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飾材質的演變 內在美才是真的美
【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距離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現代意義上的汽車已經過去了130多年,作為人類偉大智慧結晶之一的工業產品,汽車內飾設計也隨著制造業的發展和審美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完善、創新。內飾的美觀度、舒適性、科技化才是對駕乘人最大的關愛,“面子”固然重要,但“里子”是性格與內涵的映射。
說起汽車內飾,它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其中包括儀表、地膠、音響、方向盤、座椅、操縱按鍵、空調出口、檔桿、車門內飾等在內的汽車內部所有裝飾物。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內飾設計的潮流越來越趨向于數字化和高科技,造型則更加簡潔、工整,更注重多種材質的應用、搭配。但今天我們主要說的是內飾用料方面的進階。
其實天然皮革作為一種高檔內裝飾材料應用在汽車中的時間要比織物早得多,曾經在車內使用真皮尤其是小牛皮裝飾,在全球被公認是奢華高貴的標志。如今在內飾中使用真皮已經不再是豪華高端車型的專屬權利,但卻有覆蓋面積和應用位置的差別,一些比較低端的車型方向盤、扶手等部分也可以做到采用真皮包裹了。真皮材質中分別有牛皮、羊皮、豬皮,但相對而言,牛皮因耐用性和良好的觸感,在汽車內飾設計中最為重視。
不管怎么說真皮的成本仍舊較高,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手段不斷提高導致人造皮革興起,如今的仿真程度及各項技術指標堪比精湛,而織物中的采用超細纖維制成的仿麂皮面料也愈來愈受歡迎。其中,Opus半苯胺皮是在豪車領域應用十分廣泛的座椅材質,凱迪拉克CT6高配車型使用的就是這種皮質的座椅。
為凱迪拉克提供皮質座椅供應的是鷹革沃特華公司,它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真皮供應商,合作的車企還包括寶馬、奔馳、捷豹路虎、沃爾沃、雷克薩斯等。Opus真皮來自人工精挑細選,頂級原皮產量僅占世界產量1%,它采用了特別定制的半透明涂層,能夠展現出更多的自然美感。那么相對來說,采用全苯胺噴涂著色工藝的真皮可以保留皮質的天然花紋,涂層薄而通透,但無法掩飾微小的瑕疵,所以出品率不高,比較耗時耗材料,價格也會相對昂貴。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兩款時下比較流行的內飾材料——它們就是Nappa和Alcantara材質的內飾。稍微懂車或者關注車的朋友就應該聽說過這兩款內飾,一般出現在相對豪華的車型上,需要選裝的話價格可是不菲。但你要知道,這樣兩款價格高于真皮的Nappa和Alcantara其實卻不是真皮。
先來說Alcantara,Alcantara面料其實是一種仿麂皮的人造革,俗稱“翻毛皮”,它比真皮輕得多,也就是這個原因使得蘭博基尼的超跑減輕了5公斤的重量。Alcantara面料是上個世紀70年代東麗株式會社用68%滌綸和32%聚氨基甲酸乙酯合成的纖維材料,屬于人工合成材料,摩擦系數特別高,在激烈駕駛中很少打滑,這讓它很適合包裹在方向盤或者運動座椅上,這種特性對高性能車尤其重要,例如:高爾夫R的座椅、邁凱倫650S的方向盤都采用了這種面料。
另一個優點是,除非人為破壞,不然很難磨損且具有強大的抗污能力,車主打理起來很方便。正是因為這些優勢,無論是寶馬7系、大眾途昂、還是特斯拉Model S,甚至蘭博基尼和邁凱倫,都在標榜使用了Alcantara面料。
而Nappa準確的來說是一種工藝,使其呈現出真皮質感,而Napa才是皮,Nappa工藝成品也是有等級劃分的。
1、粒面皮:
粒面皮屬于皮革中的高檔材料,粒面皮表面還帶一層自然的臘感,粒面皮的粒面越清晰代表檔次越高。
2、軟面皮:
屬于中檔材料,也很柔軟,但光澤要差一些。因此價格稍便宜一些。
3、荔枝紋牛皮:
荔枝紋牛皮分為荔枝紋頭層牛皮和荔枝紋二層牛皮,荔枝紋頭層牛皮,為軟面牛皮中的一種,但頭層皮也分好壞,屬于中檔皮革。荔枝紋二層牛皮,是各種皮革的邊角料打碎后加入聚乙烯材料,倒入帶有荔枝紋的模板內通過高溫、壓制,然后再進行噴柒工藝,即產生荔枝紋移膜牛皮。 荔枝紋二層牛皮特征:皮料很厚,用手按下去,是沒有皺紋。
因此,以后看見配置單上的Nappa選項不要太激動,因為它的材質可能是粒面皮或修面皮、可能是二層皮,甚至可能連皮都不是。當然除了Nappa之外,Dakota、Valonea、Nevada、HANS REINKE等都是因皮革的挑選標準以及鞣制工藝不同叫法不一,手感上也有不小的差異,而且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在經濟型轎車上幾乎見不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尼龍開始出現并與其他材料一起被運用到汽車裝飾中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用PVC涂層處理的織物開始被廣泛地應用在汽車內飾中。由于這種材料可以加工制作成各種不同的色彩,并且可以進行表面模壓達到不同紋理效果,所以在當時算是一種較為時尚的復合紡織材料。
這種PVC材料應用在常規汽車內飾中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對汽車的舒適性也相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PVC材料包覆的座椅透氣性很差,尤其在悶熱的夏天更是又熱又粘。
從70年代開始,尼龍開始被大規模地以不同編織結構和色彩效果運用到汽車內飾織物中來。尼龍之所以在汽車內飾中運用了將近30年,是因為早期的汽車車窗相對較小而且車窗玻璃幾乎是垂直的 ,因此在同樣的日光條件下車內溫度變化沒有現在的汽車那么大。另外,當時的消費者可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汽車的性能上,而對內飾不是十分在意。
70年代中期,滌綸開始出現并逐漸占據了汽車內飾織物材料的主導地位,一直到今天,全球90%的汽車內飾織物應用的仍舊是滌綸。相對于其他各種紡織纖維而言,滌綸具有許多不可比擬的優點,盡管如此,在滌綸紗線染色過程中仍然需要加入吸收紫外線功能的化學試劑以幫助其達到耐光老化的要求。
在全新一代雷克薩斯LS500的內飾上,我們看到了鶴羽折布所彰顯出的極盡奢華之感,它亦被稱作是東方美學在汽車工藝上的翻身之作,這讓車門看上去就像翅膀上面一片片的羽毛活靈活現。這項日本傳統手工的鶴羽折布工藝,靈感來自于日本的折紙工藝,雷克薩斯為了能完美呈現出折布的質感,每天需要用非慣用手進行折紙訓練,背后是一個個匠人的故事。
汽車內飾塑料采用最多的是PU、PVC、ABS和PP,根據樹脂的分子結構和熱性能的不同,塑料分為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汽車內飾常用的塑料大多是熱塑性塑料。這些熱塑性塑料的共同特性是受熱時可以熔化,制成任意形狀,冷卻后變成固體,加熱后又可以熔化多次重復利用。西歐汽車內飾件多采用PU,約占內飾件的80%,近年來,由于PP的改性及生產工藝的進步,大有代替ABS和PVC的趨勢。
汽車儀表板多采用 PVC 和 ABS 材質,再注入一些 PU 泡沫以增強回彈能力;車門內板多采用 ABS 或改性 PP 材料注塑成形;方向盤一般采用半硬質PU泡沫塑料制成,而方向盤包覆物多用 PP、PU、PVC、ABS 等樹脂材料,這些是應用于塑料材質最多的地方。相對其他材料來說,塑料易于成形,耐腐蝕性強,著色、增塑、硬化性能好,且成本低廉。塑料的缺點是耐候性略差,抗老化性能差,大多具有可燃性(PBT、PFR 除外),需要增加適量的阻燃劑。
采用純天然實木對于選材和工藝都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因此成為了汽車提升豪華感的必殺技。胡桃木、黑雞翅木、桃花心木等名貴木材因其稀少華貴、色澤光亮、紋路質感強而一直被運用于儀表面板、車門內飾板和方向盤配置等位置,與鋼鐵車身的冰冷所搭配有了更多的生命力和大氣的風格。
當然,我們所說的汽車實木內飾并非只是一塊木板,它涉及到很多的問題,例如防火性能以及在碰撞時不會破裂對乘客造成額外的傷害。因此車內所使用的木飾板包括實木飾板都是采用多層板壓制而成。在多層實木之中還會加入一些特殊的夾層以改善木材的性能,像勞斯萊斯就會在木板中加入鋁材,防止碰撞時木材破裂。
勞斯萊斯幻影是當今車市中最頂級的轎車之一,每輛幻影需要42 個木質部件,它們都是使用最新的木工技術和傳統手工技藝制作出來的。制作一輛車的整套木質部件需要30天。勞斯萊斯汽車制造過程中有一道特殊工序,就是對每輛幻影的所有生產細節進行記錄。勞斯萊斯汽車甚至保留了用于制作汽車木飾的每根原木的檔案,這意味著今后需要維護的車輛仍然可以找到完全匹配的木飾。
而賓利的木工部門會費盡心力地去尋找那些美麗的木瘤紋理,并將相近的對稱紋理配對,用于車輛的內飾,帶來對稱的美感。所有木飾均以純手工方式制作,再經過72小時的熟化處理,最后每張飾面材料至少需要進行五次清漆涂裝和表面打磨,從而呈現出深邃而富有“流動”之態的表面處理效果。這些號稱純手工打造的豪華車,它們的每一片實木片都擁有機械化生產難以比擬的優勢。
所以,實木內飾貴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往往在選材時就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例如捷豹XJ/XF的木質飾板必須從同一棵樹上的相鄰部位截取,只為成品的紋路和色樣能更為吻合統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車里的木紋內飾都是真的木頭。一些汽車上所謂的木內飾其實只是噴涂了木紋色的聚酯材料,用的是水轉印工藝。還有一種工藝叫模具內注塑表面裝飾,原理就是把木紋印在底層上,木紋外還有硬化透明薄膜做殼兒,這種木內飾摸上去其實沒有木頭的感覺。但是很多廠家在提到內飾材質時總喜歡采用較為模糊的說法,例如”實木風格內飾”,這種內飾材質往往就是我們剛才說到的偽”實木”內飾。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幾乎每輛車不管是內飾還是外觀都在大量使用鍍鉻飾板或者裝飾條,那么為什么鍍鉻這么受歡迎?鍍鉻又有什么好處呢?
起初,凱迪拉克首次使用鍍鉻裝飾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好看,金屬的光澤度迅速點亮暗啞的內飾,此后鍍鉻裝飾大受歡迎。另外,鍍鉻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較好的耐熱性、摩擦系數小,特別是干摩擦系數,在所有的金屬中是最低的。因此,鍍鉻部分更容易長久的保持光潔度,不容易磨損和腐蝕,這就是為什么一般車內外的門把手都會被鍍鉻覆蓋,人手的反復拉拽摩擦對于門把手的要求是很高的。
碳纖維內飾最早是在超跑上宣揚運動感的標配,它是由含碳量較高的復合纖維制成,不僅可以使車身輕量化,同時還可以強化車身強度。其重量僅相當于普通鋼材汽車的1/5,而硬度卻是普通鋼材汽車的10倍以上,這就是超跑和性能車上慣用的原因。
如今不少汽車廠商都喜歡采用它作為點綴元素,而且越來越多的車主喜歡在中控面板上,甚至是引擎蓋上貼碳纖維貼紙,來增加“性能車”的視覺魅力。
那么問題來了,很多人都想問:到底是實木材質還是碳纖維的成本更高呢?其實,雖然木質內飾從選料開始要經過十分復雜的工藝處理,才能用在車型內飾上,但是碳纖維的成本還是會更高一些。
各大車企一直在內飾設計上尋求新突破的同時,融入了更多的新材料,就像今年水晶質感的選材在多款車型上都有出現。在相對密閉、空間狹小的汽車內部,水晶質感給人以通透、清爽的奢華感,非常適合女性消費者的審美。
全新BMW X5的水晶質感內飾組件具有非凡的工藝水準,匠心獨運,下方雕刻有獨特X標識,在陽光的照射下會閃爍璀璨的光芒。此外,擋把、iDrive 旋鈕、音量調節旋鈕及發動機啟停鍵等均采用水晶質感材質,彰顯獨特風范。
新一代沃爾沃XC90 T8的內飾設計是規格很高的簡約豪華風格,獨有的Oreffors水晶擋桿一上市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后排座椅中間設有約16公升體積的雪柜,通過觸摸屏即可控制5-12攝氏度的冷藏溫區,并配有聞名于世的瑞典皇室御用水晶品牌歐瑞詩的典藏級香檳杯,可謂是尊崇體驗。
全文總結:在汽車設計的世界里,內飾設計仍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隨著汽車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智能化)的到來,未來必定出現很多新的改變,技術的發展正在使得汽車制造商尋求更好的材料來打造內飾。未來的汽車內飾不只是裝飾,更多的角色應該是和駕乘者的人機交互。從現在很多概念車的設計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汽車內飾未來會越來越簡化、電子化,因此我們應該記住現在的美,去欣賞每一個細節的設計,這才是對內飾設計的尊重。(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鄔丹)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