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GT進化論:熟悉的AMG 不一樣的GT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如果說AMG是最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三個字母,那么AMG GT則是令車迷為之癲狂。只因為,除了天神一般的AMG Project One,梅賽德斯-AMG GT家族是當下奔馳的高性能圖騰。
AMG GT從名字上看并未繼承過往奔馳任何一款車,奔馳用最簡單易懂的名字表達了自己對當下GT跑車的最新理解。而在不同時期,奔馳對“GT”是有著不同的注釋;相同的是,奔馳的GT都在賽車場上留下過顯赫戰績。
GT,Gran Trismo,直譯就是偉大的旅程,其最早是為歐洲大陸有錢人準備的一類“跑車”。傳統GT跑車為前置發動機后輪驅動,不限于2座還是2+2,硬頂還是敞篷,只要雙門就行,內飾豪華,舒適至極,最少得有V8的發動機,滿足日行千里的高速旅行。
追溯奔馳GT的歷史,當然得從60年前的SL說起。奔馳的GT跑車賽道血統純正,起源就是20世紀50年代初的一款賽車,代號為W194。
這款賽車在1952年包攬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冠亞軍,紐博格林耐力賽的前三名,以及墨西哥Carrera Panamericana拉力賽的冠軍,可謂戰功顯赫。
當時奔馳位于紐約的經銷商Max Hoffman從W194賽車上看到了商機,于是建議奔馳總部將W194賽車量產化做成民用跑車,他確信W194的量產版可以再美國大賣。
因為W194在賽場上的成功,也讓奔馳看到了這款車在民用市場的潛力,于是奔馳總部就采納了Max Hoffman的建議。在奔馳首席開發工程師Rudolf Uhlenhaut的帶領下,300 SL(W198)和190SL(W121 B2)就相繼誕生了。
先說300SL,舊時奔馳的車型命名跟現在不同,是動力在前、車系在后。這款車搭載的是源自W194賽車馴化而來的3.0L SOHC直列六缸引擎,并且獨創性地加入了缸內直噴技術。這使300SL成為了世界上首款使用缸內直噴技術的車。
同樣因為源自賽車,所以300SL也沿襲了賽車的鋼管車架底盤結構。好處就是輕量化的同時也保證了車輛剛性,這對賽車來說是極好的,但對于強調舒適性的民用車來說就不太友好了。首先要解決的是開門問題,鋼管車架底盤結構的車無法從側面開門,于是300SL便有了驚艷全世界的鷗翼門設計。
鷗翼門自誕生起就伴隨著便利性不高的問題,但這樣的設計卻符合那個年代人民對自由、浪漫的憧憬。擁有這般驚世駭俗設計的300SL Gullwing在發布后得到了巨大的反響,成了權貴名流爭相擁有的跑車。
奔馳190SL并非300SL的敞篷版,兩款車型是互補關系,但卻有著很大的不同。機械結構上,190SL車型完全是在奔馳180系列的基礎上開發完成的,這包括底盤、車身結構和雙叉臂式前懸掛及多連桿式后懸掛。190SL使用的是105PS的1.9升SOHC四缸發動機,配之以4MT變速器。
精致金屬外觀配合依照Gran Turismo理念打造的雙座敞篷設計,賽車風格的輕量化設計打造兼具輕靈與優雅的造型,如此高的顏值奠定了190SL的吸睛基礎;而無與倫比的舒適度和絕佳的操作手感,加上170km/h的最高時速,使它真正成為了絕大多數駕駛者夢寐以求的座駕。
兼具賽車速度與歐式優雅的190SL對于黃金時代的美國充滿了吸引力。自紐約車展現身后,190SL廣受歡迎。它不僅頻頻現身于如《上流社會》、《齊勒谷雙生記》等優秀電影中,各界名流也紛紛以擁有190SL作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如一代搖滾巨星貓王、格蕾絲王妃都為190SL的魅力所傾倒。
最初這款車只打算生產17輛,但8年間未經改款的190SL,實際銷售總額卻達到了空前的25881輛,而其中有18000輛被最終銷往美國。
在300SL和190SL面世之前,美國銷售的梅賽德斯-奔馳以豪華轎車居多,而300SL和190SL的到來也改變了奔馳在美國人心中沉穩保守的形象。
不用任何說明都知道SLS AMG實在向前輩300SL致敬,前置后驅布局,經典得難以附加的鷗翼門、上窄下寬的設計、超長引擎蓋,奔馳的設計師用他們特有的語言讓人們記憶中依稀模糊的300SL變得清晰。
盡管沒有了管架結構車身讓鷗翼門變成了單純的裝飾,盡管為了鷗翼門而不得已加固車身讓它無論怎么輕量化也無法在重量打敗競爭對手,盡管沿襲了300SL經典的長鼻子讓它被無數人詬病視野不好,盡管前后質量不平均讓它的后輪耍上兩下就磨廢了……
有太多的盡管,都不能阻止它任性地成為車迷心中的“夢之翼”。歐洲少見的大排量V8渾厚聲音和超強動力;經典造型和現代氣息完美融合;承載了眾多歷史命運的鷗翼門所造就的一般跑車無法帶來的快感是奔馳刻在車迷心中的烙印,無法磨滅。
如果說300SL最后發展成了SLR或者SLS AMG的話,那AMG GT就是用來接替190SL的榮耀地位的——事實上190SL在今天的族譜上已經被SL認了祖宗,奔馳還想強調,AMG GT是沿著190SL的路線而來的。
所以,AMG GT沒有鷗翼車門,也倔強地保留了長鼻子,我們可以覺得這種線條并非讓人舒服的那種美,但他的確是讓人過目不忘,一定程度上說,它跳脫了190SL的那種平衡美感,甚至刻意調出了一點點的怪異,讓他和完美保持一點點距離。
GT,Gran Trismo,舒適性依然是最大的考量。AMG GT舒適有著梅賽德斯一貫的慵懶感覺,和C級甚至S級一脈相承。
梅賽德斯-AMG GT 車系 | |||
車身結構 | 車型 | 最大動力 | 峰值扭矩 |
硬頂版 | AMG GT | 340kW(462PS) | 600Nm |
AMG GT S | 385kW(523PS) | 670Nm | |
AMG GT C | 410kW(557PS) | 680Nm | |
AMG GT R | 430kW(585PS) | 700Nm | |
敞篷版 | AMG GT Roadster | 350kW(476PS) | 630Nm |
AMG GT S Roadster | 385kW(523PS) | 670Nm | |
AMG GT C Roadster | 410kW(557PS) | 680Nm |
跟以往奔馳車型單兵作戰不同,AMG GT已經衍生出了一個家族,光在民用車市場就投放了4款硬頂版和3款敞篷版車型。
奔馳GT家族無論哪一款車型,都沒離開過賽車場。AMG GT家族中的賽車版有AMG GT3和AMG GT4。
AMG GT3因為賽規問題沒有采用跟量產車同款的4.0T V8引擎,而是沿用了SLS AMG GT3的6.3L V8引擎,搭配賽車用的6速序列式變速箱,最大功率571PS。
AMG GT家族的兩款賽車可不止是活躍在海外的GT大賽,國內的比賽也有其身影。例如在2018賽季GT亞洲超級跑車大師賽上,實力雄厚的Linky車隊使用的就是梅賽德斯-AMG GT3賽車。
AMG GT3征戰首站寧波賽道就有著出色的表現,一度領跑全場,并以1分44秒853刷新賽事圈速,最終獲得全場第三的出色成績。
下一站8月GT亞洲超級跑車大師賽在上海國際賽道上演。預祝AMG GT3有個好成績。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