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考:極簡至上?這幾個場景需要刻意“復雜設計”
近年來,極簡的性冷淡主義猶如風暴般席卷全球,無論是以簡化生產流程和包裝從而降低成本的無印良品,還是喬布斯那句舉世聞名的“less is more”,“復雜”似乎是產品設計的雷區,是一個不可靠近萬丈深淵。
可是,真正的產品設計是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產品設計的原則是“可靠性和實用性”,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所謂“主義”。
在簡單和復雜的選取上,我們的原則只有一個:該簡單的地方簡單,該復雜的地方復雜。
對于前半句,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能說一二,大家都在這個目標上努力工作:
但對于所謂“該復雜的地方要復雜”,也許就沒有那么多人深入思考過了,那么究竟在什么情況下簡單反而不如復雜,我以淺薄之見找到了以下幾種情況:
下面,我們就一個個來說明這四種不同的情況:
在蘇杰老師著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最后他們怎么做的呢?
做了一個安裝的光盤,讓市場的同事們假裝幫忙安裝一下,實際上就是在桌面上創建一個網頁的快捷方式。
像e網打進這樣的網頁產品,只是將賬號的注冊過程轉變為銷售過程(賣賬號密碼),簡單嗎?
太簡單了!正是由于這種過于簡化的操作,容易讓購買者產生“心有不甘”的情緒——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買來兩串數字?而改進后的方案配套了一個實體光盤,至少讓客戶在心理層面感受到“購有所值”,消散客戶的不甘情緒,也方便了銷售人員的談單工作。
其實這種表達不算嚴密,真正嚴密的表達是“應用超前但技術簡單的產品要復雜化”。這也是在有利于銷售團隊工作的層面,家家戶戶都在用的電磁爐就是很好的例子。
還記得電磁爐剛剛在國內興起的那幾年長什么樣嗎?
我們知道電磁爐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即利用交變電流通過線圈產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場,處于交變磁場中的導體的內部將會出現渦旋電流),這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運動所致。渦旋電流的焦耳熱效應使導體升溫,從而實現加熱。
然而,早期的電磁爐中不僅有調節溫度高低的功能,還具備了“炒菜”、“燉奶”、“煲湯”等等等等的功能。其實不同的功能無非就是調節不同的溫度高低罷了,那么為什么要把這么簡單的東西搞成這么復雜呢?
一個原因可能真是為了用戶著想,事先調出幾種常見場景的溫度,用戶只要傻瓜式地操作即可,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銷售。
想想花幾百塊錢買的東西(當時的幾百塊錢啊~~~),除了加熱就沒有別的用處了,讓家電銷售人員怎么賣?所以產品人員將簡單的功能一包裝,變成了萬能的廚房家電,電磁爐也在各方人員的努力下漸漸在市場上普及開了。
但現如今,在人人都接受電磁爐的背景下,產品的設計又回歸了簡約的初心,回歸產品的本質功能,開始強調設計,從米家爆款電磁爐的設計就可見一斑。
同樣,微波爐的發展過程也是如此,先來看看早期微波爐的樣子:
再來看看如今微波爐的樣子:
一個產品的銷售需要依賴線下渠道的原因,無非是這個產品的目標用戶不太會使用線上渠道去購買,廠商必須主動出擊,拓展線下渠道,銷售商品。
目前的電子商務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如果把線上渠道當成是一個產品,按照“產品生命周期里的五種用戶群體”來看,那么只會通過線下渠道購買的客戶就屬于這個產品的“晚期主流用戶”或“落伍者”。
對于這部分用戶,他們對產品的敏感度比較弱,對價格的敏感度比較高。極簡理念使用在他們身上,就像第一部分說的,容易讓購買者產生“心有不甘”的情緒。同樣是為了便利市場人員的銷售,很多線下產品的經銷商甚至會額外附送一些商品來滿足客戶。
OPPO的線下手機經銷商就常常買手機送廉價的鍋碗瓢盆這類且毫不相干的產品,但是在銷售商確實起到了很好的幫助。
這類操作也許會涉及到數據的較大變化(反復多次確認是否要刪除),也許會對系統環境造成安全上的破壞(下載危險文件時安全軟件默認攔截,但解除攔截是一個很復雜的設置),也許是危險品的操作(串聯設計,需要多個人同時確認操作方可執行)。
這類情形也很多:
雖然從用戶的角度這種體驗尤為不佳,但是站在老板的角度,產品設計有時候必須配合企業戰略,幫助企業更好地開展自己的業務。這種設計很難說是對是錯,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設計產品。
以上就是產品設計需要進行刻意“復雜設計”的幾個場景,不同的公司擁有不同的商業目標。商業目標決定了產品的設計方向是追求簡單還是刻意復雜,在哪里追求簡單,在哪里刻意復雜,不可能通過使用一兩個理念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即使是追求簡單至上的喬布斯,為了不讓用戶拆開iPhone,將螺絲上的紋路設計成獨有的樣子,導致市面上的螺絲刀都無法擰開螺絲。
在這里喬布斯的目標是打造極致一體化的產品,所以就將維修的難易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了。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