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消費電子展盤點 讓雨點消失的大燈?
【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2014國際消費電子展(以下簡稱CES)前不久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拉下了帷幕,維持四天的展覽里,涌現了大批量新奇好玩的電子設備。細心觀察的話,不難發現在這個以“電子設備”為主題的展館內,有許多品牌汽車技術的身影。并且大部分的品牌都不是孤軍參展,而是聯合了時下最流行的電子設備寡頭們。像奧迪和谷歌、寶馬和三星等,可見,隨最新一波科技浪潮的逼近,汽車代步功能已遠遠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傳統汽車行業與新興電子產業在一起了。本篇將給大家聊聊汽車巨頭們在本屆CES上給我們帶來的那些驚喜!
![]() | 體驗讀圖模式 |
點擊以下鏈接直接查看您感興趣的技術:
● 能夠操控汽車的電腦 奧迪推出車載安卓版智能平板
奧迪在本屆拉斯維加斯全球消費電子展(CES)中展出了奧迪和谷歌共同研發的一款車載平板電腦,據介紹,該平板電腦不僅能夠通過和車載4G熱點鏈接實現普通平板的上網/游戲功能,而且還能夠操控汽車的部分功能,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請看!
奧迪本次和谷歌聯手推出的平板電腦屏幕尺寸為10.2英寸(比ipad 9.7英寸還要大,理論上分辨率會去到1080×1920),用的英偉達圖睿4的芯片,支持多點觸控和自然語音輔助控制,通過車載Wifi系統和車輛連接。
由于屬于車載用品,故這塊平板無論是厚度還是用料上都會比一般平板敦厚許多,能夠抵抗較為激烈的碰撞。由車上一鋁制的固定架固定。用戶在需要使用的時候能夠很方便地拿出,在不需要使用的時候則可以牢牢地固定住平板的相對位移。此外,該平板還能夠適應非常極端的氣候條件,能夠忍受為-40°至80°的巨大溫區。
通過奧迪的這塊平板電腦,不僅可以共享車載熱點來上網和打游戲,更具意義的是,用戶還可以用平板電腦來操控車輛車載娛樂系統、車載導航系統以及實現車內溫區控制。另外,用戶還能夠通過平板捕捉到車輛時速、發動機轉速、車輛報警信息等。大家可能覺得這些小打小鬧的功能目前通過手機APP市場購買對應軟件和手機的陀螺儀相配合就可以實現了,沒有必要特意去開發一款全新的只是針對小眾的平板出來。不過奧迪官方對這款平板那是信心滿滿的。
據官方介紹,目前奧迪正在促成的,也是普通平板電腦不可能實現的的功能——和當地交通系統聯網。通過查看該聯網系統,用戶能夠準確預測當前下一個綠燈會在什么時候關閉,并且系統會給出對應的行車速度指示用戶只要車輛速度不低過這個參考速度的話,行車將會一路暢通。當然,如果下一個交通指示燈當前是紅燈狀態的話,系統也會給出一個對應的行車速度指示用戶只要車輛速度不高于這個參考速度的話,行車也將一路暢通。
大家是否覺得這功能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把戲罷了?竊以為,這個功能所能夠達到的效果和當前主流的自動啟停技術所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都是讓發動機在該轉的時候快馬加鞭地轉起來,不該轉的時候就停下來別在那兒瞎費油。當然,這個系統本身所帶來的收益要遠遠高于自動啟停技術——畢竟時間才是最寶貴的!據官方介紹,用戶要是嚴格按照系統提示駕駛的話,車輛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會降低15%。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奧迪的這塊平板將來的運用場合以及售價。不過據相關人士預測,奧迪新版TT會是這一新技術的第一受益者。屆時,舊版TT中央的LCD顯示屏將會該平板取代。奧迪官方宣稱,奧迪汽車接下來將會整合更多的安卓設備,和谷歌進行更深入的合作,這個道理和IOS系統整合到各種的音樂播放器上原理差不多。
自2004年開始,谷歌就一直是奧迪的長期合作伙伴,像谷歌地圖和谷歌地球等知名導航軟件基本上都已經是奧迪汽車的標配車載軟件了,并且隨著近幾年谷歌在人工智能語音對話領域的研究逐漸深入,谷歌的語音控制系統也被整合了進來。這對多年前就計劃吧IOS系統整合到汽車內部并且打算在2013年初步實現汽車互聯網大生態圈的蘋果來說,后來者谷歌這一舉無疑是當頭一棒。蘋果的高層要當心了!
小結: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互聯網資源大整合,喬布斯當年構想的iCar超智能汽車時代似乎若隱若現。要實現這個偉大構想,就意味著傳統汽車行業與新興(也不新了)互聯網行業實現全線接軌。奧迪和谷歌本次的合作也算是為這一運動浪潮開了一個響當當的好頭。或許在接下來的不久,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畫面:坐在后排的司機拿起平板像操控機器人似的設定了當前旅程的始發地和目的地后,車輛就自動走起了!
● 寶馬三星正式聯婚 汽車也上互聯網
在本屆CES展上,來自德國的這兩家汽車生產廠商(寶馬/奧迪)好像約好了似的,分別向電子產業兩大巨頭(三星/谷歌)拋出橄欖枝尋求合作。上回介紹到奧迪和谷歌聯手推出了奧迪首款車載平板,在實現遠程控制以及更加智能的車載娛樂系統方面邁出了巨大一步。這不,不甘落后的寶馬前一秒鐘還在當婚禮的看客,后一秒就有模有樣地舉辦了自己的婚禮——寶馬i3聯婚三星Galaxy Gear。傳統工業與新興電子產業撞擊會產生怎樣的火花?穿戴式設備的普及又會給消費者帶來怎樣的便利?下面請看!
2013年三星推出旗下首款穿戴式設備——Galaxy Gear,這款手表平時除了可以顯示時間外,還可以隨時與三星Galaxy系列的手機匹配,打電話、收發郵件/短信、放音樂、上網等等手機可以實現的基本功能Galaxy Gear都能夠實現。三星這一系列在中國區的廣告也找到了吳莫愁大媽和趙薇姐姐來代言,聽說銷量還不錯。
寶馬i3作為寶馬首款量產電動車型,其對寶馬進軍電動車領域的意義舉足輕重。i3的電動機最大輸出功率可達125kW(168PS),配備后輪驅動系統,百公里加速僅需8秒鐘。采用高速充電器的話,只需1個小時就可為電池充滿80%的電,充滿電需要8個小時,續航里程130-16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150公里/小時。
此外,寶馬還可會為i3增加一臺650cc的雙缸汽油發動機(64PS)為鋰電池供電,也就是說,i3可變為一輛增程式混合動力車型,匹配汽油機增程后寶馬i3最大續航里可達300公里。
寶馬i3通過內置SIM片與Galaxy Gear連接,這個也是世界上首輛通過內置芯片與外接電子設備連接的汽車。I3行車過程當中產生的行車信息將會聯網記錄。車主只需在Galaxy Gear上下載一個名為BMW I Remote的應用軟件就可以即時查詢到車輛的有關信息,比如電池余量、剩下的續航里程等等。竊以為,這個功能和奧迪車載平板查看行車記錄的功能實在是太過相像了!
除了查詢車輛的關鍵指數,車主還能夠通過Galaxy Gear查看到自己的i3車門、天窗以及車窗等部位是否已經關好,并且可以通過Galaxy Gear遠程控制車輛的這些狀態。車主還可以隨即定位自己車輛的位置,通過Galaxy Gear提前開啟車內空調。一句話概括: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在寒冷的冬天從沃爾瑪走到停車場后找不到自己的車位即便找到自己車位坐上去都要先挨上半個小時因空調制暖滯后的凍了!
小結:正如金庸老先生所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風波。寶馬和奧迪這兩個多年的競爭對手所研發出來的技術總是有很多相類似的地方,就連婚姻伴侶都要一較高下,竊以為,個人還是偏向于寶馬和三星這次的聯婚,畢竟從沃爾瑪出來兩手拿滿東西的狀態下用手表開門比起用平板開門要輕松許多。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無論是奧迪還是寶馬,他們都選擇全球用戶基數更大的安卓系統,庫克你要是再這么低調下去的話,可別怪眾果粉們翻臉不認機了!
本屆CES奧迪除了展出有他家和谷歌長跑多年后修成的正果外,還有他家最近被炒得很火的又一顛覆力作——鐳射光車頭燈。這一技術被搭載至奧迪Sport quattro Laserlight Concept車型中高調亮相本次科技展。究竟鐳射光車燈有什么神奇之處?奧迪能否憑借這一技術再次稱霸車燈領域?下面請看!
【奧迪鐳射燈官方宣傳視頻】
奧迪這款車的頭燈結合了奧迪的看家本領LED燈技術以及新鐳射燈技術,兩者的布置呈里外鑲嵌型——穿透能力以及聚焦能力稍弱的LED燈組成梯形狀布置在車燈外部,透射能力更強的鐳射燈技術布置在車燈里面。車燈由兩組這樣的單元組成。位于外側的單元為近光燈,內側單元為遠光燈。
動力總成包括前置4.0L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412 kW,最大輸出扭矩700 Nm)、前置(位于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電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10 kW,最大輸出扭矩400 Nm)以及一個八速變速箱,整車輸出最大功率515 kW,最大輸出扭矩800 Nm。鋰電池布置在車輛尾部,輸出功率為14.1 kWh,滿電純電機驅動續航里程為50公里左右。車輛百公里加速時間僅3.7秒,最大車速可達305 km/h,百公里油耗僅2.5L。
底盤方面,前后均為多連桿懸掛,車輛轉向比能夠隨車速而變(估計低速時轉向比高,高速轉向比低),配備自動啟停功能。
說到底兩者都是由二極管組成,只不過組成鐳射燈的二極管體積上要比組成LED燈二極管體積小得多。據測算,鐳射燈燈二極管直徑僅幾微米,就可以實現車輛前方大約500米范圍的照明,這個數值是普通LED燈的兩倍多,并且由于鐳射燈聚焦能力強,故用作遠光燈的鐳射燈照明亮度是普通遠光LED燈照明亮度的三倍多。
如圖所示為本屆CES奧迪展出鐳射燈概念車車頭燈解剖圖,主要有六部分組成:遠近光控制單元、冷卻單元、近光燈塊組、遠光燈塊組、鐳射燈加裝透鏡以及設計外殼。作用原理也很是簡單:來自遠近光控制單元的信號并行控制LED近光燈塊組以及鐳射遠光燈塊組,在接收到來自駕駛員的命令后進行LED燈塊組以及鐳射燈塊組的切換,鐳射光前方加裝有透鏡,能夠加強燈光作用的效果及強度。
本次奧迪鐳射概念車所采用鐳射燈的發光器件能夠發出波長為450nm的藍色激光,由德國歐司朗廣電半導體公司制造,激光在照到熒光的物體后會呈現出白色狀態。可見,在汽車燈光照明這一領域,奧迪再次憑借自身過硬技術拔得頭籌。據了解,奧迪打算把鐳射燈照明技術領先運用到將要代表奧迪征戰2014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R18 e-tron quattro方程式賽車當中,發燒友們可千萬不要錯過今年這一加料的國際頂尖賽事了。
當然,奧迪并非首家掌握鐳射燈技術的汽車廠家,早在2011年法蘭克福車,寶馬就展出了他家同樣搭載了鐳射頭大燈技術的車型——寶馬i8。目前i8鐳射頭大燈以選配形式運用在量產車型的產銷當中。這不,看不慣奧迪在CES上高調宣揚他家鐳射燈技術的寶馬前陣子在在Twitter上面放狠話了:鑒于我們還有更宏偉的目標需要實現,對于過去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就不便年年都拿出來翻炒了,奧迪君你自便吧!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本屆CES奧迪展出的這臺Sport quattro Laserlight Concept——整車設計靈感來源于奧迪1983年經典Sport quattro,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大量運用了立足未來的新興科技,包括用戶手勢控制、人機交互以及我們上面介紹的鐳射頭燈技術等。
小結:由于體積小、亮度高以及照射距離廣等特點,鐳射光車燈不僅給設計師們留下巨大的設計美學空間,更重要的是,對以后車輛夜間行車安全很是具有借鑒作用。(據了解,鐳射光遠光燈不會影響對方來車司機視線)
● 電動方程式賽車現身CES展 為今年北京首戰搖旗助威
本屆CES展外展展出的一臺電動方程式賽車著實讓現場觀眾激動了一把,賽車手Lucas di Grassi開著這輛新生兒在站滿圍觀群眾狹窄的空間里面高難度地完成了繞圈、急剎以及漂移等動作。由雷諾汽車和Spark公司共同研發,這臺賽車有哪些過人之處?它和傳統動力的F1賽車較量的時候是否會處于絕對的下風?下面請看!
【電動方程式賽車相關視頻】
該電動方程式賽車的電機由邁凱輪電子系統公司提供,操控電機的變速機構則由英國Hewland公司供應,電機能夠產生268匹馬力的最大功率(時機賽車峰值功率僅178馬力),最高時速可達240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僅3秒鐘,且加速過程當中發動機不會像傳統動力的F1賽車般發出刺耳的轟鳴聲。
雷諾汽車和Spark公司計劃共打造42臺這樣的方程式電動車,代號 Spark-Renault SRT_01E,這些車到最后將會供應給10個團隊進行冠軍角逐。車身材質為碳纖維,車架材質為鋁合金,均由意大利供應商Dallara提供。車輛頭部設計和F1方程式賽車相似,輪胎前方都設計有減阻罩。米其林為這次賽車的唯一指定輪胎供應商。駕駛員加整車總重量為800公斤,比傳統的F1賽車重136公斤左右。
賽車電池組由英國供應商Williams Advanced Engineering提供,官方稱之為可再充能源儲備系統(以下簡稱RESS)。該電池組另外和一超級電容協同工作,由于電容充放電速度都要比傳統的鋰電池充放電速度快,故特別適用于車輛急加速等需要短時間獲得高扭矩的場合,對方程式賽車尤為重要。內置超級電容的RESS重量不會超過200公斤,輸出功率可達30kWh——不過這個成績和1加侖的汽油燃燒所釋放的能量比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和F1賽車連續三天流水賽不同,Formula E電動方程式賽車比賽時間僅一天,正式賽車用時1小時,在這之前,賽車手用1個小時進行練習。在1個小時的比賽用時期間,每位賽車手都有機會輪轉駕駛兩臺賽車——這是因為目前車輛在純電模式下的續航里程還不足以覆蓋比賽全程,為了防止車輛半路拋錨,車手需在電量到了一定警戒線后把車開到附近的服務站換一臺充滿電的繼續比賽。換車過程為了保證安全,至少要有30秒的等待時間。
電動方程式賽車首戰將在今年9月20日在拉開序幕,10月18日比賽將于馬來西亞布城進行,11月8日比賽于中國香港,12月13日于烏拉圭埃斯特角城,更多Formula E比賽的資訊請猛戳這里(電動也瘋狂 國際汽聯將辦電動方程式錦標賽)查看我們之前的相關報道。
小結:和F1方程式賽車百公里加速2.5秒平均時間以及300多公里最高時速相比較,Formula E實際上的動力標新是遠遠比不過前者的,何況Formula E在比賽過程當中還有換車延時,毫不夸張地說,隨便拿一輛F1賽車和Formula E比賽,并且賽制完全按照電動方程式的套路來,Formula E也不會是F1的對手。不過一直作為廠家必爭之地方程式比賽,多了電動元素加入,對家用轎車電動化的普及未嘗不是一個標桿作用。
● 起亞未來的技術 以人為本
本屆CES展,起亞汽車展出了他家一堆的新興車載人機交互系統以及智能娛樂系統,據官方介紹,這些個系統有利于為行車制造一個行車更安全、動力更充沛以及用車更高效的使用體驗,而所有這些系統都是在起亞的UVO平臺上建立起來的,究竟什么是UVO平臺?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它對起亞未來汽車設計的理念又有什么影響?下面請看!
【起亞UVO智能系統一個很帶感的幽默小短片】
根據起亞官方的說法,UVO取自拉丁語"Adiuvo"的最后三個字母,有如神助的意思。起亞UVO平臺設計的宗旨是讓駕駛員能夠專注于行車而不被車上冗余復雜的按鍵設計分散到注意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起亞分別從以下三個方面對目前繁雜密集不友好的行車體驗進行改善:行車信息顯示屏、手勢語音智能識別以及全車無線聯網娛樂系統。目前對這三方面的改善僅限于起亞在本屆CES展上展出的一臺名為UCD的概念駕駛艙上。下面分別就以上三方面來分別說明!
目前車輛的行車信息,像車速、油耗以及續航里程等都僅限于顯示在汽車儀表盤上,駕駛員在行車過程當中想要查看這些信息,免不了要把視線從路況多變的路面轉移至車內一至兩秒鐘,如果車輛此時速度較快,在這短短的時間里面要是突然竄出個小孩什么的是非常危險的。
起亞針對這一安全隱患,統一把UCD概念駕駛艙的行車信息,包括車速、導航信息以及實時交通路況信息等從常規的儀表盤轉移至一布置在駕駛員視線方向的18英寸可升降液晶顯示屏當中,另外,UCD中控臺還有一12.3英寸的液晶屏用來顯示行車的3D信息,而這個中控臺的顯示屏有一特別之處——眼球追蹤定位技術——可以主動感應駕駛員是否當前正在注視著屏幕,隨即把顯示信息以最佳角度呈現給駕駛員,使得駕駛員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行車路況上面。目前眼球追蹤定位技術已經運用到像Google Glass之類的穿戴式設備當中。
至于手勢操作控制器,這個東西平時只是在游戲機機頂盒上面看得到,而且響應速度奇慢,目前該技術尚處于過渡期。起亞通過在駕駛艙內部加裝紅外線感應裝置以及專用攝像頭來感應駕駛員的操作手勢。比如,像通過簡單的揮動手指便可讓系統快速進入到導航頁面或者娛樂系統頁面等,而無需把視線從路面上轉移到顯示屏上。
此外,起亞這款UCD概念駕駛艙還配備了一個全車無線熱點,就好比建立了一個整車局域網,凡在車內的電子設備都能夠通過該熱點實現上網以及資源共享功能。手機或者平板通過熱點可以實時獲得車輛相關的行車記錄信息,這個和我們剛介紹完的奧迪和谷歌合作研發的車載平板功能類似。另外,車內還配備有無線手機充電插座。
小結:起亞在本屆CES展出的UCD概念駕駛艙以及其內部所有的新興配置都只為實現最終的目的:讓駕駛員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行車上的同時,讓乘客們更好地享受現代科技給他們帶來的便利,這個主要是通過把傳統中控臺上密而雜的按鍵設計去掉,取而代之的是更智能、更擬人化的感應設備,讓機械更好地感知人的意圖,而非讓人更好地去適應機器,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 再次引領新能源革命 豐田氫能汽車預計明年美國發售
在剛結束不久的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前,豐田展出了旗下自2002年后第二款氫能源概念汽車FCV Concept,據官方介紹,目前氫能源服務站的基礎建設在美國尤其是在加州已經初步成型,豐田的這款氫能源汽車也將于明年在美國正式發售,究竟這款車的實際表現如何?美國又是否有足夠的基礎設施來為這款車鋪路?下面先請看一段介紹視頻,不只是介紹豐田FCV Concept這款車型,感興趣的網友們請直接跳至2:33秒,木有字幕,主持人還挺帶感!
【豐田FCV Concept相關視頻】
【豐田FCV動力裝置底盤布置】
事實上,豐田并非第一家攪進這趟“氫”水的車企,早在之前,奔馳F-Cell以及本田氫能源充電站就已經涉及到這塊領域的研究。氫能源作為一種繼電能后出現的新型能源,氫能源汽車不僅具備了電動車零排放、對環境友好等優點,而且還具有電動車在短時間內無法匹及的好處——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的氫能儲蓄罐代替了電動車上面負重的電池組合,并且其充氣時間要遠遠優于電動車的充電時間。簡單地理解,氫能源汽車把電動車的環保性和傳統汽油車的簡易空間利用性很好地結合到了一起。
豐田這款車的外形酷似卡羅拉,在滿氣狀態下續航里程為482公里,車輛5分鐘就能夠充滿氣,這個時間和平時去加油站加滿油的時間差不多。最大輸出功率為130馬力,百公里加速時間10秒左右。
自2012年奧巴馬對能源部氫能相關研究的預算降低了40%后,廠家們對氫能這塊研究的熱情也被澆滅了不少,豐田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本身是值得鼓勵的。不過要想真正把氫能汽車快速在美國普及開來,豐田目前面臨著兩大難題。
第一,這款氫能汽車的定價不能過高,只有就算是普通家庭收入的人群都能夠接受的價格才有可能把市場真正做大,豐田普銳斯之所以當初能夠在美國風靡一時,其中一重要原因就是普銳斯的定價范圍適中,即便是一上大學的學生都能夠接收,豐田深諳此道。
豐田目前尚未公布這款車的定價區間,不過據小道消息,定價會在5萬美元左右,這個售價要是確切的話估計老美人民會受不了了——人家特斯拉Model S最低配定價也就5萬美金左右,豐田得給出足夠的理由,可能都不會有人買賬。
據豐田介紹,時隔10年多,他家這款車相比02年的第一款不僅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并且在生產成本的控制上要比上一款降低了95%。另外,待這款車發售后,其派生出來的車型范圍也會更廣,從而給不同消費層次的消費者以不同的選擇。
第二,把基礎的氫能充電設備建立起來。目前加州有9個能夠使用的氫能充氣站,此外美國能源部已經下發了有3千萬美金左右財政預算,還有19個在建。加州政府已經通過了總共2億美元的財政預算到氫能源的基建當中,預計在2016年之前另外會有20個充氣站投入使用,到2024年總共會有100個充氣站投入使用。
相比之下,特斯拉自身的電力服務站要高效得多,特斯拉預計其服務站會在2015年前實現全美237個的建設量。為什么由美國政府摻和進來的項目進度會這么慢?主要是因為氫能源服務站涉及到各種管路的鋪設,不僅僅是能源部的事兒,還會牽扯到城市規劃部等部門。
本田看到如此慢而又工程浩大的項目后hold不住了——自個兒搞起了氫能源充氣站,其結構沒有美國政府項目弄得如此復雜,又鋪管道又修路的,而是通過太陽能電板吸收的太陽能再轉化成為氫能。效率自然較低——白天8小時暴曬才產生0.5公斤的氫能,不過也足夠車輛續航50公里了。
小結:據官方介紹,豐田將會在2015年左右對這款氫能汽車實現量產,竊以為,這個時間節點和美國能源部公布的氫能建設計劃很不相協調,也就是說,即便2015年真的有人買了這輛車,供其日常充氣的服務站全美加起來不超過30個,而且還得保證在加州附近開,想要在2015年開著這車游美國半路拋錨發生的幾率是100%!
● 英特爾玩轉汽車配件 讓雨點消失的車頭燈
很多人在雨天的夜間行車時候都會被迎面而來的零星雨點搞得心神不寧,即便有雨刮在前擋風玻璃清掃障礙,不過由于前大燈照著,雨滴本身做自由落體運動外加車輛位移形成的絕對路徑軌跡或多或少會分散駕駛者的注意力。有沒有一種辦法能夠讓頭大燈避開雨滴的照射只是照著當前的路況,就像壓根就沒下雨?本屆CES展英特爾公司就給我們展出了這樣一種技術。下面請看!
【英特爾智能大燈】
這個技術是由英特爾公司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合作研發。和傳統頭大燈赤裸裸的照明不同,為了達到屏蔽雨點的效果,這套系統把傳統頭大燈改裝成為雨點位置感應器、位置判斷處理器以及智能燈光投射器三個裝置。通過這三個裝置的配合,光線能夠有選擇地讓照到更有利于行車視線的地方。
雨點位置感應器能夠感知雨點在撞擊時候的速度、頻度以及密度,感應器在接收到這些信息后通過A/D信號轉換器把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后傳給位置判斷處理器,通過處理器判斷雨點的方向以及角度,并且根據程序內部邏輯輸出運算結果,通過D/A信號轉換器把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輸出給智能燈光投射器,經過智能燈光投射器出來的光線會自動屏蔽雨滴的路徑,把更多焦點放到路況的照射上面。
處理器處理時間僅百萬分之一秒,這個時間遠小于雨滴下落的速度,故對整體效果不會制造干擾,畢竟英特爾是搞芯片發家的,這方面的技術難不倒它。據官方實測,裝了英特爾這套自動避雨系統的前大燈和傳統的前大燈相比較,前者能夠讓平均70%~80%的雨滴消失掉,僅損失5%~6%的光線,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在雨天的黑夜撞到小狗了。
測試結果還說明:隨著車輛速度的提升,到達35公里/小時峰值時候,這套裝置作用的精度會逐漸下降。當然,雨天特別是夜晚的時候行車,很多人都會盡量控制車速,所以這個軟肋放到實際來說還不構成致命點。目前這套裝置的硬傷還是智能燈光投射器,由于其光線投射范圍要比傳統大燈光線投射范圍小,故還不適合做大面積地推廣。
不過據英特爾介紹,目前這套裝置潛力無窮,通過這套裝置不僅可以實現對雨點的自動屏蔽,而且還可以改善當前汽車的夜視系統。當前汽車的夜視影像都是通過在中控臺或者儀表盤屏幕上方顯示的,駕駛員要查看的話必定要轉移視線,這對行車安全存在隱患。加裝英特爾這套前大燈系統,可以根據熱輻源的位置透過大燈光線變化在實際熱輻源周圍形成一特殊顏色的光暈,駕駛員通過前擋風玻璃即可判斷障礙位置,而無需轉移視線至車內尋找。
小結:根據官方預測,接下來這套系統不出十年時間會火。竊以為,加了這三個大家伙的車頭燈確確實實會在行車安全、挽救生命、拒絕糊涂駕駛上做出一定杰出的貢獻,同時成本也是消費者密切關注的一個點,要是加裝了英特爾公司生產的這套系統的車輛在成本控制上不占優勢的話,消費者可能不大愿意為它買單。
● 愛特梅爾曲面觸控屏中控臺 彎得如此美麗
如果你對百年不變的汽車中控臺設計感到厭倦不堪,如果單調、冰冷、無互動、體積大占空間等字眼已經不能夠表達你對這些4S店動不動就拿儲物空間說事的不懈,那么,本屆電子展愛特梅爾給我們帶來的Atmel AvantCar帶曲面觸摸屏的概念汽車中控臺絕對稱得上讓人驚艷。
【愛特梅爾 XSense 介紹】
傳統中控臺、中央扶手以及后排乘客出風口這三部分被整合到一起,這里看不到有儲物格和杯架,取而代之的是一塊更具未來感的透明彎曲面板,中控臺顯示屏運用了彎曲的金屬網格曲面式觸摸屏傳感器"XSense",這是一塊12英寸的觸摸屏,上面沒有機械式的旋鈕和案件,取而代之的是接近傳感器以及電容式觸摸按鍵和滑塊"QTouch"。有了這個,發生在11年自蘋果iphone 4S推出以來手機領域發生的革命在未來汽車再次上演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兒。
小結:省去中央扶手等設計,大家會不會覺得這個東西中看不中用?竊以為,君不見Atmel AvantCar底部有一個小空間,把東西塞在里面也是極好的,只不過每次取的時候標準動作:哈腰,收腹。觸摸屏操作起來也比機械按鈕更加的隨心所欲,更加一目了然,不知道速度如何?
全文總結:除了上面提及到的技術外,另外還有沃爾沃推出了他家最新一代的車載娛樂系統、梅賽德斯奔馳也推出了他家和Pebble合作的一款手表(功能和寶馬/三星合作的那款差不多)以及奧迪直接把前方紅綠燈情況搬到儀表盤上顯示等等。而這一切的實現都是建立在日益發展的物聯網/互聯網系統上的,像云共享等。可以預見,按照這個趨勢,汽車實現終極無人駕駛技術也是指日可待的!
更多技術頻道文章請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