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tr和日本ml的區別
二、德國磁懸浮列車的造型發展分析
整個TR系列磁懸浮列車使用電磁懸浮技術,由于受到技術形式限制,該系列車體采用“跨坐式”車體設計。從該系列車車型從TR01到TR05的早期試驗型號都在追求更高的技術層次,因此對造型設計沒有過多投入。早期的試驗車為了驗證技術,采用普通的技術將工作部分進行密封盒包裹。同時,由于速度的限制,早期試驗車車身較為粗糙,采用了楔型的頭部設計。此外,列車色彩和涂裝只是滿足了簡單的使用要求。整體而言,TR07型車之前的型號沒有統一的視覺符號,設計整體性不強。
整體造型而言,TR系列磁懸浮列車從07型車開始一直采用扁寬型車頭設計,車頭和前臉的造型設計成為了該型車固定的視覺特征。不僅如此,車身線條隨著速度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變得越來越流暢。列車的細節部分也更加豐富,車身形面的過渡更加自然和圓滑,車身氣密性也更強,具有更好的整體性。涂裝也使用了彩色方案,不再單調(如表1)。2002年正式投入使用的上海磁懸浮專線由于引進德國技術,使用車身為德國制造,因此其造型基本沿襲了TR系列的典型造型特征。
三、日本磁懸浮列車的造型發展分析
日本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了磁懸浮列車的研究,并于1970年開始針對本國國情重點研制電動懸浮式列車。日本磁懸浮列車主要由JNR公司研發,型號也在不斷發展。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宮崎首條超導磁懸浮試驗線全線竣工。到2015年4月21日,日本東海鐵路公司宣布L0系高速磁懸浮列車在山梨磁懸浮實驗鐵路載人行駛時創下時603公里的時速紀錄。由于技術的進步和提升,JNR各型磁懸浮列車在造型設計上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和發展(如表2)。
早期的ML-001試驗車速度較慢,因此車身更高,車頭呈橢球型。隨著速度的不斷提高,其整體設計逐漸變得更扁更長,但是沒有固定的設計樣式,也沒有固定的視覺特征。從MLX-001開始的車頭造型為了適應更高的運行速度,采用了更為細長的頭型設計來提升空氣動力學性能和安全性。為了保證安全性和突破更高速度,MLX-002到LO型車車身也變得更狹長和低矮;列車車身減少了一些突出部分,提高了整體性設計,一方面具有更好的觀賞效果,一方面滿足更高速度下的安全需求。隨著速度的提高,涂裝設計為了突出列車飛快的運行速度,使用了延伸至整個車身的狹長線條形涂裝,而早期的車型并沒有這樣的設計。
四、德國、日本磁懸浮列車造型設計的影響因素
作為服務于人的交通工具,軌道列車的發展不僅印證著人類技術的進步,也逐漸顯現出對人的審美和乘坐舒適度的重視。軌道列車造型設計不僅要考慮相關標準、車體結構及尺寸、氣動外形等技術要素,還要考慮美學、文化、人因等要素。因此,磁懸浮列車造型設計不僅要從技術角度量化,還要分析其設計中的美學元素、人文關懷,甚至區域特色等影響因素。通過對德國、日本磁懸浮列車設計發展的分析,文章概括出列車造型主要的三種影響因素:速度因素、環境因素和美學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