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處理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處理方法
1、污泥濃縮
濃縮是常用的固液分離方法,可通過兩種方式完成:固體上浮至混合液上端,或沉降至混合液底部。前者一般稱為氣浮,后者則稱為重力濃縮。污泥濃縮的目的主要是在進行污泥消化或脫水之前,盡量將多余的水分從污泥中分離。
一般來說,污泥濃縮可有效減少污泥處理后續單元如消化、脫水所需的處理容量,而后續單元因容積減少所節省的成本,遠高于污泥濃縮單元的設置與運行費用,因此設置污泥濃縮單元有助于降低污泥處理過程的總成本。
2、污泥調理
化學調理
污泥調理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污泥的固液分離。在目前可利用的技術中,最常用的方式是是在污泥中添加混凝劑,如氯化鐵、石灰或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污泥焚化灰渣也可用作污泥調理劑。在混濁的液體如污泥中加入混凝劑,可促進固體物質的凝聚,使其更容易與水分離。
近年來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在污泥調理方面的應用日漸廣泛,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易于處理,所占體積小,使用起來操作簡單,且非常有效。絮凝劑一般在脫水之前注入污泥中,并與污泥充分混合。
3、熱處理
另一種污泥調理方法是將污泥在高溫(175~230℃)及高壓(1000~2000kPa)下加熱,污泥固體中的結合水被釋放出來,因此可改善污泥的脫水特性。熱處理的優點是污泥調理后的脫水性比使用化學調理劑更佳;缺點是系統的操作與維護較為復雜,同時污泥熱處理也會產生高濃度的蒸煮液,當其回流至污水處理廠時,將明顯增加處理單元的負荷。
擴展資料:
污泥作為一種固體廢棄物,已經成為繼城市垃圾污染的第二大固體廢物污染源。傳統的污泥的主要處置方式有填埋、焚燒、排海、農用等。但是傳統的處理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無法對污泥進行資源化利用,不能滿足現在對污泥處理的技術要求,因此對污泥處理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研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污泥的處理處置應從環境污染、衛生安全和經濟效益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具備能源回收利用的污泥處理新技術將在污泥處理處置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環保力度的加強和人們對已有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局限性的進一步認識,世界各國都在投入重金研發新技術,爭取找到更經濟、更合理的污泥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