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維亞家族帶你“寰行中國” 去云貴這么玩才算另類
第二天,我們要從平塘前往貴州省黔西南自治州的首府—興義,去參觀展有大量三疊紀恐龍化石的興義地質博物館;同時我們的座駕也由昂克旗換成了昂科威S,雖然不是艾維亞版本,但白色車身配上熏黑輪轂,看上去也是相當帶范兒。
換車可把同車的小伙伴開心壞了,看來相比昂克旗艾維亞的豪華感,昂科威S的運動范兒更招年輕人喜歡,他自告奮勇,先開上200公里!
而實際駕駛起來的感受也和昨天的昂克旗有著很大的不同,昂科威S要更加緊繃,整體的動態響應也要更靈敏,全系標配的9AT變速箱的換擋邏輯也是比較平順、出色,在這種高速路況上開還是非常舒服的。
接近4個小時,300公里的路程,我們終于到了興義國家地質博物館;同時門口這個柱子的造型也是非常奇特,遠看似乎爬滿了大型的壁虎。
走近了看,上面其實雕刻的是各種來自于三疊紀的生物,有著恐龍,深海魚類,以及等等叫不上名的生物,看起來倒是栩栩如生。
和大家簡單的科普一下,三疊紀是公元前2.5億至公元前2億年的一個地質時代,那時候地球上還僅僅只有一塊大陸,但那時候興義所在的位置就有最古老的海面滑翔脊椎動物“興義飛魚”和爬行動物“貴州龍”等存在,化石的發現也比較集中,在世界范圍其實都是比較罕見的。
好家伙,剛進大門就是鎮館之寶,一塊長達近3米的的“貴州龍”化石,它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偶爾在陸地上爬,也算是龍族的祖先之一了。
下面是貴州龍的復原圖,看起來其實更像是海豚的形狀...
你們沒有猜錯,這些一個個比拳頭還大的蛋就是恐龍蛋,想到這些小恐龍還沒來得及出生,就被無情掩埋,直至形成化石,心里就有些淡淡的憂傷....
作為化石聚集地的興義國家地質公園,自然有著化石修復大師的坐鎮,而別克團隊就為我們找到了資深化石修復師—王云忠老師為我們進行講解,在這里工作了8年,在他的手中也是成功修復了幻龍、魚龍、鷗龍等大量古生物的化石。
能近距離的參觀化石修復大師的工作過程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兒,他的任務就是將一塊可能藏有化石的石頭一點一點的進行打磨,直至露出里面的化石組織。
王云忠老師修復的這塊“混型黔鱷”化石長約半米,他已經修復了三個多月了,每一天從早到晚可能僅僅只能修復出不到幾厘米的大小,可以說既辛苦又枯燥,為國家科普教育也是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他也和我們分享到,這塊化石他可能還要修復半年以上。
參觀完畢,王云忠老師教我們手工DIY化石模型,當作本次參觀的紀念,幸虧制作流程相對簡單,否則像我這種手殘黨可要頭疼了。
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我也成功做出了一個名為“菊石”的化石模型,還是很有紀念價值的;整體來看,雖然興義國家地質博物館相對比較小眾,在國內的知名度也并不高,但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建議大家過來看一看,應該會給你帶來一些深刻的印象與體驗。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