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9日,長期稱雄國內汽車市場銷售冠軍的大眾汽車品牌捷達車型,將從即日起在成都與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長春的生產線同步生產,從而響應和支持西部大開發戰略,并有效緩解一汽-大眾捷達生產線的超負荷。捷達將在一汽集團公司在成都現有的生產基地投產,計劃年產量為24,000輛。所有捷達車型的銷售和服務仍然繼續由一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統一負責。這么多年的捷達,也終于從北方遷移到了大西南。生產戰略的變化和轉移,也讓人們對老三樣以及所謂的新三樣產生了新的市場定位審視。到底這些車滿足了什么樣的消費需求,他們現在的市場定位和地位又如何,這需要我們來一個好好的懷念和總結。
一、老而彌堅--捷達
參考價格:7.08萬-10.8萬

作為新三樣之一的代表車型,雖然捷達已經在市場上打拼多年,但皮實耐用的特點使得捷達收到眾多消費者的喜愛,每月1萬多輛的銷量也讓一些新上市的車型羨慕不已。而且作為一款老車,價格便宜,外觀中庸樸素,車型和品牌認可度較高,對于普通的工薪階層的消費者,作為日常代步工具是個很好的選擇。
同時捷達維修方便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舉個例子,比如在一些小的城市和縣城甚至是鄉鎮,很多汽車品牌的售后服務網絡無法照顧到,這樣就會造成此品牌的車主,修車和保養時需要到很遠的地方,導致修車保養成本過高,但像捷達這樣的老車型維修網點全國各地隨處可見的,即便沒有廠家維修網點,很多汽車修理店幾乎都能修理捷達,遇到問題找地方修車自然不成問題。并且因為捷達的零配件供應充足到位,維修是相當的方便且價格便宜。如果以每年行駛2萬公里來計算,那么捷達車一年的正常維修保養成本還不足1400元,相對于同級車型,可謂性價比極高。
當然捷達現在也面臨許多不足與挑戰。首先是作為緊湊車型,捷達車身寬度和高度未免太過于“緊湊”,特別是關鍵指標軸距,僅僅為2471MM,遠遠低于現行的2600MM的緊湊車標準。舒適和安全配置也遠遠低于許多同類車型,特別是自主車型,更重要的是,捷達這么多年仍然采用的單頂置凸輪軸結構(SOHC)的8氣閥發動機,雖然最大扭矩以及最大扭矩轉數表現尚可,但最大功率僅僅為68千瓦。高速狀態下,發動機表現比較吃力。
對于道路條件不太好的西部偏遠以及縣城鄉鎮,捷達仍然有廣泛的市場。特別適合那些講究車型實惠以及滿足代步需求的消費群體,雖然無論從外觀內飾捷達都已經顯現老態,但長期積累的口碑和質量品質在樸實的消費群體中仍然有著巨大的誘惑和吸引。
二、自主新軍--海福星(福美來)
參考價格:7.68萬-8.68萬

海福星繼承了老款福美來車型的外觀,僅僅只是更換新的車標。車身的長寬高分別為:4365×1695×1410mm,軸距更是達到了2610mm,與捷達的2471mm,比亞迪F3的2600mm的都要大一些,福美來車型的內部空間還是不錯的。
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發動機上。 海福星搭載了三菱技術的4G18發動機,它廣泛應用在如東南菱帥和哈飛賽豹、華晨駿捷、比亞迪F3等車型上,相對其他發動機而言,4G18發動機體積小,發動機艙內容易布置,符合輕量化要求,不僅降低了整車重量,并使整車的加速性和通過性得到提高。而輸出方面,最大功率為74kw/6000rpm,最大扭矩為133nm/4500rpm,與其他品牌發動機相比,具有動力強勁、性能穩定、輸出平順等優點。加之維修保養成本低,因而成為緊湊轎車的首選配置。
作為福美來最徹底的自主版本車型,海福星雖然談不上完美,但在老福美來基礎上加以動力單元和成本的降低。可以說將以往合資品牌的過高價格很合適的降低到了大多數工薪國人能夠買得起車的地步。海福星是一款不折不扣的高性價比入門級高品質自主緊湊車的首選,在同類車型中,其合資品牌的基因血統、自主品牌的價格定位,加上以往高品質的產品屬性,自然成為同類車型有力的競爭對象。在很多工薪家庭消費者心目中,海福星的地位幾乎相當于捷達的地位,中庸且不落伍的外觀,大小適中的空間,特別適合城市代步需求。對于那些品質,品牌以及成熟車型考量的消費者而言,海福星無疑是一個較為典型的緊湊用車代表。
不過憑心而論,在降低了價格同時,海福星的材質以及質量也較老款福美來有所降低。而作為新三樣代表之一,老福美來車型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可以保持很長的時間印象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