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專電(記者秦晴、王研)目前,二手車市場不斷發展、成熟,其呈現出的新的發展趨勢和極大的潛力,更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二手車市場的發展現狀來看,二手車的買賣行為從嚴格意義上說還不能算是商品的流通。從利于整個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其“商品屬性地位”應予以確認。
北京中聯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張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目前二手車的買賣只是一種物品產權的過戶行為:二手車經紀公司在收購二手車后,車輛還可以繼續行駛。如果是“商品”,就不應該在等出售的同時被使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經紀公司的交易界定為中介行為,但未將公司的買賣行為體現在“經營范圍”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二手車的商品屬性;稅務、交通部門對經紀公司收購的二手車仍然征收車船使用稅及養路費,如果二手車是商品,在其尚未銷售時就不該征收費用;北京的二手汽車交易過戶時,只能得到一張依據評估價格開具的發票,根本無法反映其實際交易價格。“從這4種現象可以看出來,二手汽車還不具備成為商品的充要條件。”
張超認為,要完善二手車的流通體系,應首先解決其商品屬性問題。“其實二手車在交易過程中,已經具備了商品的各方面屬性,只是由于人為的管理因素,其屬性才有了變化。因此,要恢復其商品屬性,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就應做出調整。”
首先,工商部門要從“確認舊車經營企業”的角度核發營業執照,把經營二手車的企業作為真正的商品經營者對待;
其次,舊車經營企業在稅務部門完成稅務申報工作,并取得合法的開票權;
第三,建議交管部門出臺管理辦法,限制待交易的二手車上路行駛。牌照管理上可按照“停駛”處理。
最后,稅務、交通部門應在二手車未完成交易期間,停止收取稅費。待車輛辦理過戶手續后,再恢復征收車船使用稅、養路費等。
張超說,要使二手車真正融入商品流通領域,確認其商品屬性是很有必要的。這對我國二手車的經營、管理體系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
發票問題是困擾舊車交易多年的老問題。“現在的二手車不是商品,目前的交易中并沒有統一的銷售發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季君直言。沒有統一發票的結果,將是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