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燈不管用的什么燈泡,都會發熱,大燈要散熱,空氣就要對外流通,所以大燈不是完全密封的。起霧是因為大燈內的水汽因為內外溫度差異而凝結,是水蒸氣在一定條件下氣液轉化,新車也可能出現起霧就是這個原因。進水則不同,如果不是直接泡水了或者大水沖洗車了,進水一般都是因為大燈密封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如何分辨車燈是起霧還是進水?大燈起霧和進水的外在表現是不一樣的,想要判斷其實大燈是進水還是起霧,是有一個方法可以初步判斷的,就是查看水流的痕跡。起霧一般都是大燈燈罩表面形成一層膜狀或者露珠,沒有水流的痕跡。而進水因為水量多,凝結成露珠從大燈上面流到大燈下面,這樣會形成明顯的水流痕跡,類似瀑布一樣,就算水干燥了,也會有一些痕跡在,就像蝸牛經過的道路會有痕跡一樣。當然這個要判斷的話,許多車主都很迷糊,也有可能判斷錯誤,還有另外一個方法。車燈內部霧氣出現后,在點燈的狀態下,霧氣大約需要1~1.5小時的時間,可完全消除;靜止狀態下,在濕度<50%的干燥環境中存放24~36小時,車燈內部霧氣可自動完全消除,該現象為起霧。如果透鏡內壁出現大面積的霧氣凝結并冷凝為水滴下流,積存在車燈內部,長時間、多次使用車燈時,隨著溫度升高,霧氣又會大面積附著到配光鏡內表面,此現象應判斷為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