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合資車還是國產車好?
其實現在國產車在單獨硬件上很多都不輸合資車,大多用的都是同樣的供應商。
合資廠的合資車基本還是遵循標準在設計,沒1個零件基本都對應相應的實驗去驗證,通不過實驗驗證的話就算不合格件,需要重新找原料供應商重新提供符合要求的件,好吧,以上是理想狀態,國外品牌到了國內變味了,由于縮減成本或者國內合資方強勢,有些產品驗證有時候會因為成本壓力等等妥協條件。
比如說驗證一種塑料件的耐光性能,原標準要求在實驗狀態1000小時.結果在800小時就樣件就失效了,要改進的話改樣品的制造成本要增加兩倍甚至幾倍,在成本壓力的情況下可能800小時主機廠認為可以接受,這件就不了了之了,只是打個比方,因為追求利潤合資車用料降低標準減配估計大家都聽了很多次了,確實是普遍存在的情況。總結下,相對而言,合資車設計研發還是基本遵循原標準一些。
國產車基本沒有自己完全自主獨立的標準體系,東抄抄西抄抄,抄來的體系標準都是東拼西湊,一個主機廠抄幾個主機廠的標準,而國外廠家的體系標準都是經幾十年上百年驗證的成熟體系,國產車這么抄缺乏科學的設計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