節能與運動之間又有新的詮釋。據悉,新車將亮相于本月廣州車展,而且預售價格在22萬元左右。
車輛提供 | 上海冠松東本 | 圖/文/攝 | 葛磊 |
車型 | 本田Insight | 指導價 | 20.98萬元 |
銷售地址/電話 | 上海浦東羅山路1589號(靠近錦繡路) | ||
021-5033 0108 |
本田Insight簡介:1999年,本田發布了第一位Insight(代號:ZE1),新車由1997年的東京車展上的概念車J-VX演變而來。新車外形設計上為了追求更低的風阻系數,運用了及其夸張的流體線條,夸張到即便是現在看來也還是相當的前衛、超前。
第一代Insight推出以后,在北美市場成功迅速的奪下了普銳斯的混動車型銷售冠軍的頭銜,但是銳不可當的勢頭沒能持續多久,隨著逆水行舟的市場競爭,普銳斯不斷的升級,Insight最終不敵普銳斯,并于2006年停產。
2009年,本田將Insight推陳致新,推出第二代全新的Insight,新車改用了五門掀背設計,而摒棄的三門設計任務交給了CR-Z。第二代Insight在日本的銷量表現依舊是不盡人意,在普銳斯日本月銷量近3萬的時候,Insight還只是在爭人家的零頭。
第二代的Insight在外形上相比第一代而言,無疑有著天壤之別,畢竟過于個性的外形還是有悖于國內消費者主張的中庸之道。新Insight在外形上有著濃郁的本田家族特色,即便不看車頭的HONDA的標志,對于熟知本田的朋友也能“一眼道破”,整體給人感覺和九代思域有些相似。
Insight側面大溜背的造型很有典型,換代改用了五門五座的設計自然是緊隨市場需求,也能看出其家用化的定位,至于運動,還是交給CR-Z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R-Z、Insight、普銳斯,同樣是混動車型,同樣是五門的掀背而又不同于兩廂車的獨特造型,難道是約定俗成!?
正如上文所說,第一代Insight便開始極力追求車身的風阻系數,第二代車型更是如此,新車風阻系數低至0.28,不過普銳斯卻更低,只有0.25……雖然風阻系數不及普銳斯,但這還是一個相當出色的成績,甚至好過于一些主流跑車,要知道正常車的風阻系數都在是0.3以上。
Insight的尾部設計的比較有特色,兩塊后擋風玻璃設計,深黑色的玻璃,除了當來了頗為科幻的混動車神秘感以外,也解決了掀背車后檔視線不足的問題,這一點在普銳斯和CR-Z上都有見證。另外,Insight的尾燈設計同樣出色,LED燈光很漂亮,也是普銳斯所沒有的。
項目/車型 | 本田Insight | 豐田普銳斯 |
長(mm) | 4395 | 4480 |
寬(mm) | 1695 | 1745 |
高(mm) | 1435 | 1490 |
軸距(mm) | 2550 | 2700 |
最后看一下Insight的短板之處——尺寸,即便不是在過于注重尺寸、空間的我國,在Insight所定位的家用車當中,2550mm的軸距實在難以打動消費者的購買念頭,比如說當我周末打算約三五朋友一起出游的時候,我得事先看下是否有個頭超過1米75的。
Insight的內飾和同門的CR-Z相似度很高,尤其方向盤和傾向于主駕駛的中控臺以及其布局。黑銀雙色的方向盤、本田特色的懸浮式數字儀表盤、藍色的內飾背景光以及多媒體區同空調的分部,讓Insight內飾充滿了時尚、科幻感,同CR-Z一樣,表現的很超前。不過內裝中的灰色并帶有紋理的拋光裝飾面板,又讓整個內飾一下顯得老成。
中控臺和儀表盤雖然表現的足夠時尚前衛,但似乎難以激發男人的駕駛欲望。不過換擋撥片的加入讓這臺總功率不足80kW匹配CVT變速箱的混動車增色不少,也能激發起躍躍欲試的沖動。
配置方面,如果對比著普銳斯的入門車型——標準版(指導價22.98萬)來看的話,Insight配置或許稍占優勢,比如有多了氙氣大燈、LED尾燈、座椅加熱、倒車雷達,不過Insight也不是完勝,普銳斯標準版相比Insight有更寬的輪胎以及全尺寸的備胎、四輪碟剎、一鍵啟動、前排頭部氣囊、電子駐車。
座椅方面,用料選用織絨和皮質相結合,做工和手動都比較不錯,乘坐感受也是一貫的本田風格,與思域比較接近。
內部空間方面,本田依舊發揮出“MM理念”——乘坐空間最大化、機械占用空間最小化,在Insight的內部,我們隨處可見各種大小儲物盒,比如說中控臺連同扶手箱的話,就有不下于7個,算上四個車門,每個門提供兩個小儲物盒,一共便至少有15個。一個開飛度的同事說過,開飛度從來都不愁發票、手機等小東西沒地方放。
后排空間方面,Insight正常的表現出2550mm軸距該有的表現,沒有出乎我們的意料。對于身高175cm的我同事來說的話,長途坐在后面的話便談不上舒適,雖然后排的座椅設計都很靈活、地板也很平整、扶手箱也很寬大。
雖然后排的乘坐空間表現的不盡人意,但是后備箱的空間絕對不會令你失望,在將座椅按照四六比列完全放倒之后,目測之下,放一張不用折疊的自行車應該都不會有問題。另外,掀背的設計都為大件的搬運也提供了便利。
動力系統方面,Insight還是采用本田IMA系統(Integrated Motor Assist),1.3升i-VTEC引擎,最大功率65kW,最大扭矩121Nm;匹配的是一組功率只有10kW、但扭矩卻有78Nm的鎳氫電池組。這套1.3L i-VTEC發動機搭配電池組此前在混合動力版的飛度上也有見到。
項目/車型 | 本田Insight 1.3L | 豐田普銳斯 1.8L |
汽油機最大功率 | 65kW(111PS) | 73kW(99PS) |
汽油機峰值扭矩 | 121Nm | 142Nm |
電動機最大功率 | 10kW(14PS) | 60kW(82PS) |
電動機峰值扭矩 | 78Nm | 207Nm |
官方綜合油耗 | 4.4L/100km | 4.3L/100km |
如果單純地對比數據,Insight的賬面數據確實不如普銳斯,實際上動力也弱一些,但是兩者的官方油耗只相差0.1L/100km,可以說是不相伯仲的。那Insight有什么優勢呢?首先是相對簡單的物理結構使得制造成本更低一些,最終形成價格優勢。第二是本田這套IMA系統能夠匹配手動變速器,可以給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雖然目前只引進自動擋車型,但在國外是有的)。
Insight的電池組被隱藏設計與內置備胎的下面,并在車內和地盤下面分別特意加裝了鋼制的護板,以保護售價昂貴的電池組不受損壞。另外,在后排座椅旁邊看到了CT200h、普銳斯都有的電池組散熱進氣口,將車內的相對較冷的空氣流經電池組,以供散熱。
編輯點評:通過本文對于Insight和普銳斯的一些參數對比,中庸置疑,普銳斯有著更大的空間和動力性能,在指導價相仿的情況下,Insight在配置上也談不上完勝普銳斯,所以對于Insight來說,前景并不樂觀。另外,Insight還有一個和普銳斯相同動力的潛在競爭對手——CT200h,雖然入門車型指導價達27萬之多,但如果算上經銷商給出的優惠以及6年15萬公里的免費保養政策,相差還大?!不過理性對比歸理性的對比,當我們回頭再看看國內的混動車市場,又有怎樣的一席之地呢?普銳斯也不行!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
速騰 12.79-17.2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2
秦PLUS 7.98-17.9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3
朗逸 7.999-15.1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4
卡羅拉 11.68-15.5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5
軒逸 10.86-17.4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6
寶來 11.29-14.3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7
高爾夫 12.99-16.5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8
思域 12.99-18.7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9
奧迪A3 16.59-25.13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10
逸動PLUS 7.29-9.6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鏈敯鏂拌濺錛?/span> 鏈敯e:NS2鐚庡厜 e:NP2 鏋佹箖2 鑻變粫媧炬柊鑳芥簮
鏈敯鐑棬杞﹀瀷錛?/span> 鏈敯Insight 2013嬈?1.3L 鏍囧噯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