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EVO的發展史
三菱EVO I代 1992
第一代的LANCER EVOLUTION于1992年10月19日開始 *** 發售。
這款為參加WRC比賽而生產的街車馬里輸出達250ps,以一部小型房車來說是相當厲害的數值。
不過相對于強大的馬力來說,車架的剛性不足,彎道的操控并不理想,馬力凌駕于車架。
由于原廠輪胎尺寸過小,再加上引擎地扭輸出強大,一檔盡油加速時會出現搶方向的現象。
但總的來說,它是一款成功的車型,掀開了三菱性能車的新一頁。
三菱EVOII1994
1994年,LANCER的EVOLUTION推出第二代,外形與一代相差不大,不過經過了這次的改良,性能比一代更優秀了,動力輸出和車架均有了進步。
但總的來說,EVO II仍未成熟,仍是一臺輸出凌駕于車架的狂暴機器,其操控和性能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三菱EVO III 1995年,繼EVOII之后,三菱再次推出EVOIII,也是最后一代的初代款式EVO。
在日本車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當年的風云車,甚至連漫畫頭文字D也有它的出現。
動力輸出較2代多出10匹,但最重要的改動在于操控的提升,而從這一代開始,EVO開始慢慢步入成熟.三菱EVO 4代 1996EVO四代于1996年誕生,這是一次全新的換代,車款已和前三代完全不同。
但其實車體內部的改動要比外形來得更徹底,引擎輸出激增至日本馬力上限的280匹,扭力輸出也同時有著大幅的提升。
由于引擎輸出的提升幅度大,所以這一代的EVO也加入了不少的電子輔助操控系統,以提高車輛的操控極限。
但相對于后幾代得EVO來說,這些電子系統還顯得相當稚嫩,無論是穩定性還是電子系統介入的時機都有待改善。
三菱EVO 5代 1998駕駛新世代賽車EVO IV在WRC中締造佳績的Makinen,連續2年蟬聯車手冠軍,大大激發MITSUBISHI的野心 。
因此,在EVO IV問世后的1年半,即“98年1月26日,第五代的進化版本EVO V隆重地問世。
EVO V 引擎動力在渦輪排氣口的擴大、活塞的輕量化、散熱器及油冷卻器的大型化的調效下,最大馬力仍維持280匹,但峰值扭力則由EVO IV的36kgm提高為38kgm。
rs型號搭配上Brembo剎車系統。
*** 上市6000臺的EVO V堪稱「完美成熟」的境界,是繼EVOIII之后得又一經典之作。
三菱EVO 6代 1999
為迎合99年WRC對賽車擾流件的新規定,三菱推出了第六代EVO。
“99年WRC新規定的內容是,空力套件必須收納在車體之內,所以EVO 6傾全力消除前包圍和后尾翼的突出部外,并實現與EVO 5同水平的冷卻效果與空力性能。
三菱EVO 6代半 2000
于2000年推出的Tommi Makinen 特別版,即俗稱的6代半。
性能與99年推出的6代基本一樣,引擎最大扭力的發放轉數提前,另起圍更迅速。
引擎的冷卻性有所提高,在外形上與99款6代有區別。
三菱EVO 7代 2001
隨著LANCER車系的大改款,2001年三菱又推出了第七代LANCER EVOLUTION。
這一代的引擎扭力進一步增加,但隨著馬力的增加,車架需要增加強度而另車重上升,同時還需要大量的電子輔助設備。
第七代多推出了一款GT-A自動檔型號,較手動檔稍微調低馬力輸出。
這一代手排EVO7仍使用5前速變速器,而同時期的對手IMPREZA已換用6前速變速器。
三菱EVO 8代 2003
2003年, EVO又一次被改變, 這次是性能提升了的SUPER ACTIVE YAW CONTROL,雖然EVO搭載的4G63引擎發力區域很寬,6前速不但不會大幅提高性能,反而令車重增加,但考慮到市場的需要,三菱也被逼順從,在GSR型號裝上6速手動變速箱。
但競技版的EVO VIII rs依然有5速變速箱做選擇。
三菱EVO 8代半 2004
2004年,俗稱8代半的EVO VIII MR誕生,應用了BILSTEIN的快速反映避震桶, 增強了操控性. 合金材料的天窗和其他部件的減重成功的將車的重力中心向著更自然的方向調整. 更詳細的調整包括三菱自己的電子全驅系統, 跑車防暴死剎車系統。
三菱EVO 9代 2005
2005年,EVO IX所搭載的新款4G63引擎首次融合了渦輪與MIVEC技術,所謂MIVEC,便是類似本田VTEC的可變氣門技術,通常都運用在高轉的自然吸氣性能引擎上,而這次兩者互相融合后,令EVO IX的性能大為提升。
除了以往的“豪華版”GSR和落場齋版RS之外,這次也因應車迷的需要增添了介乎于兩者之間的GT型號。
而RS型號已全線改為5前速設置,而非GSR的6前速,再一次證實,EVO更適合搭配5前速的設定,而6前速的GSR純屬向市場的妥協。
傳說中的EVO10代也將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