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內汽車品牌占有率
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起,全球汽車業發生的最重要事件莫過于資產重組、聯合兼并的浪潮了。這一時期德國汽車業發生的比較引人注目和產生較大反響的重組及聯合兼并事件主要有:奔馳與克萊斯勒的合并;大眾與寶馬收購勞斯萊斯、賓利等。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世界汽車工業已基本形成了所謂“6+3”的競爭格局:“6”即六大汽車集團——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豐田、大眾、雷諾—日產;上述六大汽車集團的年產量基本上都在400萬輛以上,其產量已占世界汽車產量的80%以上。“3”即另外三家有特色的相對獨立的汽車公司——本田、寶馬、標致—雪鐵龍。這三家汽車公司的年產量都在100萬輛以上。上述的“6+3”格局,基本可以代表當今世界整個汽車工業,因為這些企業的汽車產量之和已占到全世界汽車總產量的95%以上,其中德國的汽車公司為“2+1”,占了三分之一的江山。
進入新世紀,世界汽車工業正面臨著一場深刻的革命,必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并把汽車工業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004年,德國汽車工業全球范圍內生產的汽車超過1300萬輛,占全球汽車產量的20.7%。德國國內生產的汽車557萬輛,其中轎車產量520萬輛,出口367萬輛、進口114萬輛。而德國品牌的轎車在海外的生產量則超過了422萬輛。目前,德國汽車業主要由五大公司所壟斷,他們分別為奔馳(即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大眾、寶馬、歐寶和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德國的子公司。
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2004年的銷售額是1420億歐元,是世界第三大汽車制造商和高端車中的老大,成功運作的還有德國大眾汽車公司,2004年的銷售額為890億歐元,所占世界市場份額為11.5%,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此外,慕尼黑的寶馬汽車公司銷售額為440億歐元,已躋身于德國汽車制造業的前列。至2004年底,德國人的轎車擁有量約為4540萬輛,每千人轎車擁有量為550輛。
2005年,德國國內生產汽車575.7萬輛,居世界第三位。德國國內汽車市場占有率方面,大眾30%,奔馳14%;在德國高檔車市場上,奔馳占44%左右,寶馬和奧迪各占20%。德國汽車廠家在全球24個國家進行生產,海外汽車的產量占總產量的46.33%。
2006年,雖然國際油價持續走高,但對于高檔車的影響不是很大,德國的三大高檔汽車制造商,奔馳寶馬奧迪都取得了進展。其中寶馬集團全球銷量增長3.5%,總共售出137.3926萬輛汽車。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增長幅度達到9.3%,總共銷售了90.51萬輛奧迪車。
時至今日,汽車工業仍是德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德國1/7的就業崗位,1/4的稅收收入,都來源于汽車及其相關產業。
進入21世紀的德國汽車工業,也同世界其他發達國家的汽車業一樣,正面臨著一場新的競爭形勢和發展機遇,其主要的發展趨勢表現為:
一是汽車工業全球性聯合改組的步伐加快,其特點是跨國界的重組和聯合;
二是世界汽車工業廣泛應用平臺戰略,汽車產業鏈包括投資、生產、采購、銷售及售后服務、研發等主要環節的日益全球化;
三十新的汽車技術即將取得重大突破,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汽車業競爭取勝的關鍵。
歷經百年輝煌的德國汽車工業,即將引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