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特供車:吐槽量與產銷量雙豐收
其實,法系也是中國特供車的又一供應商,類似雪鐵龍C4世嘉、雪鐵龍C3-XR等車系,均為專供中國市場。不過由于其銷量不忍直視,我們直接跳到日系陣營。
作為日系的中國特供車急先鋒,廣汽本田自主研發的凌派顯然是最不能繞過的話題。此前已有知乎文章點評了凌派在美學設計上的糟糕表現,現售的2015款倒是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即使車體比例這個硬傷完全無法解決。
本田特喜歡給原版入華車換臉,還把自己的創意沿用到特供車之上,整出一套“本土家族風”來。
凌派上市之初,筆者曾認為讀者更多地關注一個“鬼子品牌”培養出一臺“二鬼子車”。而其實關于凌派的討論,更多的集中在“基于飛度平臺”這句本來就有邏輯問題的問題之上。小平臺造大車,操控真的很糟糕?客觀來說,被速騰福克斯秒殺是必然的,但凌派也沒到某些標榜運動但其實天生腳軟腎虧的自主車的尷尬份上。
凌派的買菜范是眾所周知的,但凌派的高性價比也是眾所周知的。雖然近年來競品頻發,再者凌派年事已高,但依然月銷8k也很能說明問題。如果放棄一些空間和配置,其實東本思銘(換標老思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這個品牌已經被做死了。
自主品牌往上走之后,凌派的日子也不好過了。但若問它是否好車一臺,筆者回答:可靠的買菜車。
● 本田冠道 / UR-V
本田Pilot換代之后,本田中型SUV入華的消息接踵而至。不幸的是,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都自作聰明地推出了自行設計的中型SUV,廣本還起了個極為拗口的中文名“冠道”。其實,英文名Avancier確有其車,1999-2003年間量產的本田旅行車,僅供日本本土。
本來,特供車身份并無過多槽點,就是好好的一臺新Pilot被自主設計成了中華田園犬(冠道引擎蓋邊緣上的兩排巨型假排氣孔看得筆者魂不守舍),心里多少有點不舍。
不過,冠道/UR-V的競爭力還是非常強悍的。整臺作品的工藝、空間、動力都具備較高技藝,柯迪亞克/KX7等產品并非其對手,也就同為特供車的別克昂科威是其直接對手。值得一提的是,本田把渦輪玩得出神入化的境界,在此得到展示平臺,2.0T有多猛就不安利了,1.5T能跑出9秒出頭(UR-V官方9.6s)破百的成績已說明一切。
關于本田的特供車,還有東風本田思鉑睿(現售款為特供車)、東風本田哥瑞(東本鋒范)、東風本田競瑞(筆者無功力定義此車)等“作品”,不過由于銷量過于矜持,在此不表。
想把“只愛原版入華”定義為崇洋媚外,那“自主設計的汽配城風格”得先收攤。
● 謳歌CDX
特供中國市場的豪華車,目前以大眾輝昂、寶馬1系三廂和謳歌CDX為領銜者,其余加長(沃爾沃S60L)或改標(英菲尼迪ESQ)的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特供。
謳歌入華國產,首款車型當然首推SUV,卻不是目前美國在售陣列中的任何一款。即使廣汽本田從不承認CDX來自繽智,但側面輪廓(車體結構)完全雷同這點就已解釋了唯一真相。
更有圍觀不嫌事大的網友稱,CDX源自繽智,繽智源自飛度,所以CDX是一臺賣30萬的飛度……其實,共享平臺之下,8萬級小型車與30萬級中型車共享零部件已非天方夜譚,寶馬1.5T三缸機還分別裝備1系和i8呢。
廣汽謳歌的槽點其實并不在血統論和“共享精神”之上,而在于——在中國投放一臺小型SUV作為敲門磚,身為豪華品牌,您的良心不痛嗎?良心痛不痛無從得知,反正月銷量只有數百臺,比寶馬1系三廂慘淡太多了。
● 馬自達CX-4
一汽馬自達在2016年11月停產了CX-7、馬自達6、馬自達8以及睿翼共計4個車系,也即是品牌旗下2/3的車。意圖很簡單,把那些賣成渣渣的垃圾產能鏟除,讓渡給熱賣的阿特茲和CX-4。
其實規律已經特別明顯了:無論長安馬自達還是一汽馬自達,只要是Skyactiv創馳藍天技術框架內的產品,都賣得好;只要是此前的老產品,都賣苦銷售妹子。CX-4為例,目前已占整個一汽轎車(馬自達/奔騰/紅旗)產銷量的40%,可謂居功至偉。
轎跑型SUV已被歌詩圖證明為徒勞,一汽馬自達依然一往無前,勇氣可嘉。
CX-4熱賣當然不止是靠顏值,最重要的是價格。對比長安馬自達昂克賽拉(土特產車名真拗口)的2.0L+6AT入門版本,一汽這臺帶著半個SUV光環的CX-4只不過貴了三千塊,車體還更大了,可謂良心。
為了找現售新藍鳥的資料,筆者搜遍了Bluebird關鍵詞都找不到吻合的,最終發現東風日產自主研發的藍鳥,英文名原來叫Lannia(這不是拼音少個o嗎)……
為了往洋氣的、高端的方向走,東風日產還把“西瑪”之名套到了四缸前驅Maxima之上,而此名真實擁有者其實是日產有史以來造過的最強民用轎車Cima本尊(曾進口,曾用名確為“西瑪”)。命名自由,打假辦都無能為力。
回到藍鳥本體。這款全新設計緊湊車,在機械完成度上表現出非常不錯的造詣,即使自吸與CVT上身,駕駛質感依然能做到一個超越合資買菜車平均水平的造詣。只不過,過于激進的外觀設計,過于羞澀的內部空間,都是消費者需要承受的壓力。
曾經,筆者認為特供車是一個次級汽車產銷市場在吸收技術與發展原創時的“必經階段”;如今,某些合資品牌的特供車產銷量已占品牌總量的過半水平。
本文字數雖多,客觀現實已陳述清楚,卻沒總結出什么大道理。買賣自由,何必較真。如果一定要說一個撰稿感想嘛,那就是:上汽的自主研發能力真強……
(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黃恒樂)
![]() | ![]() | ![]() |
![]() | ![]() | ![]() |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