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她在國外這么野 標致運動部百年賽史
B組在當時作為ERC中的最高組別,被公認為是拉力賽中最具有競爭力和最引人注目的時期之一,所以B組時代也被稱為拉力賽的黃金時代,當時B組的比賽規則培養了許多有史以來綜合性能最強的拉力賽車。
標致運動在該比賽成立的第三年加入,作為新人標致運動在賽場上并沒有個“新人”的樣子。初出茅廬的標致賽車,在一開始就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984年那個賽季的中期,標致就派出了205 Turbo 16中途加入了比賽。205 Turbo 16一臺有著347馬力的四驅野獸,它的四驅系統比當時在主導B組比賽的奧迪賽車的quatrro更小更輕。
剛加入B組的205 Turbo 16竟馬上就成了個攪局者。當時奧迪和藍旗亞兩家奪冠熱門車隊為了趕超對方,比賽期間不斷在升級自己的賽車,其中比較重大的升級是奧迪在后半賽季升級了四驅系統,推出了Sport Quattro,這無疑給1983年的B組冠軍藍旗亞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在1984年后三站,標致205 Turbo 16在瓦塔寧的手中跟開了掛一樣,連續奪下最后三場的分站冠軍。但說到底,由于是中途的加入,標致運動這支車隊缺少了幾站的積分,這讓剛進入B組的標致在當年奪下制造商冠并不現實,不如將目標放在下一年。
1985,雖然奧迪和藍旗亞為了對付新來的攪局者,都對賽車進行了大規模的升級,包括奧迪采用了超強版本的S1 E2版本的Quattro,以及車型采用了更短的軸距;而藍旗亞則用Delta S4替換了037 ,其中包括更換了渦輪增壓器和增壓器。但事實證明他們最終是還是無法戰勝標致那臺超神了的205 Turbo 16賽車。
但在當年其實標致在比賽也不是沒有意外事故出現的,當時標致運動的車手瓦塔寧在阿根廷站中發生了致命的撞車事故,所幸他最后在治療中恢復了過來。但是標致運動當時面臨著要換車手的境地:新車手能否馬上適應賽車,贏得比賽?
當時的替補車手Timo Salonen在瓦塔寧發生事故以后開始駕駛標致205 Turbo 16,并向車隊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同時這也證明了這臺賽車的自身有多強悍。這位芬蘭車手在1985年后來的分站中一共贏得了五個最高領獎臺,加上之前瓦塔寧在事故前獲得的驚人戰績,1985年標致同時拿下了制造商和車手冠軍。
在1985年瓦塔寧的事故中,B組規則的過于寬松給賽事本身帶來的危險隱患漸漸被暴露出來,同時,FISA也對賽事的安全問題提出了嚴重質疑。在另一邊,奧迪車隊受到來自標致的壓倒性的勝利帶來的壓力,以及母公司對拉力賽的計劃支減弱,雙重壓力下,奧迪當時甚至在猶豫是否繼續參加比賽(但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
1986年是B組發展到達頂峰的時期,B組的原本幾家爭冠集團的賽車都進行了大升級。標致運動推出新車——標致205 T16的全新Evolution 2版本,并由衛冕冠軍蒂莫·薩洛寧(Timo Salonen)與前豐田車手Juha Kankkunen駕駛;而奧迪全新的Sport Quattro S1擁有超過600馬力(450千瓦)的功率和巨大的雪橇式前唇;藍旗亞的Delta S4將由芬蘭車手Henri Toivonen和駕駛;而福特則派出了當時技術先進的RS200 參賽。越來越強大的拉力賽車同場競技,場面堪稱絕妙。
盡管競爭者窮追不舍,也無法趕超當時已經殺紅了眼的標致205 Turbo 16 Evolution 2,標致運動再次拿下了B組別的冠軍。但因為1985和1986年在比賽中的種種可怕事故,導致了FIA最終決定停止B組比賽,于是1986年的B組拉力賽也也成了B組的最后一屆比賽。
B組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它在車迷心中的地位是非常至高無上的,甚至在往后也沒有能取代B組在車迷中地位的拉力賽。另外,在B組時代后期標致對的統治中,也讓世人看到了標致的實力、智慧和勇氣。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