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咸陽市永壽縣的車牌號是:陜D,行政級別是:縣,面積約:889平方公里,郵政編碼是:712000
簡介:永壽夏屬漆國,
商(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周時為周的先祖公劉、太王封地,屬豳國。春秋戰國時屬
秦(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西漢初年開始建縣,時名漆縣,屬雍國,先后隸屬中地郡、內史地、右內史、右扶風郡。新莽時改漆縣為漆治。東漢時恢復漆縣,隸屬右扶風、新平郡。三國時縣境屬魏,改屬扶風郡。北魏時縣境北部屬白土縣,西、南部屬好、漠西縣,東部屬溫秀縣。西魏大統十四年(548)于廣壽塬(今渠子鄉永壽坊村一帶)建廣壽縣,先后隸屬徑州、南豳州、豳州。北周明帝二年(558)縣治南遷至今監軍鎮永壽村,改稱永壽縣,隸屬新平郡。當時漠西縣和永壽縣并存。隋開皇三年(583)撤銷永壽縣制,并入新平,改屬北地郡。其后又恢復廣壽縣名,旋即又撤,轄境先后分屬白土、漠西、上宜等縣。唐武德二年(619)復置永壽縣,縣治在麻亭(今永平鄉政府駐地),隸屬豳州。其時永壽、上宜、溫秀 4縣并存,縣治均在今縣境內。三年(620)永壽縣改屬豳州道招搖軍。四年(621)縣城由麻亭遷到義豐璉(今監軍鎮固縣村)。貞觀二年(628)縣治又遷至永壽坊村。文明元年 (684)改屬奉天縣(今乾縣),以奉乾陵。神龍元年(705) 到至德三年(758)先后屬雍州、豳州、京兆府、新平郡。乾元元年(758)改屬關內道彬州。興元二年(785)縣治由永壽坊遷到順政店(今監軍鎮永壽村)。乾寧元年(894)屬乾州。二年(895)屬威勝軍。后唐同光元年(923)廢軍復州,永壽屬京兆府。當時上宜縣仍存。宋初永壽縣更名為長壽縣,不久又改稱永壽縣,先后隸屬彬州、新平郡、永興軍路靜難軍等。乾德三年(965)改屬醴州。嘉祐元年(1056) 縣治遷到麻亭。熙寧五年(1072)又屬彬州。元至元五年 (1268)后撤銷上宜縣,境內只存永壽縣,屬奉元路乾州。至元十五年(1278)縣治再次由永壽村遷至舊縣城(今永平)。至大元年(1308)將永壽所屬的吳店、吳山寺、齊難、莊子源劃歸乾縣,永壽縣境從此穩定下來。明洪武二年(1369)屬西安府乾州。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