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是不是因為熱車時間比較長。第一,車子經(jīng)過長時間的停放,引擎內的機油又流回引擎下部之機油底殼內。因此在久未用車(如隔夜)后發(fā)動引擎,其時引擎的上半部是處于沒有機油,缺乏潤滑的狀況。大概要在發(fā)動后30秒左右,才會因機油泵浦的運轉而將機油運送到引擎最需要潤滑的活塞,連桿及曲軸等部件。但即使是一發(fā)動引擎后就立刻上路,只要不猛踩油門飚車,保持低速運轉,其效果是和怠速運轉相同的。第二,引擎在未達工作溫度之前(大概在攝氏90-110度之間),其供油系統(tǒng)因溫度尚低,均無法有效地將汽油完全氣化(相信大家都知道,液體溫度上升到沸點就氣化了)。在汽油尚未氣化而呈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