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后車門無法自動解鎖? 雷克薩斯LM事故分析
【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近日,又有一起車禍登上熱搜,雖然碰撞后同樣燃起大火,不過網友最為關心的是,受到撞擊后車門卻無法打開,引起了很大的猜測和爭議。對此,我們也簡單還原事故發生的過程,以及初步的判斷!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這起事件,7月28日中午12時許,一輛雷克薩斯LM(詢底價|查參配)在柳北高速廣西貴港段發生車禍,車頭位置受損嚴重,共有三人被困車內。
根據現場救援的視頻來看,此時前排氣囊已經全部彈開,不過全車車門處于鎖死狀態。熱心路人多次嘗試后,將駕駛員側車門撬開,率先將駕駛員救出。
但副駕駛車門依舊無法打開,最后通過車窗將副駕駛處乘客救出。隨后救援人員得知后排還有一名被困人員,此時尾門被鎖死且很難翹開,砸開車窗后對車內人員呼喊無反應,同時車輛已經起火,最后熱心路人無奈放棄救援。
從后續發布的視頻來看,車輛最終被燃起的大火吞噬。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組織滅火,同時救出1名被困人員,經現場醫護人員確認,被困人員已無生命體征。
「圖片來源:中新網」
7月29日下午,廣西貴港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發布情況通報,此次事故為一起單方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2人受傷,目前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7月29日晚,雷克薩斯官方發布聲明稱,LEXUS雷克薩斯中國正在密切關注本事件調查進展,緊急對應團隊已于今天下午抵達現場,與當地經銷商一起,盡全力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工作。至于事故的原因,截稿前官方仍在調查中,沒有公布結果。
根據雷克薩斯LM的用戶手冊表述,如果安全氣囊充氣展開,那么所有車門都將解鎖。不過該系統會根據撞擊的力度或事故的類型,進而決定是否工作,兩者之間或許存在邏輯上的矛盾!
這一系統也并不是高端車的獨有配置,在五菱凱捷的產品使用說明書中寫到,碰撞后如果車輛供電系統仍能正常工作,車輛帶有在安全氣囊充氣后,自動解鎖車門。不過目前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包括強制性的要求,仍處于廠商自主把控階段。
很顯然雷克薩斯LM的前排氣囊已經正常展開,包括側氣簾也已經彈出,那為什么碰撞所有門依然是鎖死狀態?目前官方還沒公布具體原因,下面我們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導。
相比于碰撞后自動解鎖功能,大家更熟悉的莫過于行車自動落鎖功能,當車速超過一定的目標值,車門就會自動鎖止。而碰撞后車門自動解鎖更是重要,一方面是在碰撞過程中車門容易受壓變形,增加了破拆難度,再一個是車輛線路的故障和失效,中控解鎖以及遙控解鎖,都無法解鎖車門,影響救援時間。
簡單來說,實現這一功能的原理是:ACU氣囊控制模塊率先接受到了碰撞信號,氣囊彈開的同時輸出碰撞信號;然后是BCM車身控制模塊接受信號,同時進行分析處理;最后則是讓BCM控制門鎖電動機進行解鎖。
目前BCM主要通過硬線信號控制,以及CAN總線信號控制進行。其中硬線信號控制主要通過電平的高低進行判斷,或者是通過PWM信號輸出的波形進行控制;CAN總線信號則更容易理解,未發生碰撞發送周期性報文「0」,碰撞后則一直發送報文「1」,直到下一個點火周期。
根據以上的傳遞路徑,碰撞解鎖功能大致可以分為「信號感知、信號傳輸、鎖機執行」三大步驟,這也是碰撞后車門自動解鎖失效最大的原因所在。
1、ACU氣囊控制模塊是否感知到碰撞信號?
由于車內的氣囊已經彈出,說明傳感器已經接受到了碰撞信號,同時可以證明ACU氣囊控制模塊接受信號的工作正常。
我們也看到ACU氣囊控制模塊位于儀表臺的下方,在此次事故中并沒有受到直接沖擊,所以車輛的前排氣囊以及側氣簾都在正常工作。
2、ACU與BCM之間的信號線損壞?
在車輛碰撞的過程中,線束大概率受到變形擠壓,從而使導線斷開或者短路。不過在信號丟失或者信號不正常等極端情況下,也是要執行解鎖動作的,前提是BCM工作正常。
3、BCM是否正??刂奇i機解鎖?
BCM在碰撞時大概率嚴重受損,因為其處于主駕側儀表臺附近,車輛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可以大致判斷是車輛的左前方率先與水泥墩發生碰撞。即使BCM工作正常,解鎖控制電路也有可能發生損壞,導致解鎖繼電器無法閉合,門鎖電機也就不能執行解鎖操作。
4、車門鎖體損壞?
從曝光的視頻來看,車輛的側面并沒有發生撞擊,所以失效的概率較低。包括車輛的12V蓄電池位于行李箱的左側,在碰撞瞬間并沒有受到直接沖擊和損壞,雙閃也能夠正常工作,說明門鎖電動機并不缺少供電電源。
ACU和BCM內部都會有儲能電容,當外部電源掉電時, 電容仍然能夠維持芯片供電一段時間,電容越大的話,碰撞解鎖的時間越短。
結合現場救援的視頻來看,駕駛員側車門可以較為容易的撬開,或為車內司機已經進行了解鎖操作。因為據雷克薩斯LM的用戶手冊表述,「即使門鎖按鈕處于鎖止位置,仍可通過拉動車門內把手打開駕駛員車門」,副駕駛側大概率沒有配備此功能。
除此之外,大多數車輛還配備了檔位聯動車鎖功能,也就是將換檔桿掛至P擋位置,即可解鎖所有車門。如果車輛能夠自動解鎖,車內人員也無法再進行上鎖操作?! ?/p>
回到這次事故中,氣囊展開的事實顯而易見,這說明ACU的工作正常。但是整車的解鎖是由BCM進行控制,所以BCM自身是否發生損壞,或者自動解鎖的邏輯失效,這都是無法自動解鎖的原因。加上模塊之間的通信線是否發生故障,在被大火燒毀之后,這一切目前都是未知。事故的真正原因還得等官方的調查,希望雷克薩斯官方盡早公布調查結果。
也有不少的網友猜測,救援時后排乘客已經失去意識,而且腿被夾住,進而推測后排乘客可能沒有正確系好安全帶。
安全帶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當車輛發生碰撞或緊急制動時,能夠對駕乘人員進行很好的約束作用,最大限度的保障人員安全。安全帶也從最初的腰帶式安全帶到斜式安全帶,演變到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三點式安全帶。
不過對于帶有后排獨立座椅的SUV、MPV來說,半躺式坐姿在行駛過程中的安全約束效果,會大打折扣。如果將座椅放平,因為安全帶的下半段基本與身體平行,原本斜跨式的上半段也已懸空,安全帶最關鍵的受力點都將改變,沒有任何防護作用。而且,躺在座椅上很可能完全不在安全氣囊的照顧范圍內(比如頭部氣簾),那么發生碰撞事故時自然也起不到應有的保護效果。
即使是在傾斜的座椅上,安全帶也不再適合其設計方式,在碰撞過程中對乘員的頸部和腹部都會有一定的潛在危險。目前,不管是汽車廠家還是第三方安全評級機構,應該也沒有針對躺著、或者半躺這種乘車姿態做安全約束系統的標定,因為這本身也就屬于非常規工況。
在雷克薩斯LM的用戶手冊也有過警告,「駕駛過程中不要讓乘客坐在放平的座椅上」,不過這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似乎并沒有放在心上。
我們也建議廠家們可以在現有MPV一體式安全帶上做些優化,開發類似于五點式安全帶這類專業安全帶,對于半躺或者躺平這類乘車姿勢,更加有利的安全約束系統。
車輛碰撞后車門處于鎖死狀態,無法正常打開,這也是目前最具有爭議的地方,讓不少網友從而對雷克薩斯LM的安全性產生質疑。
根據救人司機的表述,砸開后窗玻璃發現,仍有一名女士處在后排位置,不過已經失去意識。在施救的過程中,發現這位乘客的腿部被夾,無法動彈。隨后火勢變大,無奈只能放棄救援。
當然也有網友指責救援的過程不專業,以及為什么不早點砸開玻璃?但是這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救與不救先另當別論,救援的過程更是束手無策,畢竟這些熱心人并不是專業訓練過的消防人員,拍攝視頻更是為還原事實留下重要證據,如果沒有熱心群眾的幫助,后果將更加難以想象。我們也呼吁各位網友,不要事后用上帝的視角,去審視和抨擊那些熱心的救援人員。
此次事件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不僅僅是因為雷克薩斯LM的身份特殊,還有因為車門如果能夠順利打開,所有乘員都有望救出車內,只可惜沒有如果!愿逝者安息。
我們的關注點不應以結果去苛責施救人員,而是更應該關注“車輛碰撞后為何不能自動解鎖”這件事。目前國內碰撞測試機構對正面側面等碰撞都有具體規范,包括碰撞后能否自動解鎖也有評價標準,但這并不是強制性的法規要求。換句話說就是,目前此項規范似乎還只停留在各個車企的自主把控,并非國家和行業的統一標準和規范。
我們希望,針對碰撞后自動解鎖盡早出臺相關法規要求,不能只停留在各個車企的自主把控階段。目前事故仍處于調查之中,具體的事故原因以官方公布為準!我們將會持續進行跟蹤報道,歡迎保持關注。(文:太平洋汽車網 崖雍)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http://ueimg.3conline.com/pcauto/pc/art/w/aboutCar/1.0.0/images/wechat.png)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