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我要提問

    二手車評估的評估方法

    600839 2023-05-17 10:26:21

    二手車評估的評估方法

    1個回答
    • yjs002k9 2023-05-17 10:20:19

      我國對二手車評估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二手車估價方法主要參照資產評估的方法,主要按照以下五種方法進行:重置成本法、收益現值法、現行市價法、清算價格法、快速折舊法

      一、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現時條件下重新購置一輛全新狀態的被評估車輛所需的全部成本(即完全重置成本。簡稱重置全價),減去該被評估車輛的各種陳舊貶值后的差額作為被評估車輛現時價格的一種評估方法。

      (一)基本計算公式:

      (1)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2)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重置成本是購買一輛全新的與被評估車輛相同的車輛所支付的最低金額。

      重置成本有兩種形式: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

      復原重置成本指用與被評估車輛相同的材料,制造標準、設計結構和技術條件等,以現時價格復原購置相同的全新車輛所需的全部成本。

      更新重置成本指利用新型材料,新技術標準、新設計等,以現時價格購置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全新車輛所支付的全部成本。

      在進行重置成本計算時,應選用更新重置成本。

      如果不存在更新重置成本,則再考慮用復原重置成本。

      影響車輛價值量變化的因素:

      (1)機動車輛的實體性貶值

      實體性貶值也叫有形損耗,是指機動車在存放和使用過程中,由于物理和化學原因而導致的車輛實體發生的價值損耗,即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發生的損耗。

      (2)機動車輛的功能性貶值

      功能性貶值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的車輛貶值,即無形損耗。

      (3)機動車輛的經濟性貶值

      經濟性貶值是指由于外部經濟環境變化所造成的車輛貶值。

      外部經濟環境,包括宏觀經濟政策、市場需求、通貨膨脹、環境保護等。

      外界因素對車輛價值的影響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對車輛價值影響還相當大,所以在舊機動車的評估中不可忽視。

      (二)重置成本法的估價計算

      1、估價模型

      模型1:

      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更新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模型2: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更新重置成本×成新率

      模型3: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更新重置成本×成新率×(1-折扣率)

      模型1中,除了要準確了解舊機動車的更新重置成本和實體性貶值外,還必須計算其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而這二者貶值因素要求估價人員對未來影響舊機動車的運營成本、收益乃至經濟壽命有較為準確的把握,否則難以評估舊機動車的市場價值。

      因此,模型1讓估價人員很難操作。

      模型3是在模型2的基礎上再減去一定的折扣,從而估算出被估價機動車的價值。

      模型3較模型1而言,較充分地考慮了影響汽車價值的各種因素,可操作性強。

      2、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

      (1)重置成本的構成

      更新重置成本=直接成本 + 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購置全新的同種車型時直接可以構成車輛成本的支出部分。

      它包括現行市場購置價格,加上運輸費和辦理入戶手續時所交納的各種稅費,如車輛購置稅、車船使用稅、入戶上牌費、保險費等。

      間接成本是指購置車輛時所花費的不能直接計入購置成本中的那部分成本。

      如購置車輛發生的管理費、專項貸款發生的利息、洗車費、美容費、停車管理費等。

      在實際的評估作業中,間接成本可忽略不計。

      (2)重置成本的估算

      直接詢價

      A.直接詢價法:查詢當地新車市場上,被評估車輛處于全新狀態下的現行市場售價。

      B.帳面成本調整法:對于那些無法從現行市場上尋找到重置成本的車型,如淘汰產品或是進口車輛,也可根據汽車市場的物價變動指數調整得到舊機動車的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帳面原始成本×(車輛鑒定估價日的物價指數/車輛購買日的物價指數)

      重置成本=帳面原始成本×(1 + 車輛購買日到鑒定估價日的物價變動指數)

      3、成新率的估算方法

      成新率是指被評估車輛新舊程度的比率。

      舊機動車成新率是表示舊機動車的功能或使用價值占全新機動車的功能或使用價值的比率。

      它與有形損耗一起反映了同一車輛的兩方面。

      成新率和有形損耗率的關系是:

      成新率=1-有形損耗率

      成新率的估算方法

      (1)使用年限法

      (2)綜合分析法

      (3)行駛里程法

      (4)部件鑒定法

      (5)整車觀測法

      (6)綜合成新率法

      (1)使用年限法

      成新率=(規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

      車輛已使用年限是指從車輛登記日到評估基準日所經歷的時間(進口車輛登記日為其出廠日)。

      車輛規定使用年限是指《汽車報廢標準》中規定的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計量的前提條件是車輛的正常使用條件和正常使用強度。在實際評估中,運用已使用年限指標時,應特別注意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而不是簡單的日歷天數。例如,對于某些以雙班制運行的車輛,其實際使用時間為正常使用時間的兩倍,因此該車輛的已使用年限,應是車輛從開始使用到評估基準日所經歷時間的兩倍。

      (2)綜合分析法

      綜合分析法是以使用年限法為基礎,綜合考慮車輛的實際技術狀況、維護保養情況、原車制造質量、工作條件及工作性質等多種因素對舊機動車價值的影響,以系數調整成新率的一種方法。

      成新率=(規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綜調系數×100%

      綜合調整系數可參考表5.2中推薦的數據,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確定。

      使用綜合分析法鑒定評估時要考慮的因素有:

      車輛的實際運行時間、實際技術狀況;

      車輛使用強度、使用條件、使用和維護保養情況;

      車輛的原始創造質量;

      車輛的大修、重大事故經歷;

      車輛外觀質量等。

      綜合分析法較為詳細地考慮了影響二手車價值的各種因素,并用一個綜合調整系數指標來調整車輛成新率,評估值準確度較高,因而適用于具有中等價值的二手車評估。這是舊機動車鑒定評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行駛里程法

      車輛規定行駛里程是指按照《汽車報廢標準》規定的行駛里程。(老標準中規定為45萬公里。此方法與使用年限法相似,在按照行駛里程法計算成新率時,一定要結合舊機動車本身的車況,判斷里程表的記錄與實際的舊機動車的物理損耗是否相符,防止由于人為變更里程表所造成的誤差。

      由于里程表容易被人為變更,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較少采用此方法。

      (4)部件鑒定法

      部件鑒定法(也稱技術鑒定法)是對二手車評估時,按其組成部分對整車的重要性和價值量的大小來加權評分,最后確定成新率的一種方法。

      基本步驟為:

      ① 將車輛分成若干個主要部分,根據各部分建造成本占車輛建造成本的比重,按一定百分比確定權重。

      ② 以全新車輛各部分的功能為標準,若某部分功能與全新車輛對應部分的功能相同,則該部分的成新率為100%;若某部分的功能完全喪失,則該部分的成新率為0。

      ③ 根據若干部分的技術狀況給出各部分的成新率,分別與各部分的權重相乘,即得某部分的權分成新率。

      ④將各部分的權分成新率相加,即得到被評估車輛的成新率。

      在實際評估時,應根據車輛各部分價值量占整車價值的比重,調整各部分的權重。

      部件鑒定法費時費力,車輛各組成部分權重難以掌握,但評估值更接近客觀實際,可信度高。它既考慮了車輛的有形損耗,也考慮了車輛由于維修或換件等追加投資使車輛價值發生的變化。這種方法一般用于價值較高的車輛的價格評估。

      (5)整車觀測法

      整車觀測法主要是通過評估人員的現場觀察和技術檢測,對被評估車輛的技術狀況進行鑒定、分級,以確定成新率的一種方法。

      運用整車觀測法應觀察、檢測或搜集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

      ① 車輛的現時技術狀態;

      ② 車輛的使用時間及行駛里程;

      ③ 車輛的主要故障經歷及大修情況;

      ④ 車輛的外觀和完整性等。

      運用整車觀測法估測車輛的成新率,要求評估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和相當的評估經驗。這是運用整車觀測法準確判斷車輛成新率的基本前提。整車觀測法的判斷結果沒有部件鑒定法準確,一般用于中、低價值車輛成新率的初步估算,或作為利用綜合分析法確定車輛成新率的參考依據。

      五種成新率估算方法的應用場合:

      使用年限法、行駛里程法一般適用于價值量較低的車輛的評估;

      綜合分析法一般適用于中等價值的車輛的評估;

      部件鑒定法適用于價值較高的機動車輛的評估;

      整車觀測法則主要用于中、低等價值的舊機動車的初步估算,或作為綜合分析法鑒定估價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6)綜合成新率法

      前面介紹的使用年限法、行駛里程法和部件鑒定法(也稱技術鑒定法)三種方法計算的成新率分別稱為使用年限成新率、行駛里程成新率和現場查勘成新率。這三個成新率的計算只考慮了舊機動車的一個因素。因而就它們各自所反映的機動車的新舊程度而言,是不完全也是不完整的。

      為了全面的反映舊機動車的新舊狀態,我們在對舊機動車進行鑒定評估時,可以采用綜合成新率來反映舊機動車的新舊程度,即將使用年限成新率、行駛里程成新率和現場查勘成新率分別賦以不同的權重,計算三者的加權平均成新率。這樣,就可以盡量減小使用單一因素計算成新率給評估結果所帶來的誤差。因而是一種較為科學的方法。

      其數學計算公式如下:

      綜合成新率N=N1×40%+N2×60%

      其中:

      N1為機動車理論成新率;

      N2為機動車現場查勘成新率;

      N1=η1×50%+η2×50%

      η1為機動車使用年限成新率

      η1=(機動車規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機動車規定使用年限×100%

      η2為機動車行駛里程成新率

      η2=(機動車規定行駛里程-已行駛里程)÷機動車規定行駛里程×100%

      N2由評估人員根據現場查勘情況確定。

      可見,綜合成新率的確定,必須以現場技術查勘、核實為基礎。實際操作時,把被評估車輛的基本情況、技術狀況的主要內容和查勘鑒定結論編制成《車輛狀況調查表》,由評估人員查勘后填寫。

      有了《車輛成新率評定表》,就可以根據車輛成新率評定表,確定綜合成新率。例:使用綜合成新率法評估車輛綜合成新率N的確定:

      N=N1×40%+N2×60%

      =91%×40%+83%×60%

      =36.4%+49.8%

      =86.2%

      4、折扣率的估算

      上述成新率的估算方法往往只是考慮了一種因素,如使用年限法計算的成新率僅僅考慮了使用年限因素對車輛的實體性損耗的影響。行駛里程法僅考慮了行駛里程因素所導致的損耗,部件鑒定法雖然考慮了各個部件的損耗情況,但卻沒有充分考慮到年限以及行駛里程對車輛價值的影響。

      因此如果采用公式:評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計算得到的數值作為被評估車輛的價值,顯然是不準確的。為了避免單一因素成新率計算的不足,我們以一個折扣率來衡量其他因素對車輛價值影響的大小。

      折扣率的估算根據市場同種車型的供求關系、宏觀經濟政策和對車價變化的未來預期以及市場實現的難易等因素,由舊機動車估價師依據評估經驗進行判定。

      二、收益現值法

      (一)收益現值法原理

      1、定義

      收益現值法是將被評估的車輛在剩余壽命期內預期收益,折現為評估基準日的現值,借此來確定車輛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現值既為車輛的評估值,現值的確定依賴于未來預期收益。

      2、原理

      從原理上講,收益現值法是基于這樣的事實,即人們之所以占有某車輛,主要是考慮這輛車能為自己帶來一定的收益。如果某車輛的預期收益小,車輛的價格就不可能高;反之車輛的價格肯定就高。投資者投資購買車輛時,一般要進行可行性分析,其預計的內部回報率只有在超過評估時的折現率時才肯支付貨幣額來購買車輛。應該注意的是,運用收益現值法進行評估時,是以車輛投入使用后連續獲利為基礎的。在機動車的交易中,人們購買的目的往往不是在于車輛本身,而是車輛獲利的能力。

      3、應用范圍

      該方法較適用于投資營運的車輛。

      (二)收益現值法評估值的計算

      運用收益現值來評估車輛的價值反映了這樣一層含義:即收益現值法把車輛所有者期望的收益轉換成現值,這一現值就是購買者未來能得到好處的價值體現。

      當未來預期收益不等值時,應用下式計算:

      當未來預期收益等值時

      例如:某企業擬將一輛萬山牌10座旅行客車轉讓,某個體工商戶準備將該車用作載客營運。按國家《汽車報廢標準》規定,該車輛剩余使用年限為3年,經預測得出3年內各年預期收益的數據如下:

      (三)收益現值法中各評估參數的確定

      1、剩余使用壽命期的確定

      剩余使用壽命期指從評估基準日到車輛到達報廢的年限。如果剩余使用壽命期估計過長,就會高估車輛價格;反之,則會低估價格。因此,必須根據車輛的實際狀況對剩余壽命作出正確的評定。對于各類汽車來說,該參數按《汽車報廢標準》確定是很方便的。

      2、預期收益額的確定

      收益法運用中,收益額的確定是關鍵。

      收益額是指由被評估對象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超出其自身價值的溢余額。

      對于預期收益額的確定應把握兩點:

      (1)預期收益額指的是車輛使用帶來的未來收益期望值,是通過預測分析獲得的。無論對于所有者還是購買者,判斷某車輛是否有價值,首先應判斷該車輛是否會帶來收益。

      (2)計量收益額的指標,以企業為例,目前有幾種觀點:

      第一,企業所得稅后利潤;

      第二,企業所得稅后利潤與提取折舊額之和扣除投資額;

      第三,利潤總額。

      為估算方便,推薦選擇第一種觀點,目的是準確反映預期收益額。

      3、折現率的確定

      折現率是將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它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收益率,說明車輛取得該項收益的收益率水平。

      收益率越高,意味著單位資產的增值率越高,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所有者擁有資產價值越低。

      在計量折現率時必須考慮風險因素的影響,否則,就可能過高地估計車輛的價值。一般來說,折現率應包括無風險收益率和風險報酬率兩方面的風險因素。

      即折現率 = 無風險收益率 + 風險報酬率

      利率區別

      折現率與利率不完全相同,利率是資金的報酬,折現率是管理的報酬。

      利率只表示資產(資金)本身的獲利能力,而與使用條件、占用者和使用用途沒有直接聯系;折現率則與車輛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有關。

      折現率一般不好確定。其確定的原則應該起碼不低于國家銀行存款的利率。

      因此實際應用中,如果其他因素不好確定時,可取折現率=利率。

      4、收益現值法評估的程序

      (1)調查、了解營運車輛的經營行情,營運車輛的消費結構。

      (2)充分調查了解被評估車輛的情況和技術狀況。

      (3)根據調查、了解的結果,預測車輛的預期收益 ,確定折現率。

      (4)將預期收益折現處理,確定舊機動車評估值。

      5、收益現值法的優缺點

      (1)采用收益現值法的優點是:

      ①與投資決策相結合,容易被交易雙方接受;

      ②能真實和較準確地反映車輛本金化的價格。

      (2)采用收益現值法的缺點是:預期收益額預測難度大,受較強的主觀判斷和未來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

      例:某人擬購置一臺較新的普通桑塔納車用作個體出租車經營使用,經調查得到以下各數據和情況:車輛登記之日是1997年4月,已行駛公里數1.3萬km,車況良好,能正常運行。如用于出租使用,全年可出勤300天,每天平均毛收入450元。評估基準日是1999年2月。試用收益現值法估算該車的價值。

      分析從車輛登記之日起至評估基準日止,車輛投入運行已2年。根據行駛公里數和車輛外觀和發動機等技術狀況看來,該車輛原投入出租營運,還算正常使用、維護之列。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車輛狀況,車輛剩余使用壽命為6年。

      預期收益額的確定思路是:將一年的毛收入減去車輛使用的各種稅和費用,包括駕駛人員的勞務費等,以計算其稅后純利潤。

      銀行儲蓄年利率、國家債券、行業收益等情況,確定資金收益率5%,風險報酬率5%,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確定車輛的剩余使用年限6年

      (2)估測車輛的預期收益:

      1)預計年收入:450×300=13.5萬元

      2)預計年支出:

      ①每天耗油量75元,年耗油量為 75×300=2.25萬元

      ②日常維修費1.2萬元

      ③平均大修費用0.8萬元

      ④牌照、保險、養路費及各種規費、雜費3.0萬元

      ⑤人員勞務費1.5萬元

      ⑥出租車標付費0.6萬元

      ⑦故年毛收入為: 13.5-2.25-1.2-0.8-3.0-1.5-0.6=4.15萬元

      ⑧按個人所得稅條例規定年收入在3~5萬元之間,應繳納所得稅率為30%。

      故車輛的年純收益額為:4.15×(1-30%)=2.9萬元

      (3)確定車輛的折現率

      該車剩余使用壽命為6年,預計資金收益率為15%,再加上風險率5%,故折現率為20%。

      (4)計算車輛的評估值

      假設每年的純收入相同,則由收益現值法公式求得收益現值,即評估值。

      三、公平價現行市價法

      現行市價法又稱市場法、市場價格比較法,從而確定被評估車輛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

      現行市價法是最直接、最簡單的一種評估方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通過市場調查選擇一個或幾個與評估車輛相同或類似的車輛作為參照物,分析參照物的構造、功能、性能、新舊程度、地區差別、交易條件及成交價格等,并與評估車輛一一對照比較,找出兩者的差別及差別所反映的在價格上的差額,經過調整,計算出舊機動車輛的價格。

      (一)現行市價法應用的前提條件

      1、需要有一個充分發育、活躍的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有充分的參照物可取。

      2、參照物及其與被評估車輛有可比較的指標、技術參數等資料是可收集到的,并且價值影響因素明確,可以量化。

      (二)采用現行市價法評估的步驟

      1、考察鑒定被評估車輛

      收集被評估車輛的資料,包括車輛的類別、名稱、型號等。了解車輛的用途、當前的使用情況,并對車輛的性能、新舊程度等作技術鑒定,以獲得被評估車輛的主要參數,為市場數據資料的搜集及參照物的選擇提供依據。

      2、選擇參照物

      按照可比性原則選取參照物。

      車輛的可比性因素主要包括:類別、型號、用途、結構、性能、新舊程度、成交數量、成交時間、付款方式等。

      參照物的選擇一般應在兩個以上。

      3、對被評估車輛和參照物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量化和調整

      被評估車輛與參照物之間的各種可比因素,盡可能地予以量化、調整。具體包括:

      (1)銷售時間差異的量化。

      (2)車輛性能差異的量化。

      (3)新舊程度差異的量化。

      (4)銷售數量、付款方式差異的量化。

      (1)銷售時間差異的量化

      在選擇參照物時,應盡可能地選擇在評估基準日成交的案例,以免去銷售時間允許的量化步驟。

      若參照物的交易時間在評估基準日之前,可采用指數調整法將銷售時間差異量化并予以調整。

      (2)車輛性能差異的量化

      車輛性能差異的具體表現是車輛營運成本的差異。

      通過測算超額營運成本的方法將性能方面的差異量化。

      (3)新舊程度差異的量化

      被評估車輛與參照物在新舊程度上不一定完全一致,參照物也未必是全新的。這就要求評估人員對被評估車輛與參照物的新舊程度的差異進行量化。

      差異量=參照物價格×(被評估車輛成新率-參照物成新率)

      (4)銷售數量、付款方式差異的量化

      銷售數量大小、采用何種付款方式均會對車輛的成交單價產生影響。

      對銷售數量差異的調整采用未來收益的折現方法解決;

      對付款方式差異的調整,被評估車輛通常是以一次性付款方式為假定前提,若參照物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則可按當期銀行利率將各期分期付款額折現累加,即可得到一次性付款總額。

      4、匯總各因素差異量化值,求出車輛的評估值

      對上述各差異因素量化值進行匯總,給出車輛的評估值。以數學表達式表示為:

      被評估車輛的價值=參照物現行市價×∑差異量

      或:被評估車輛的價值=參照物現行市價×差異調整系數

      用市價法進行評估,了解市場情況是很重要的,并且要全面了解,了解的情況越多,評估的準確性越高,這是市價法評估的關鍵。

      運用市價法收購二手車的貿易企業一般要建立各類二手車技術、交易參數的數據庫,以提高評估效率。

      用市價法評估已包含了該車輛的各種貶值因素,包括有形損耗的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

      因而用市價法評估不再專門計算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

      (三)采用現行市價法的優缺點

      1、現行市價法的優點

      (1)能夠客觀反映舊機動車輛的市場情況,其評估的參數、指標,直接從市場獲得,評估值能反映市場現實價格。

      (2)結果易于被各方面理解和接受。

      2、現行市價法的缺點

      (1)需要公開及活躍的市場作為基礎。然而我國舊機動車市場還只是剛剛建立,發育不完全,不完善,尋找參照物有一定的困難。

      (2)可比因素多而復雜,即使是同一個生產廠家生產的同一型號的產品,同一天登記,由不同的車主使用,其使用強度、使用條件、維護水平等多種因素作用,其實體損耗、新舊程度都各不相同。

      (四)現行市價法的應用場合

      現行市價法要求評估人員經驗豐富,熟悉車輛的評估鑒定程序、鑒定方法和市場交易情況,那么采用現行市價法評估時間會很短,因此,特別適合應用于成批收購、鑒定和典當。

      單件收購估價時,還可以討價還價,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價格。

      (五)案例分析

      1、銷售數量量化的調整

      例:市場上有6臺完全相同的車輛待出售。經調查,該地區市場上此類車輛平均每年只售出2輛。于是為滿足買主的要求,賣方同意以優惠價格一次性同時出售6輛汽車。而可選擇的交易參照物單輛售價為4萬元。試用現行市價法評估此6輛汽車的現值。

      評估如下:

      (1)直接以參照物的價格出售,即每輛汽車4萬元。當年銷售2輛汽車,可得銷售收入為2×4萬元=8萬元

      (2)其余4輛汽車如逐年銷售,2年后才能售完。每輛汽車4萬元,以參照物單價為標準,未來每年可得銷售款8萬元。以此為基礎,折算4輛汽車的現值,適用的折現率為10%。

      (3)實際上這是一個未來收益的折現問題。根據未來收益現值法的公式,可計算4輛汽車的現值為

      80000×〔(1+10%)2-1〕÷10%(1+10%)2=138843元

      (4)6輛汽車同時出售的評估值為

      80000元+138843元=218843元

      2、現行市價法評估應用舉例

      例:評估人員在對某輛汽車進行評估時,選擇了三個成交的與被評估車輛類別、結構基本相同,經濟技術參數相近的車輛作參照物。

      (3)成新率的差異

      1)A車與被評估車輛由于成新率的差異所產生的差額為

      50000元×(70% - 60%)= 5000元

      2)B車與被評估車輛由于成新率的差異所產生的差額為

      65000元×(70% - 75%)= -3250元

      3)C車與被評估車輛由于成新率的差異所產生的差額為

      40000元×(70% - 55%)= 6000元

      3.根據被評估車輛與參照物之間差異的量化結果,確定車輛的評估值

      (1)初步確定車輛的評估值

      1)與參照物A相比分析調整差額,初步評估的結果為

      車輛評估值= 50000元+1500元+2095元+5000元=58595元

      2)與參照物B相比分析調整差額,初步評估的結果為

      車輛評估值= 65000元+550元-9270元-3250元=53030元

      3)與參照物C相比分析調整差額,初步評估的結果為

      車輛評估值= 40000元+2000元+17628元+6000元=65628元

      0有用 0 回復
    申明:本文轉載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發送郵件聯系刪除。

    相關問答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午夜宅男国产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亚洲欧美中文幕乱码在线 | 综合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 日本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