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充電樁者得天下
新能源 汽車 正在逐步打破燃油車一統天下的格局,走入了千家萬戶,根據中國 汽車 市場信息協會(CPCA)數據,2021年5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為21.7萬輛,同比增長151.7%;前5個月累計銷量達96.7萬輛,同比增長224.0%,超過 汽車 總銷量10%。而根據國際清潔運輸理事會的研究表明,2010-2020年,全球一共生產了超過1000萬臺電動 汽車 ,而中國一個電動車市場10年間的電動車產銷量在460萬臺左右,占據了全球44%的市場。新能源 汽車 產業在中國正蓬勃發展。
而在整個產業中,有一項非常關鍵卻并不起眼的環節令人擔憂,那就是充電樁。
截止2021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3.84億輛,其中新能源 汽車 保有量603萬輛,占總保有量的2.06%。但是配套的充電樁卻剛剛超過100萬個,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截止2020年底,國網智慧車聯網平臺已接入充電樁超過103萬個,覆蓋全國29個省份、273個城市,服務電動 汽車 消費者550萬人。其中公共充電樁62.6萬個,占全國公共充電樁總量的93%。
這個數據直觀看來或許并沒有太強的沖擊力,我們從新能源 汽車 的充電模式來進行進一步剖析。從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純電動 汽車 中選擇幾款具有代表性的車型,可以看到,目前充電模式分為快充和慢充兩種方案,慢充是通過交流充電樁轉換為直流電進行充電,平均時間在7~8小時,優點是安全,對電池影響較小,而快充則是直流高壓充電,通常在0.5~1小時,但是長期使用快充對電池的傷害比較大,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
而按照正常工作距離10~15km計算,每天行駛距離為20~30km,取平均值25km,平均10~15天需要一次7~8小時的完整充電。如果再加上氣候與其他原因,平均充電時間在10天左右。拋開家用充電樁, 汽車 保有量與充電樁的比例約為17:1,。這就意味著如果都在晚上充電,使用公共充電樁平均需要17天左右才能充一次電。而按《電動 汽車 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設置的2020年車樁比“1:1”的目標,目前充電樁市場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但是事實上這個數據可能更為夸張。由于充電樁安裝的要求較為繁瑣,僅有大型停車場會有部分布設,導致充電樁的分布成聚集和片狀分布,部分地理位置稍差的地段只能選擇購買車位并自行安裝,而且并不是有充電樁就可以了,你必須向物業征求同意,并且電力公司審核通過后才能安裝,同樣比較麻煩。
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2021年-2035年)》,其中明確提出加快推動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平,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營造良好使用環境。
《規劃》要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優勝劣汰,支持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落實新能源 汽車 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分類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務等措施,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給予新能源 汽車 停車、充電等優惠政策。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 汽車 比例不低于80%。
5月20日,《關于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提出要完善居住社區充電樁建設推進機制,新建居住社區要落實100%固定車位預留充電樁建設安裝條件;將符合條件的充換電設施以及配套電網建設與改造投資,納入新基建專項債券和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支持范圍;由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多種渠道,為充換電設施建設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
放眼全國,新能源充電樁相關企業共計300多家,我們從新能源行業板塊進行篩選,在充電樁領域國內前五的核心企業為特銳德的子公司特來電(15.7萬個)、星星充電(13.2萬個)、國家電網(8.8萬個)、云快充(3.97萬個)、依威能源(2.5萬個)、上汽安銳(1.78萬個)、中國普天(1.41萬個)、深圳車電網(1.26萬個)、萬馬(0.87萬個)、云杉智慧(0.76萬個)。目前整個市場還處于群雄逐鹿的亂局中,運營量前十的企業總市場占比也不足50%,并沒有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行業規模。
而相關領域中,又包括
電源領域 (均勝電子600699、合縱 科技 300477、通合 科技 300491、特銳德300001、易事特300376)
線纜領域 (中鼎股份000887、亨通光電600487、南京聚隆300644、中天 科技 600522)
變頻器領域 (良信電器002706、陽光電源300274、英威騰002334、合康新能300048、科大智能300222)
電子元件領域 (可立克002782、通達電氣603390、英維克002837)
其他配件領域 ( 萬馬股份002276、智慧能源600869、創力集團603012、天邁 科技 300807、永貴電器300351、山東威達002026、眾業達600610、中國寶安000009、漢宇集團300403)。
如此之多的上市公司蜂擁而入,著實讓人有些眼花繚亂,這也印證了目前充電樁領域蛋糕實在太大太香。
“新基建”的利好,充電樁投資前景向好,更多企業加快布局。日前,寧德時代聯合百城新能源成立了一家新能 科技 公司。3月11日,寧德時代回應和百城新能源聯合成立新公司是正式布局智能微網一體化儲存系統。
近日,特銳德官宣稱,子公司特來電擬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有普洛斯、國家電投、三峽集團等,本次增發的股份價格為14.6元每股,總估值為136億人民幣,增資金額約為3億人民幣。收獲融資的充電樁企業不只有特來電,根據統計,包括云快充、星星充電和依威能源等,最近兩個月先后有6家充電樁運營商獲得融資,其中兩家企業完成超大額融資,高達3億元人民幣以上。
各大資本都在加碼充電樁,甚至有個別充電運營商為了搶奪市場,打出了“1分錢充電、0服務費”的口號,也從側面印證了充電樁市場的吸引力對于資本有多大。充電樁是新能源 汽車 的命脈,而新能源 汽車 在未來十年內將會成為國家的支柱型產業,正可謂“得充電樁市場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