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有什么區別?
由于環保政策的限制,越來越多的廠家采用了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配置。且隨著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的成熟,已經解決了早期渦輪增壓的弊病,穩定性和可靠性都是有保障的。
但是小排量發動機由于基礎排量小,其搭配的渦輪增壓器也相對較小,得到的效果是提升車輛的起步加速性能,但是由于排量限制發動機的最大馬力不會太高(不要扯什么Gemera和AMG ONE,那玩意兒多少錢?),高速再加速能力絕對是要被大排量車型碾壓的。
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最明顯的區別是增壓器的驅動力來源不同。
機械增壓依靠發動機自身動力帶動(也就是需要占用一定的發動機動力),一般來說都是大排量發動機(3.0L及以上)使用機械增壓,小排量發動機安裝機械增壓器發動機在低轉速區間的表顯沒有提升反而會更差。機械增壓主要優勢在于動力輸出更加線性(與自然吸氣輸出特性一致),對強制進氣冷卻的要求低。
渦輪增壓是利用發動機排氣廢氣推動渦輪葉片轉動(關于渦輪結構請自行百度),但由于發動機廢氣排氣端溫度很高(可以達到1000℃)所以為了避免強制進氣的空氣溫度過高(進氣溫度過高直接影響發動機做功效率)需要一套獨立的中冷系統進行降溫。渦輪增壓的發動機根據廠家標定不同渦輪介入點也不同,在到達渦輪介入點的瞬間會有明顯的推背感,以EA888為例其排量為2.0L渦輪在發動機轉速超過1000轉/分鐘后即可介入,但是渦輪壓力在超過5000轉后會明顯下降。一般家用車的渦輪增壓都會有個明顯的渦輪介入感,突然背后來一腳。當然如果廠家技術過硬標定工程師特別牛逼,也是可以把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輸出做到盡享絲滑的(典型的例子是法拉利488Pista,但是它貴?。?。
曾經的熱門問題是渦輪增壓與機械增壓哪個好,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沒什么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