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成田國際機場的航站樓
一號航站樓
一號航站樓使用衛星廳設計,把航站樓分為北翼(North Wing)和南翼(South Wing)以及中央樓。兩個圓形衛星廳(廊橋11-18及廊橋21-24)連接在北翼,中央廳有廊橋26、27。現在的南翼由3個衛星廳組成。(廊橋31-45,廊橋51-58)辦票在4樓,出國審查則在三樓,入國審查在二樓。國際線到達大廳在1樓。大部分的商店和餐廳都在中央樓的4樓[1]??。
第一航站樓北翼
第一航站樓北翼主要由天合聯盟成員運營。維珍航空和喀里多尼亞航空?(Aircalin)是北翼唯一的非天合聯盟成員航空公司。美國大陸航空加入星空聯盟后在2009年11月1日從北翼搬入南翼。英國航空從第一航站樓在2010年10月31日搬入第二航站樓,與其他寰宇一家成員有更迅捷的聯系。
登機口分布:
第1衛星樓 - 11~18號登機口(11號門為登機接駁車月臺兼用、13號門為缺號、15號門為空中客車A380適用)
第2衛星樓 - 21~29號登機口(26號門為空中客車A380適用、28A~28G號門為出境班機接駁車月臺、29號門為入境班機接駁車月臺)
第一航站樓南翼
現在的南翼和5號衛星廳作為星空聯盟航站樓在2006年6月正式開放。現在,所有的星空聯盟成員都使用南翼。MIAT蒙古航空,烏茲別克斯坦航空和阿提哈德航空這些非星空聯盟成員航空及寰宇一家成員卡塔爾航空在2014年3月28日從一號航站樓南翼搬入二號航站樓。
登機口分布:
第3衛星樓 - 31~38號登機口(32號門為登機接駁車月臺兼用)
第4衛星樓 - 41~47號登機口(45~46號門為空中客車A380適用)
第5衛星樓 - 51~58號登機口
二號航站樓
二號航站樓由主樓和衛星廳組成,都設計成了長條型的候機大廳。主樓與衛星樓之間由旅客傳送系統輸送,由日本OTIS電梯制造。在2013年9月27日,一條新的走道成為連接的新方式。然后旅客傳送系統就此關閉。
國際線出發廳和出境審查都在3樓,二樓是入境審查,一樓是國際線到達大廳。
日本航空是目前第二航站樓的主要運營者,Oneworld寰宇一家成員在2007年初從第一航站樓搬入第二航站樓,讓寰宇一家的航班能夠有更快速的中轉方式。中華航空(天合聯盟成員)、中國東方航空(天合聯盟成員)及阿聯酋,菲律賓航空是唯一的非寰宇一家成員的航空公司。在2011年10月30日,越南航空從第二航站樓搬入第一航站樓北翼與其它的天合聯盟成員航空公司在一起。新西蘭航空業在2012年3月25日搬入第一航站樓南翼與全日空及其他星空聯盟成員航空公司在一起。印度尼西亞鷹航空公司也在2012年4月1日從第二航站樓搬入第一航站樓北翼,與其它天合聯盟航空公司在一起,準備加入聯盟。中國南方航空也在2012年9月12日從第二航站樓搬入第一航站樓北翼,與其他天合聯盟成員航空公司在一起。
香草航空,全日空旗下廉價航空(LCC),設立總部于第二航站樓。
主樓
60號登機口(入境班機接駁車月臺)
61~68號登機口(63~68號門為國際、國內線兼用、66號門為空中客車A380適用)
71~75號登機口(76~77號門轉由第三航站樓使用)
70A~70M號登機口(出境班機接駁車月臺)
衛星樓
81~88號登機口
91~99號登機口(96號門為空中客車A380適用)
第三航站樓
此航站樓主要為廉價航空航站樓,社會車輛不可入內接送(不包括殘疾人車輛出租車公交),不通鐵路。車輛使用第二航站樓停車場以及互聯的地下通道。鐵路使用京成線以及JR線所運營的空港(第二)大樓站。
2015年4月8日成田機場第三航站樓正式啟用,暫時只停廉價航空公司的國內國際航班。
主樓
150A~150D號登機口(出境班機接駁車月臺)
151~155號登機口(國際線專用)- 第二航站樓76~77號登機口轉用而來
159號登機口(國際線入境班機接駁車月臺)
衛星樓(國內線)
161~164號登機口
171~175號登機口(173~175號門尚在整修中)
商務客機航站樓
商務客機專用航站樓 - 位于第二航站樓右側
貨運航站樓
貨運航站樓地區(第1~7貨運航站樓)
整備地區貨運倉庫
南部貨運地區(南部第1~6貨運航站樓)
成田國際機場于1978年建立,位于日本關東地區,距東京市區68公里之遙的千葉縣成田市,是日本最大的國際航空港。東京成田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居日本第二位(第一位羽田機場),貨運吞吐量居日本第一、全球第三。成田空港是日本航空、全日空、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已被收購,現為達美航空成員)美國達美航空公司的亞洲樞紐港。根據日本機場分類法,成田機場與東京羽田機場、大阪國際機場、關西國際機場和中部國際機場統一劃分為一類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