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差速鎖和懸掛先放一邊不談吧,首先車殼的離地間隙、接近角和離去角就極大的限制了通過性,開高底盤suv,上個坡跨個坎眼睛看都不看一下,低矮的suv上個道路牙子都要慢慢來,那份從容度的落差感你開過有對比就深有體會!另外短距離玩通過和長距離玩穿越有本質區別,應該說差了遠了,承載和非承載在結構剛性和抗疲勞強度上就不能比,更何況現款探險者用的是改善自沃爾沃的轎車底盤,又大面積裸露無防護,不用談了…接著說差速鎖,有一把還是兩把還是三把都會有很大區別,更別說像探險者這種一把都沒有的了!最后說懸掛,老探險者前懸還是雙叉臂,這代居然簡配成麥佛遜,后懸是多連桿,在國內都賣到40多到接近60的價位了,真說不過去!另外像涉水深度啊,懸掛進程啊等等,探險者都無從談起,所以論野外,無論如何探險者都難以委以重任!還是安心城市區轉轉吧…對了,之前福特不是有全系suv冰雪試駕公關活動么,你知道咋回事么?所有規劃好的試駕路線都是先讓撼路者去壓完,其他福特suv才能去走,否則走不動,包括探險者…不是說探險者不好,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吧。不過還是要再吐槽下,美國探險者賣的好是因為足夠便宜量又大,車身結構上確實有不少節約成本的地方,在美國價格公道自然受歡迎,被選做警車也是這個道理,可來了國內就徹底變味兒了,明明一款拖家帶口的買菜車,到國內卻翻幾番,成為很多人滿足美式大車的夢想,而且這車并沒有像切諾基那樣的越野情懷,車型背景清湯寡水,賣價和地位卻一個地一個天,這點令人真不自在。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